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带领党和人民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两人相识几十年,很少出现争执。可1961年,两人却在中南海大吵了一架,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不原则”

1959年,毛主席实行了“三不原则”,就是“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过配额。”

前面两句很好理解,毛主席以自身为标杆,开始不吃肉不吃蛋,降低干部的开支。

粮食不超配额,是说除去特殊重体力劳动者,国内成年男性一月粮食配额不超过28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伟大领袖的毛主席,在确立这个配额后,不仅没搞特殊化,甚至将自己的配额缩减至了26斤。

毛主席个子大,从事的也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对食物的需求量自然更高。

工作人员都规劝毛主席,怕主席饿坏了身子,可毛主席却说:“人民都勒紧腰带过日子,我也不能特殊,粮食不够吃,我可以吃菜嘛。”

就这样,毛主席整整7个月,没吃过一口肉和鸡蛋,自己曾经最爱的红烧肉都戒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庆龄得知毛主席如此这般,从上海来北京,给毛主席带了一些螃蟹,称其为“蟹”而非“肉”,可毛主席还是推辞掉了。

给毛主席提供饮食的工作人员怕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偷偷往毛主席吃的葱花饼中加了猪肉。

最初毛主席觉得这饼好吃,后来渐渐发现问题,严厉制止了这种行为。

再之后他们又想办法,在主席的豆腐汤中加入鸡汤,毛主席闻了闻便摇了摇头不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对自己的厨师说:

“中国这么大,不缺我毛泽东一口吃的,可我是国家主席,我不带头谁带头呢?我们一定要说到做到。”

那个时候的毛主席,经常要工作到深夜,有天夜里工作中毛主席有些头昏,他对自己的秘书说:“你去帮我找几块水果糖来。”

秘书听完,找了一盒山东的高粱饴糖和一盒饼干,放在了毛主席的案上。毛主席深夜工作饿了,就会拿一块。

可就这么两盒东西,毛主席吃了整整两个多月,吃完后再没向秘书提出这样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规劝,毛主席反问

因为工作忙碌,和长时间营养摄入不够,毛主席患上了“黄肿病”,整条腿都肿了起来,上面一按一个坑。

照顾他的工作人员看到后,心疼的直流泪,纷纷劝阻毛主席要注意身体。

周总理听闻,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急忙劝阻道:“主席,你吃点肉吧,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

毛主席听完摇了摇头,“我们现在困难,全国好多小孩子都吃不上饭,你让我一个老人家怎么吃得下。而且我必须做出表率,下面才能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到毛主席如此执着,关心他的周总理不禁提高了声调问道:

“孩子们长身体当然重要,可您就不重要了吗?如果您倒了,谁去给他们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活呢?”

因为焦虑和担忧,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渐渐争吵起来,声音也越来越大。

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未见过温文尔雅的周总理发这么大的脾气,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劝说二人。

争吵间,突然毛主席问道:“你每个月粮食多少?”此话一出顿时让周总理哑口无言。

自从“三不”原则的确立,周总理见毛主席一个月才26斤,将自己的配额缩减到了24斤,比毛主席还少了两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吃的还没有毛主席多,又怎么能劝说的了他呢。因此毛主席的一句反问,让他无言以对,也结束了这次争吵。

毛主席见周总理不说话了,上前握住了昔日老友的手,这两位从革命开始就打下深厚友谊老搭档,再一次互相理解到彼此的良苦用心。

永远都在节俭的主席

不只是在这期间,节俭是毛主席刻在骨子里的优良品质。

红军时期,面对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战士们常常靠野菜和树根果腹,那时候的毛主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从不特殊。

并且要求军中将官和战士要同吃一灶,战士吃什么军官就要吃什么,不许搞特殊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率军阻击阎锡山部的时候,由于没有时间吃饭,只能将干粮随身带着。

冬季的西北天气十分寒冷,粮食在身上没过多久就冻得邦邦硬,上面还有冰碴。

战斗结束后,毛主席站在岸边,一边吃着手中带有冰碴的干粮,一边目送着红军战士渡过黄河。

红军战士看着他们的领袖如此这般,内心十分感动。

延安时期的毛主席,为了节省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将自己居住的窑洞改成了办公室,不仅在里面居住,还要在里面办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间内只有一个木板床用来睡觉,办公用的是个就旧椅子和破木桌子。没有书架,就在窑洞挖一个洞作为书架。

