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天公布了很多宏观经济数据,GDP、社融什么的。

但并没有太多让我拿出来讨论的动力。

为啥?

就拿GDP来说,政府在机关大楼前修了一条路,花了500万,这时候GDP的统计就多了500万,但不会让你的钱包多一毛钱。

而且,有些数据,很容易进行修饰。你细品…

换句话说,大部分数据既失真,又和普通人没什么直接的关系。

但有一个数据例外

——MLF。

01

MLF和大家有啥关系?

2019年利率改革之后,我们的房贷、车贷等各种贷款利率就开始以LPR为基准了。

而LPR就是在MLF的基础上,由各个商业银行进行报价,取平均值,再进行加点。

换句话说,

MLF降,房贷和各种贷款利率就会降;

MLF升,房贷和各种贷款利率就会升;

(对于存量贷款,每年降一次)

更进一步,MLF被称为是贷款利率的锚。

那为啥MLF会成为贷款利率的锚呢?

别急,我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MLF的定义讲给你听:

MLF,英文全称Medium-termLendingFacility,直译叫做“中期借贷便利”,

全称名字不太好记是吧?

这时我们就可以记住他的俗称——麻(M)辣(L)粉(F)

麻辣粉的利率是完全由央行来定的,说白了就是政策利率。

每个月15日,央妈会进行一次MLF的操作。

——央妈想刺激经济,就把利率降一降,以这个利率借一笔钱给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拿到一笔便宜的贷款,自然也有空间以相对低的成本借给企业和个人。

最后市场上借钱的利息整体都会低。

简单理解,MLF就是央行放水,而MLF的利率直接决定接下来的市场利率走势。

这个月央行的操作如何呢?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MLF的“操作量”1000亿,也就是央行向商业银行放水1000亿。

期限一年、中标利率2.5%,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们一年到期后,要连本带利还1025亿给央行。

这个数据是什么水平呢?

接着往下看。

房贷利率高低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推荐看文章《》‍‍‍‍‍‍‍‍‍‍‍‍‍‍‍‍‍‍‍‍‍‍‍

02

上个月的MLF,中标利率也是2.5%,

这个月利率保持不变。这,就叫做“平价”

——别失望,更让人失望的还在后头:

MLF这个月还有1700亿到期回笼

所以,相当于看这个月的“麻辣粉”要考虑1700亿减去这个月的1000亿,“净”回笼700亿,也就是意味着“收水”700亿。

这个叫做“量缩”。

两个条件连起来,就是:这次央行的操作属于“平价量缩”,意味着

——不但没降息,甚至连总水量都往回抽了。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月为什么没有降息放水,反而还抽水了呢?

不是都说经济很差,需要刺激吗?

网上大部分的解读,会解释说,这是因为:

2月已经降过了,加上PMI等经济数据表现不错,现在降息的迫切性不高;季节性因素等等等...

——好像很合情合理、波澜不惊的样子...

事实真的如此吗?

大家还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我告诉你,这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在MLF下降的压力下,也降到了极低的危险水平

——2023年已经低到了1.69%。

——而根据《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监管为商业银行划定的净息差警戒线是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净息差低于1.8%,就要小心风险了。

在现实生活中善于利用资金和利率,家庭财富会产生巨大变化,具体可以看文章《‍‍‍‍‍

03

你想一想,如果降低MLF就可以刺激经济的话,那这事得多简单;

——MLF利率下调,经济繁荣、房贷压力减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哪会有这么容易的事儿呢?

——是,LMF利率下降,带来贷款LPR利率下降,可以给购房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缓解地产周期底部对我国经济整体的压力;

——但是,LMF利率持续下降,净息差持续下降后,银行也快撑不下去了...

要知道:银行主要是靠“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差”赚钱的,也就是净息差。

举个例子,银行吸收了储户100块钱的存款,给储户2%的利息,然后用4%的贷款利率借出去,这中间2%的利差就是银行的净息差。

它占银行总收入的70%-90%。

贷款利率一降再降,银行就不好赚钱了!

看看过去几年,我们的商业银行净息差一般是多少呢?

2019年,2.2%。

2020年,2.1%。

2021年,2.08%。

2022年,1.91%。

2023年,1.69%。

一直在创!新!低!

注意,这还只是平均值,

个别的,像交通银行2023年的净息差已经低到1.28%了。

而净息差太低意味着什么风险?

要知道,银行借出去的钱不是每一笔都可以安全收回来。

如果收不回来,就等于是坏账,要计提损失,银行要靠其他收入去覆盖这些不良资产...

而且目前银行的不良形势不乐观,主要在于地产和地方债

1)公司贷款层面,2023年,房地产业是六大行不良率最高的公司贷款业务,

而这些贷款的还款来源又来自于房企的销售回款,回款=量*价:

量——房地产未回暖;

价——下跌压力大。

2)个人贷款层面,四大行个人不良贷款主要也是集中在住房贷款,占比超过40%;

也就是说无论公司业务还是个人业务,银行目前的不良贷款都主要与房地产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贵X银行为例:

2023年财报,房地产业的贷款规模虽然不高,只有75.41亿,其中不良贷款却有30.46亿,不良率达到了40.39%!

