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天前,伊朗袭击以色列,尽管嘴上说着为在驻叙利亚大使馆牺牲的人复仇,但整个事情戏剧成份居多,不仅事前通知美以,事后导弹与无人机,99%都被拦截击落。

最有意思的是,伊朗抢先宣告达成战略目标,只要以色列不回击,伊以恩怨就能按下消停键。

我们知道,以色列众多盟邦尤其美国,都劝以色列见好就收,适可而止,控制事态不要升级,拜登甚至警告说,如果你一定要回击,美国不会参与——相当于以盟邦裂痕来做威胁。

但以色列终究是以色列,体现文明素养的诀窍在于,绝不配合伊朗演戏。战时内阁闭门研究方案,内塔尼亚胡回击前颇有深意地给拜登去了电话:我们自己搞定,不会麻烦美国。

于是,昨天的刷屏新闻就这样诞生,以色列按照自身对战争的理解,还哈马斯背后的大哥以颜色——轰炸伊朗及其相关武装势力的军事设置,打压其气焰。以此表示,以哈战争的主动权只由以色列掌握。

拜登一直担心战势升级,但从伊朗的反应来看,他算是失策了。伊朗迅速单方面宣布,以色列此轮发动的袭击没有造成任何损失,备受外界关注的伊斯法罕地区的核设施,更是“绝对安全”。

看来压力重新推回到以色列那边,当然,极少数伊朗民众也得承担其中冲击,街头涂鸦时难免继续靠呼吁以色列干它丫的来发泄。

毫无毫问,伊朗又“赢”了。一方面,以色列对此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俄罗斯以支持为名设下的陷阱。稳定大于一切。哈梅内依的权杖依旧想着根系牢固,大概率还会在春天的梦里开枝散叶。

然而,此事对伊朗来说还是隐藏不了深层的危机,不说在西方阵营面前暴露出弱点,单就哈马斯,也难再次赋予重生希望,以色列的坚持终于收获奇效——进攻拉法,也就是哈马斯在加沙的最后据点,内外的障碍已然扫除。有必要提一个周边新闻:

谷歌员工在位于纽约和加州的办公室,为了支持巴勒斯坦(哈马斯),进行了长达10小时的静坐示威活动,抗议公司与以色列政府的商业合作关系。

驴派长久熏陶的人道主义是他们的武器。他们应该对成功胸有成竹,但现实更为骨感,谷歌并没有惯着他们,参与抗议的28名员工全被解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估计回家待业的他们内心奔驰过千万匹草泥马,说好的政治正确,结果却是如此不讲武德。

所以我一直认为,解释权归谁很重要,抛开棋子论不说,如果他们真的心怀大爱,何不趁此机会赶往巴勒斯坦,或者退一步,继续上街斗争将人道主义发挥到极致,那样既接地气,又能成功颠覆“虚伪”,打所有讥讽白左的人一记响亮耳光。何乐而不为?

很大概率,他们只会选择放弃,像反智的灰尘,躁动时随风飘散,等待下一次安全降落到事物表面,令人遗憾地遮盖真相。

据相关研究称,白左的特点是不讲事实,谁弱支持谁。双战中,以色列强悍,所以成为攻击对象;乌克兰较俄罗斯弱小,所以得到支持——之前还有人甚至为此担心,一旦乌克兰得到西方更加强力的援助,强压俄俄罗斯,那反乌声浪必然凶猛。

如今看是多虑了。毕竟政治精英大多都充满理性,拎得出轻重,战争本来就是残暴的,反人道的,如此情境下强调人道主义,忽视法律与正义原则,等于自毁生命。也就是说,双战走向不会出现任何改变,率先动战的破坏力量,必倒在历史前进的巨轮之下。

美国众议长约翰逊说得好:历史会根据我们的所作所为来评判我们。

我想补充一句,其实做为观众,也会被历史评判。无论什么时代,都不能为破坏者站台欢呼,甘当它们遥远的炮灰韭菜、臆想中的孝子贤孙。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