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乃礼仪之邦,在婚姻大事上,更是庄重繁复。

传统的婚姻礼仪指从议婚至完婚全部过程的礼仪程式,

古时,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成婚,需要完成“三书六礼”的礼仪程式。

聘书、礼书、迎书为“三书”,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为“六礼”。

这一娶亲程式,早在周代时已确立,在《礼记·昏义》中可以看到相关的记载。

以后各代虽然名目和内容有所变动,但大多沿袭周礼,到清末之后,三书六礼演变纷繁,不断简化,到现在已经非常简单了。

· 三书 ·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用来证明两家已经定下了婚约,到了约定日期,男方会来迎娶女方。而我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退婚,退还的就是男方的聘书。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通常到了递送礼书这一环节,这门亲事也算是正式达成了,两人的婚姻关系已经在法律意义上确立下来了,不能再有什么变化,也不能再退出婚约了。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将迎书交给女方家中后,男方就可以接女方走了。

· 六礼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采为六礼之首礼。

男方想要与女方结亲,请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在得到对方应允后,再请媒人正式向女方家求婚,并带一定的礼物。

《仪礼·士昏礼》载:“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古代纳采礼的礼物只用大雁,这里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大雁是候鸟,秋天南飞,春天返回,来去有时,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二是大雁迁徒时,领头的是强壮的大雁,而幼弱衰老的紧随其后,象征婚嫁长幼有序,不越序成婚;三是大雁雌雄从一而终,象征男女能白头偕老。

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基本沿用了周代的这一礼制,但礼物有所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名的意思是媒人到女方家询问女子的姓名、排行和生辰八字,也就是庚帖。

媒人拿到庚帖后,会交到男方家中,而男方则要进行卜筮吉凶,请先生来测一下八字,看两人的八字是否相合。

《诗经·卫风·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说的就是这一步,如果二人八字相合,那就可以进行纳吉了。

纳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吉是男方在问名后将双方生辰人字拿去占卜,然后将上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征,也叫纳币、“过大礼”。

据《礼记·昏义》记载:“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礼记 · 曲礼》也说:“非受币不交亲。”

也就是说,在嫁娶过程中,收受男方的礼物是一个标志性的行为, 婚姻是否成立,以此为分界。

古人所说的“女子许嫁”,其实也就是“已受纳币礼也”。

纳征通常在大婚前两周至一个月进行。当日由男方家长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她们必须是全福之人,即有丈夫、儿女,而公婆、父母皆在)会同媒人,带着商议好的聘礼到女方家中。

聘礼送到后,男方家里的女宾便会打开礼盒挑选几件精美的金饰边为准新娘戴上,嘴里一边说着各类吉祥的言词,随后大家互相祝贺道喜,至此纳征仪式宣告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送完了聘礼,往往男方家庭就希望尽快将新娘娶回自家。于是就通过占卜确定结婚日期,之后派媒人携带着“雁”到女方家中,征求女方家庭的意见,这就是周礼中规定的“请期”。

实际上,“请期”在当时只是表达对女家的尊重而已,其辞令是谦逊诚恳的。古人之所以要“请期”,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择吉”。

古人认为,婚姻关系的确立是天作之合,那么,结婚的日期与时辰也应该顺应天时才会有好结果。

所以,先秦、秦汉时期就开始通过占卜的方法来选择“吉日良辰”。在季节上大多定在春秋季。

  • 亲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迎,也称迎亲,是“六礼”中的最后一礼, 即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

据《诗经·大雅·大明》记载:“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可见,亲迎礼仪最早始于周代,此后历代沿袭。

在我国古代婚姻文化历史中,亲迎礼的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在清代,亲迎的形式不但形式多样,而且十分隆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古代的婚嫁当中,礼仪显得十分重要,若要成婚,必须要经过三书六礼才可以。而到了现在,这一套礼仪已经大大简化,有些地方甚至完全由西式仪式所替代。

如今,在现代婚俗礼仪中可以见到的三书六礼的影子大概只有“纳征”这一环节了。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