而这个数字在2021年只有0.83%!

换句话说,短短两年,房地产贷款的爆雷面积提升了几十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银行体系中到底还有多少地方隐性债务资产到底有多少,这个数据在官方那里讳莫如深,我们得不到确切的数字。

可操作的空间还有:银行对于不良的认定!对于银行系统外的人来说,都只能看到披露出来的数字,最终的真实情况只有银行内部的极少数人清楚。

总之,你看得到的风险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银行迫切需要一个健康的净息差,去覆盖已知的、未知的风险。

而现在银行的平均净息差,已经触及了央行规定的警戒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净息差一直降,以至于银行没有足够的钱覆盖这些不良资产的风险,就有可能形成一个风险传导链条:

银行为了收入,银行会倾向于寻求更高风险的贷款项目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这就会导致资产质量进一步下降,增加不良贷款的比例,出现信用风险。

一两家银行出现这些问题还好,但如果多家银行同时这样,可能会引发市场对银行业整体健康状况的担忧,导致信用紧缩和资金成本上升,这就容易引起系统性风险,

严重的甚至出现挤兑,也就是你存在银行里的钱都取不出来了。

明白了吧?

麻辣粉来放水,以至于净息差太低,银行盈利能力下降、撑不住不良资产的风险;如果银行撑不下去,我们能好吗?

买房本质是一种负债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家庭收支的影响巨大,推荐大家看文章《》了解。‍‍‍‍‍‍‍‍‍

04

所以说,不可能实现“麻辣粉一上,大家都轻松”这种事。

天底下就没那么好的事...要去解决银行的“净息差”下降的问题,就得对应来看:

“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一头是贷款利率,对应银行的收入;一头是存款利率,对应银行的成本。

既然贷款利率一直降,银行为了保净息差,会怎么做?

答案呼之欲出:你的存款利率现在被人盯上了!

现在大家知道为啥存款利息越来越少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买房,不背房贷?那也得为别人还不起的房贷买单...

当然,银行净息差也一直在下降,也就意味着银行没有肆意地降储户的利息

为啥存款利率没跟随贷款利率同步下降呢?——因为这个事也没那么简单~

第一,已经存在的存款利率是刚性的。这个是改不了的。

第二,对于新拉的存款,银行之间会竞争。

为了抢存款业务“存够多少多少钱入职”这种事听说过吧。不卷的话就拿不到存款,拿不到存款就放不了贷款,恶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尤其是对公的活期业务,互相之间会卷利息,比谁的利息高。

有些地方中小银行为了业绩,甚至把存款利率定在接近4%的水平,一度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的情况,这里的风险可想而知。

还有微信、支付宝理财们虎视眈眈,这些年对传统银行吸储造成的冲击也不小。

再者,中美息差维持在高位,“聪明钱外流成美元吃利息”,也就是外币存款利率大幅上涨这件事造成的压力也不小。

卷到最后,一定是小银行先出问题。去年一年有21家地方中小银行倒闭。

第三,越来越多的活期转定期给银行带来了成本压力

这几年投资确实难,毕竟股市、楼市那个样子…因为“投资荒”的问题,大家发现到头来不如把钱存个定期吃利息来的踏实,定期存款就逐渐成为一个趋势。

越来越多的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会加大银行的运营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前阵子招商银行停止大额存单的新闻,大家听说了吧...

不要惊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你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银行的骚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来说:很难通过降存款利率的手段,完全抹除贷款利率下降给净息差造成的影响。

从这些年降息之后的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

这几年MLF一直在降,从2019年的3.3%降到现在的2.5%,下降了0.8%;

银行的净息差呢?从2019年的2.2%下降到了1.69%,下降了0.51%。

也就是说,净息差并没有保持稳定,而是随着政策利率MLF的下降而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还是有点利好的,对于普通人

以后MLF利率/贷款利率还会降,但降息的压力是一部分转移,而不会是全部转移给存款利率的!

而净息差给银行业带来的危机,也就是说低利率和低息差这件事,并不是我们独有的,有些国家早就走过这条路了,比如,德国、日本。

德国吧,它搞成了混业经营;

日本呢,倒逼了它银行业的出海

——抬起头,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买房本质是一种负债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家庭收支的影响巨大,推荐大家看文章《》了解。

05

最后,说几点:

1,MLF降,则LPR降,二者高度相关,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利息都会随之下降,放出来的水,有助于刺激经济!

未来的放水方式会更加多元,比如今年的特别国债,大家不借钱,那国家就站出来帮大家花钱刺激经济。

如果靠利率赚钱配置房产,可以看文章《》‍‍‍‍‍‍‍

2,放出来的水,流向哪里,机会就在哪里,而这,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3,银行需要合理的净息差来抵补风险。

而银行风险比房地产企业爆雷更加需要小心对待的,管理不善,很容易会引发危机。但基于现在的经济形势,银行难受归难受,未来贷款利率肯定还是会降。

买房本质是一种负债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对家庭收支的影响巨大,推荐大家看文章《》了解。

4,低息差时代,不要贪图小银行的高息,你惦记他的利息,他惦记你的本金。

5,如果未来银行存款利率降到接近零的水平,你还愿意把钱存在银行吗?

原创不易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