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倚梅园,皇上要太监苏培盛找一个有才学的宫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一早,苏培盛来请罪,说自己没完成皇上交办的差事,在旁边下棋的果郡王说出了苏培盛话里的潜台词,“只以半句诗找一个人,这个任务不好办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苏培盛以下棋累了,请皇上喝茶、休息的名义,将余氏带到皇上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招厉害啊!苏培盛知道,他和皇上审美标准不一样,万一自己以为天仙,皇上认为是“无盐女”,差事不是办拧巴了?

而且雍正这位爷最忌讳别人揣测自己心思,给自己决定方案。连皇后问一句入宫的嫔妃可以侍寝了,皇上是否还去华妃那里?皇上都没给皇后面子,“你是在试探朕的心意吗?”何况自己只是个首领太监

在领导身边做事,要明白领导的矛盾心理。久居上位,判断力,决策力是排第一位的,绝不允许被人僭越或蒙蔽,这是上位者的通病。你太聪明了,像三国时代的杨修?啥都能猜到,领导不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是太笨呢?像《甄嬛传》剧中的齐妃?

皇后句句都是提醒她,目前宫里的主要矛盾是华妃,做事情要分清主次,不要盯着那些刚入宫的小屁孩 。

人家齐妃愣是理解成皇后是厌弃我了,我不得皇上的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皇后一副悲痛欲绝的表情,这队友?说她是zhu?都是对zhu的侮辱。

有人说和领导一起就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这就错了。

历史上的和珅、李斯、王猛、赵普等等等,或许都有能言善辩的一面,可哪一位不是能臣?处理事情的眼界、能力、分寸、节奏、默契,都要能做到恰如其分。

苏培盛让余氏给皇上敬茶,这是把决定权交到皇上手上,反正我把人弄来了。领导不满意,让她走就是,前面苏培盛已经请过罪,说差事没办好,那都是我的错;领导要是满意呢,就是惊喜。这个进退有度的腾挪太深了,所以皇上抬头看着他说,“难为你的心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余氏下毒害甄嬛。

槿汐来向皇上汇报,说了很久。

苏培盛一句话说破了其中的奥秘,把事儿说明白很简单,关键要皇上心疼,爱怜甄嬛。苏培盛这句对话可不是随便说的,这是他给槿汐传递对这件事情他的倾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槿汐才答:“接下来就有劳公公您了。”作为甄嬛的代言人给出明确答复,皇上会让你去办,怎么办?办到什么程度?就是你的“投名状”。

皇上怒吼:“苏培盛”,然后镜头一转,就有太监踢开门,去带余氏到冷宫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氏挣命地要见皇上,太监说:“皇上早就不想见你了。”一个动作“踢”是太监做事不再留余地,另一个话中的“早”,是谁传递的呢?显然是苏培盛,太监的举动就是代表苏培盛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上知道除夕夜倚梅园的真相了,赐余氏死,苏培盛答:“奴才即可去办”。这个“即可”苏培盛说的坚决,为啥?甄嬛在旁边跪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平时皇上交代任务,苏培盛说得最多的可是:“奴才遵旨。”

你不妨把这两句读一读比较下,”即可去办“是不是更有气势?更能表现执行的坚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氏不肯就死,伺候皇上30年的苏培盛会不知道怎么办?还要安陵容提醒?开玩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甄嬛传》后期对待祺贵人时,皇上说:“告诉瓜尔佳氏,朕不会赐死。”苏培盛怎么做的?他领旨出殿后告诉侍卫:“还不赶快处理掉?”于是祺贵人被乱棒打死,他还狠狠地啐了一口。

嘿嘿,苏培盛这个人精对皇上的心思揣摩得透彻着呢。

皇上宣旨赐死余氏后,特别告诉甄嬛,苏培盛出宫不方便,然后皇上自己巡视去了。这何尝不是皇上在提醒甄嬛,有苏培盛这个心腹在,有任何事可以找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苏培盛的角度,放任余氏闹,正好可以观察后宫各方面力量的态度。

皇后头风病犯了管不了,华妃能管却不管,这时安陵容来冷宫了,而安陵容代表的就是甄嬛,安陵容现身的一刻,其实就是宣告目前还懵懂的甄嬛正式成为皇后、华妃、甄嬛三方对抗的一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厦子对甄嬛汇报,说余氏已死,是弓弦上的功夫。小厦子又刻意提到:“是安小主的提醒,连师傅也没想到这层。”

是苏培盛没想到这层吗?

不是。

这是苏培盛的表态:我支持你,我听你的。按照安小主的意见干掉余氏就是苏培盛的投名状。

设想下,如果像苏培盛这号人物活在当下,他也会是一个人群中能干、会干的职场精英。

一部《甄嬛传》,我们通过郑导、孙俪、陈建斌、李天柱等演员的演绎,偷偷窥探了后宫这个特定场景下“现代人”的生存和情感世界。

见天地,也见众生。

我是九垚,专注分享职场干货和沟通技巧,如果你有职场方面的问题,请你用你能想到的方式联系我,我们一起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