他穿的衣服都是粗布制成的,被褥也很久没换过,上面满是补丁。

和粮食问题一样,就被服厂的生产力来说,多领一套东西并不会影响什么,可毛主席的节俭不仅是严格要求自己,更是长年累月下养成的习惯。

革命期间,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访问。

看着毛主席身上不知道穿了多少年,已经打满了补丁的衣服,看到朱德这样的高级军官,身上穿的背心甚至是用废旧的降落伞缝制成的,斯诺被这样的情况深深的震撼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形容这些人虽然生活困苦,可却有着高昂的革命热情,意志刚强如铁,仿佛什么都不能将他们击倒。

而毛主席的优良品质,不仅让国际友人佩服,还言传身教给了自己的子女。

1946年,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同志回国,毛主席先是和他聊了聊工作和学习的状况,然后便让他去央机关大食堂吃饭了。

这个食堂可不是什么干部食堂,而是确确实实的艰苦食堂,食堂中常做粗粮和野菜。

这和毛岸英在苏联时的状况可谓是天差地别,再加上毛岸英遗传了毛主席的大个子,所以前期常常吃不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即使这样,毛主席也从未给自己儿子开过小灶,甚至都不曾关心毛岸英的饮食情况。

因为毛岸英留学苏联的经历,同志们都以为会给毛岸英安排个“体面”的工作,可毛主席却让毛岸英去支援最艰苦的山区。

让毛岸英“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的要求,也是命令。

毛主席如此高要求自己的儿子,让当时在根据地的军民干部都十分敬佩。就像他自己在《纪念白求恩》中说的那样,毛主席真正做到了“脱离了低级趣味。”

他不是不会享受,而是早就脱离了物质带来的愉悦。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神的欢愉是任何物质都不能给与的,所谓“此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毛主席,就是此等境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在开国大典这样全国欢腾的好日子里,毛主席都没有穿一身新衣服。

他身上那件羊毛衫袖子处破了两个大洞,是用袜子补上的。毛裤膝盖处也破了两个大洞,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就没有补上。

照顾他起居的同事劝过毛主席,这种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换上新衣服不算浪费,可毛主席却说,外面看着行就可以了,谁会在乎我里面穿的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他和周总理经常去全国各地出差,在东北时,当地的干部因为敬仰毛主席,准备了丰厚的宴席款待两人。

毛主席看到后十分生气,规劝他们:

“新中国成立并不是代表,我们的任务就成功了。我一直告诉我们的干部,不要骄傲,也不要忘乎所以。这样的饭,我是不会吃的。”

那个时候的毛主席,深受全国各地百姓的爱戴,走到哪里都会有百姓自发的去送礼,可毛主席从未接受,实在推脱不掉的,也会把钱还给百姓。

他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做一些事情是应该的,怎么还能收受他们的礼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所说,毛主席从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毛主席很少请客吃饭,也尽量推掉自己需要参加的聚会。实在需要请客也就是按照四菜一汤的标准,从不超标。

不仅对内如此,对外也是如此,毛主席十分不喜欢接待外宾的国宴流程。

他认为接待外宾要简化流程,其一就是那些没有必要的流程,能省则省。

其二就是餐桌上的菜,太讲究排场,每次做那么多东西,扔掉的比吃下去的都多,实在是太浪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接待和正式场合较多,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做了两身新衣服,外加一双棕黄色圆头皮鞋。

负责礼仪的工作人员建议毛主席再准备一双黑色皮鞋,用以接待外宾穿。毛主席却说:“他们是要看毛泽东,还是一双黑色的皮鞋。”

主席的那双棕色圆头皮鞋,我们常常会在他的照片中看到。毛主席一直穿着它,直到与世长辞。

毛主席离世后,人们在清点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常用的东西早已破旧不堪。只有一件补了73个补丁的睡袍,一双穿了二十多年补了又补的拖鞋,和一些记账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这些记账本中详细记录了自己这些年的全部开支,其中有多笔是请客吃饭超过标准自己补上的花销,还有一些人民或同志送礼,毛主席还给人礼物花费的钱。

和那个时期所有人一样,毛主席的所有支出都是从自己600元的薪水中扣除,可即使这样毛主席依旧攒下了很多钱票。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力量,不仅在于执政党的主旨和方向,更在于领导人的人格力量。

毛主席作为伟大领袖,给无数同志树立了榜样,上行下效,团结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做到历史上从未有人做到的事,让中国在一片荒漠中开出一朵绚烂的花。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