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5年1月,正是红军最为艰难的时刻,为了纠正过去的军事错误,众多领导同志齐聚在此遵义召开会议,展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讨论异常激烈,正当大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来重新领导红军的时候,一位叫做凯丰的同志站了出来,他指着毛泽东大声嘲讽道:

“你懂什么马列主义,顶多是看《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打仗!”

听到凯丰这狂妄的话,现场的同志们都震惊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丰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毛泽东,很期待他会怎么回答凯丰,只见毛泽东吸了一口烟,摇了摇头,面带微笑地看向凯丰说了几句话,一下子就把凯丰说得哑口无言。

那么,毛主席是如何回复凯丰的?凯丰后来又是什么结局?

革命好同志凯丰

1955年3月23日,凯丰在北京病逝,享年49岁。

他去世的消息传到毛主席的耳朵里后,毛主席面带悲伤,看起来思绪良多,最后缓缓地说了一句:

“凯丰同志依然是一位好同志。”

身边的工作人员听到毛主席的话,都惊讶不已,因为他们知道当年凯丰在遵义会议上是如何针对毛主席的,没想到而今毛主席依旧对凯丰作出如此高的评价。

实际上毛主席对凯丰的评价的确没有问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凯丰同志自年轻时便加入革命事业起,就无时无刻不牢记他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丰

尽管他中间也犯了一些错误,说了一些错话,但在工作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大公无私、清正廉明,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走上正确的道路。

奉公守法的凯丰不仅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子女的要求也是异常严厉。

凯丰原名何克全,育有子女四人,由于身处战争年代,对于自己的孩子必然无法很好地照顾到。

二女儿何淑英从小便被凯丰寄养在外婆家,外婆家是穷苦的农民,又处在战争年代,女儿从小的生活自然是凄惨无比。

可怜的女儿从来没有上学识字过,年纪轻轻就被外婆嫁给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农民,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凯丰找到失联多年的这个女儿的时候,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了,生活依然是穷困无比。

父女俩失联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相认时自然是激动异常,尽管女儿从未得到过父爱,但她并不怨恨父亲没有抚养她长大,因为父亲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参加伟大的革命事业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起:张闻天、康生、周恩来、凯丰、王明、毛泽东、任弼时、张国焘

重获父爱的何淑英只对凯丰提出了一个要求,因为凯丰当时在东北工作,她便希望父亲能够在东北为她安排一份工作,这样她便能和失联二十多年的父母重新生活在一块。

当时凯丰已经身处高位,为自己的女儿安排一份工作自然是小事一桩。

可令女儿没有想到的是,面对女儿这一小小的请求,凯丰却断然拒绝了她。

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到:

“我是共产党的干部,我要克己奉公,遵纪守法,起到带头作用,不能够为你开后门,你应该自己去找工作。”

女儿听完父亲的话醍醐灌顶,便按照父亲说的自己去找了一份工作。

凯丰得知女儿自己找到了工作,非常高兴,为了进一步地激励女儿,他更是给女儿送去了“廉洁奉公守法”的字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女儿也一直将父亲的嘱咐牢记在心,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但是随着两个孩子逐渐长大,花费越来越高,她的经济状况也越来越拮据。

和丈夫商量之后,为了两个孩子她便又去找了父亲凯丰,希望父亲能够给她一些经济上的帮助。

没想到尽管有外孙打感情牌,凯丰依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女儿,他对女儿说到:

“我也没有钱来养你和外孙,实在不行还是可以回老家务农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而凯丰如此清廉奉公,根据他自己的说法,自然是深受毛主席的影响。

尽管两人曾有很大的分歧,但是凯丰对于毛主席的高尚品格一生都是敬佩不已,也是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

凯丰的过去

凯丰从小便接受到了相当不错程度的教育,年轻时候的他一直在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他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创造新中国。

在革命工作中,凯丰与自己的两位上级领导王明博古相交,二人是当时我党和红军极其重要的领导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丰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得二人喜欢,二人经常将重要的工作交给凯丰来做,凯丰都能出色地完成。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王明和博古的政治路线不断出现错误,给我党和工农红军造成了重大挫折,导致多场重要战役失败失利。

因此,王明和博古的执政路线和领导能力也受到了大家的怀疑。

而作为二人的重要手下,凯丰的前途命运看上去似乎也将随之黯然无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丰

