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胜仗论功行赏,这本是为将为兵者的常事。

但1948年7月的王建安,却没有享受到这种愉悦感。

王建安时任华野八纵司令员,豫东战役中,八纵先克开封造成中原震动,又在睢杞战场拼死阻击,立下大功。

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央军委一纸令下,任命王建安为华北野战部队第一兵团副司令员,要求他克日出发,前赴太原前线找徐向前报到。所遗之缺,由八纵副司令张仁初补上。

王建安宛如当头一桶冷水,这是怎么一个安排呢?

一、奇怪的提升

从纵队司令员到兵团副司令员,明面上是提升使用,但行家都知道,这种调动其实非常吃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期间将领指挥作战,人事关系顺畅与否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所以几大野战军或军区之间很少有跨系统的调动。

试从仅见的几个例子作以分析。

1945年11月杨得志从晋冀鲁豫野战军率一纵北上准备挺进东北,行至热河时停止北进,就此留在晋察冀。杨得志抗战期间一直在129师,是刘伯承的得力干将。聂帅苦于晋察冀军事干部缺乏,将杨得志强留下来。

以老杨哥的本事和情商,再加上聂帅与他渊源甚深,又逢晋察冀军事局面不好,杨得志并未受到跨系统调动的影响,因缘际会成为华北系统首将。这大概是开国中将以上跨系统调动最成功的例子。

但杨得志的成功并不好复制。

比如同是晋察冀的几位。怒汉郭上将与聂帅意见相左,尤其是大同集宁失利之后再失张家口,郭对聂帅的指挥方略极有看法,强烈要求去晋冀鲁豫跟着刘伯承干。去了之后,虽然能打,终究没当上任何一级的一号首长,一直给陈赓当副手,根本没有一展才华的机会。

作为对照,同是炮筒子脾气的郑维山要走没走成,从纵队司令干到兵团副司令,朝鲜战场大展雄风。1955大授衔时虽是中将,但在华北系统地位很高,先后做到北京军区和兰州军区司令员。

皮定均的经历也是一言难尽。老中原军区共有两个野战纵队,皮定均系一纵一旅,序列第一,战斗力也不错。千里突围到华中野战军后编到十纵成了十三旅。皮自言在华野干的不太如意,1947年1月华野成军,皮定均由旅长出任六纵副司令员。这个岗位级别如何呢?比之于当年略高于他的叶陶王来说也算不低。但随着时间拉长,问题就出来了,他这个六纵副司令一直干到解放战争快结束,1949年9月才由副转正担任二十四军军长(即老六纵)。比一比资历差不多的聂凤智、张震、张仁初等,进步明显慢得多。皮的副旅长方升普更是一言难尽,在华野历经大战后却突然转到华北系统。个中详情不再多言,有心者可去查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贺炳炎、廖汉生与彭总闹了不大不小的矛盾,程子华由华北入东北,地位不尴不尬说高不高说低不低,都有类似的问题。跨系统调动,不是天然干不好。而是客观限制条件太多,纵然在原部队指挥的很好,到新的环境也不敢贸然提拔到要害位置上,战争时期没有功夫让你去学习、适应,否则部队会付出血的代价。

基于这样的视角看王建安这次调动,就很有问题,即使是提升一级,也不算太理想。

王建安的基本盘是山东八路军系统,他在山东战斗多年,43年出任鲁中司令,此后一直是鲁中系统和八纵的旗帜人物。猝然拔离本部,到人地两生的华北系统,依稀令人想到郭天民的境遇。

二、徐向前需要助手吗?

当然有人说了,郭天民或与刘伯承没有什么渊源,而王建安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徐向前老部下,这次去给徐帅当副职,一同指挥太原前线战斗,正当其宜。

那么我们再看看太原方面的情况,徐向前真的需要这样一位不熟悉部队情况的副职吗?而且还是偏于指挥作战的副职。

很多事实并没有记录在史料中,一些人事升降从冰冷的文字中也看不出背后的用意,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多家史料进行综合对比,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出时人的考虑。

徐向前兵团的情况,正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可供切入的点。

未完待续。

(联系作者微信:13676349524,加军史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