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斧头帮”帮主真人真事: 美国女记者弗雷特·安娜这样评价:他的出生意味着对中国领袖们提出了更严格的求。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先后策划刺蒋、刺宋、刺汪暗杀,闻名于世。

蒋介石一提这个人,假牙就发酸; 戴笠若是听说这个人又露面了.第一个反应就是检查门窗是否关好。 而汪精卫的肋巴骨硬是被他的名字的三个字活活敲断的。 1932年任淞沪抗日义勇军司令,积极配合十九路军抗日。同年炸死日军侵华最高司令长官白川义则大将,同时死伤13名日本高级官员。

次年赴福州参加成立福建人民政府。被日本人称为“人间魔鬼”。军统沈醉说过:“世人都怕魔鬼,可魔鬼却怕他。” 连上海滩超级恶霸黄金荣、杜月笙一类流氓泰斗遇上王亚樵,也得赶紧绕着道儿走。

黄金荣曾对对手下门徒说:“你们以后碰上斧头帮的,尽量离远点!他们都是不要命的,我们惹不起。” 1936年10月在广西梧州被戴笠派人刺杀。

其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恐怖暗杀王”、“民国第一杀手”、“江淮大侠”等,日本人称其为“人间魔鬼”。 他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斧头帮帮主王亚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招商局血案】

1930年7月24日清晨,初升的旭日将上海外滩照耀得金光满地,一辆汽车停在福州路一栋高大气派的建筑前。

这里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家民用企业,李鸿章中堂一手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一个西装革履、梳着大背头的男人踌躇满志地从车中挪出身子。他叫赵铁桥,是国民政府新近任命的招商轮船局总办,只见他整了整衣冠,昂首阔步地向门口的大理石台阶走去,保镖刘华忙亦步亦趋地快步跟上。

赵铁桥抬脚的一瞬间,大门后侧忽然闪出一条人影,只听得“啪啪”两声,赵铁桥一个趔趄,腰部和胸口血流如注,染红了地面,他疼得伛偻着身子,但嘴里还在用尽力气喊道:有人杀我!

保镖刘华静静地伏在地上——他并没有受伤,听到枪声的一刻,他机智地直挺挺倒地,假装中弹。他后来解释说,他的配枪正在警察局换证,所以他其实手无寸铁,为了保住小命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招商局的卫士们闻声蜂拥而来,血如泉涌的赵铁桥居然还拼着一丝力气,指示刺客逃逸的方向。不过,行凶者训练有素,一击得手立即逃之夭夭,早已踪影全无。

当天晚上,在医院紧急输血几个小时后,生命力顽强的赵铁桥还是因为肝脏破裂而撒手人寰。

噩耗传来,蒋介石、戴季陶、张静江等大佬纷纷发来唁电,蒋在唁电中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会严惩凶手。

至于幕后指使者,很多人心知肚明是谁,但苦于没有证据,连老蒋也不敢直接将此人拿下,他就是招商局董事长李国杰。

李国杰是李鸿章的长孙,李经方的长子,堪称超级权三代。不过随着1927年老蒋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营业,招商局这块大肥肉自然是在劫难逃。此时的招商局是纯粹的民营企业,自然难逃新贵们的巧取豪夺,国民政府打着“整顿”的旗号,对招商局指手画脚,李国杰这个董事长两头受气,压力山大。

被逼得没法的李国杰只得同意政府“监督”招商局,于是赵铁桥这位总办走马上任。赵铁桥挟官威驾临招商局,竟是大权独揽,李国杰完全成了摆设。赵铁桥还发现李国杰有经济问题,悄悄从招商局账上支钱了,这让李国杰由愤怒而恐慌,由恐慌而仇恨。

李国杰求助于一位大神:民国第一杀手、斧头帮帮主王亚樵。王亚樵本来挺鄙视李国杰这个纨绔子弟的,但一听杀的是赵铁桥,不禁拍案大叫:好哇,我早想除掉这个小人了。

1929年,王亚樵积极运作方振武、余立奎、石友三等国军将领密谋反蒋,不料还没动手就东窗事发,方振武、余立奎被拘押,王亚樵狼狈脱身。事后一查,告密者正是参与预谋的赵铁桥(时任国民政府建设委员)。