当时我党的革命事业已经到了最为紧张的重要关头,一旦走错路线就将步入万丈深渊。

而二人原先的那套执政思路,已经被残酷的事实证明并不适合当前的形势状况了,必须马上更改错误,寻找新的方法和出路。

为了不让中国革命事业多年来浴血奋战的成果被彻底埋葬,党中央深思熟虑后决定在贵州遵义召开一次重大会议——遵义会议。

参会者们的心中都明白,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纠正博古、王明等人的领导错误和在军事战略上的错误,再选出一位可以更好地带领大家的新领导人。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这场关乎革命命运的重大会议如期在遵义召开,凯丰虽然不是一名军事将领,但他在红军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是作为重要代表出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多领导同志齐聚在此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大家对于王明和博古的错误严厉批评,并开始选举出一位新的领导人。

军事和政治才能无比优秀的毛主席自然不负众望,被大家推选为新的领导人,让他来重新领导红军。

这个时候,一直拥护王明、博古等人的凯丰不服气地站了出来,丝毫不客气的点评毛主席,说毛主席根本就不懂什么马列主义,只是靠着《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打仗。

听到凯丰这尖酸刻薄的话,现场的同志们都震惊不已,因为还没有人对毛泽东说过这么讥讽的话,大家对毛泽东的军事能力还是非常赞赏的。

只见毛主席摇了摇头微笑地看向凯丰说了几句话:

“请问凯丰同志,你真的读过《孙子兵法》吗?如果读过,那你知道这本书有多少章多少节吗?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又是什么呢?”

凯丰瞬间被毛主席问住了,因为他并没有读过《孙子兵法》,只好沉默不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见他愣住了,又继续追问道:

“既然你没有读过这本书,你又怎么能断定我的兵法是从这上面学来的呢?实际上,我并没有读过此书,打仗也不是靠着此书,做人要实事求是啊!”

听完毛主席的话后,凯丰虽然也知道自己理亏,但还是不服气,依旧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也许大家会觉得这凯丰不就是一个刺头吗,实际上并不是,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正如毛主席所说那样,他是个好同志!

矛盾过后的改正

遵义会议最终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长征顺利而又艰难地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带领红军脚踏实地走出了困境,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毫无疑问,是毛主席挽救了我们的革命事业,他的思想和路线指引着我们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随着红军的一次次胜利,凯丰很快认识到了自己之前的那些话有多么错误,他及时改正,成为了毛主席坚定地拥护者,对毛主席敬佩不已。

而对于凯丰,毛主席也没有为难他,依旧信任和重用他,性子直来直往的凯丰做事一丝不苟,毛主席对这个“刺头”也是喜欢不已。

在延安期间,凯丰积极参加组织安排的革命工作,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

可他每次见到毛主席还是羞愧不已,因为一见到主席,凯丰的脑海里就浮现出自己当年指着毛主席说的那些话,性子直爽的他多次向毛主席当面道歉。

而毛主席自然是大手一挥,让他不要放在心上,还鼓励他:

“当年你说了我后,我还特意回去把《孙子兵法》看完了,受益颇多,我还要感谢你呢,你这是在鞭策我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有了毛主席的安慰,凯丰也终于放下那颗愧疚的心,一想到毛主席对他的包容和信任,他在工作上也更加认真刻苦。

尽管曾经和毛主席有着分歧,但被他折服后的凯丰一直和毛主席之间保持着往来,二人多次合作,友谊不断加深,正可谓是不打不相识。

随着与毛主席的接触加深,凯丰越来越觉得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身上有着众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品质。

自那以后,凯丰便向毛主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毛主席对他的影响让他成为了一个克己奉公、清廉正直的好同志。

新中国成立之后,凯丰先后被安排到东北工作,他在东北兢兢业业,为东北的重工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之后又在中央宣传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作为一名老笔杆子,他也为我国的宣传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管组织安排他到哪里工作,他都像一头老黄牛一样,非常勤勉,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当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凯丰

在他的心中,毛主席的那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他一生的宗旨。

但令人惋惜的是,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年代,身体并不健康的他由于积劳成疾,身体健康越来越差,最终病倒了。

自知时日无多的凯丰将家人叫到病床头,最后嘱咐他们到:

“我走之后,你们要努力工作,遵纪守法,不要做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事,要向毛主席学习。”

不久后,凯丰同志溘然长逝,凯丰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听闻这个老朋友去世了,毛主席悲伤不已,回首往事,与他的争论仿佛就在眼前,毛主席评价他是位好同志,为我们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忠诚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凯丰的一生都在为党和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他知错能改,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他犯错后,毛主席宽容大度,谦虚好学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后代年轻人要学好先贤先烈们的高尚品格,这必将会让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走向辉煌胜利。

参考资料:

李友唐:《遵义会议前后的凯丰》——档案时空,2007(07)。

渠冉:《凯丰知错就改的宣传家》——档案时空,2011(05)。

孙国林:《以挖苦始,以钦佩终——凯丰与毛泽东》——百年潮,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