赵铁桥毙命后,国民政府拿李国杰没辙,只能抓住他的贪腐问题,把他投入大牢。但李国杰毕竟是宰相之后,已经退休的民国总理段祺瑞也亲自出面向老蒋说情,老蒋无可奈何,只得将他释放。

抗战时期,留在上海的李国杰和日本人眉来眼去,这回国民党没再犹豫,1939年2月19日(大年初一),李国杰在家门口被军统杀手击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庐山的枪声】

1931年6月14日,江西庐山绿荫蔽日。太乙峰下,一群全副武装的士兵簇拥着一副滑竿逶迤而行,滑竿上端坐着一人,小胡子大光头,表情严肃,正是中华民国的最高领袖蒋介石。

忽然,一棵参天古树后转出一人,对着老蒋砰砰就是两枪。

刺客名叫陈成,毕业于金陵大学的青年,他背后的组织,正是“暗杀大王”王亚樵执掌的斧头帮。

话说蒋介石赢得中原大战后,又于1931年2月悍然软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这让蒋的反对者和地方军阀大起“兔死狐悲”之感,孙中山之子孙科便悄悄地和王亚樵接上了头。

王亚樵的得力助手华克之带着杀手陈成、刘刚二人,假扮游客,大摇大摆地往庐山而来,他们身上没有武器,自然没有引起怀疑。

另一边,两名阔太太正指挥着挑夫们,大包小包地往山上运行李——她们是王亚樵的夫人王亚瑛和表弟媳刘小莲,在行李中有四条上好的金华火腿,内部已被挖空,藏着四支手枪。一路上警备森严,但盘查的卫兵对这四条油腻腻的火腿不以为意。

华克之等三人顺利带着枪埋伏在老蒋必经之路。眼看老蒋的卫队越来越近,杀手陈成心中暗喜,忽然,他听到身后传来声响,扭头一看,惊出一身冷汗:一伙荷枪实弹的警卫竟向他们的藏身之地包抄而来。

千钧一发之际,他不容多想,一跃而出,对着老蒋连珠发射。可惜,事变仓促,第一击不中,蒋介石的卫士已经训练有素地用身体挡住他,同时手中枪弹齐发,陈成被打成了马蜂窝,倒在血泊中。

原来,三人取出枪后,顺手将火腿丢在山后,被老蒋的卫士偶然发现。他们断定有人夹带危险物品上山,恐不利于蒋公,于是暗中加强了安保。蒋介石出行时,便有数十人在树林中巡逻,这自然让杀手无处藏身。

不过,陈成主动牺牲,让华克之和刘刚没有暴露,两人把枪一扔,悄无声息地下了庐山。

王亚樵不甘心。过了两周,蒋介石自庐山返回南京,在中央军校礼堂接见学生代表,王亚樵又派杀手潜入,只是会场守卫十分严密,杀手无论如何无法混到主席台前,无奈的王亚樵只得下令撤退。

三、【车站喋血】

1931年7月23日,华灯初上,夜幕中,一辆火车鸣着刺耳的汽笛声驶入上海北站。

月台上人山人海,全是上海各界的头面人物,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准备迎接一位大人物:民国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

车站候车室里,几名黑衣人也警惕地注视着月台上的人群。他们是“暗杀大王”王亚樵派出的杀手,此行只有一个目的:刺杀宋子文。

此时,蒋介石在和地方实力派的斗争中大占上风,两广军阀们既恨又怕,于是收买王亚樵行暗杀之事。只是老蒋戒备森严,王亚樵难以觅得机会,于是将目光转向了蒋的大舅子宋子文。

王亚樵在站台和候车室都安排了一拨人马,站外还有人接应,布置相当严密。

火车停稳后,大批气势汹汹的军警忽然闯入,挥棍驱赶站台上的闲人,那些有头有脸、穿着体面的乘客一个个高声抗议,乔装的杀手混在人群中,不得不一边离开,一边向候车室里的同伴打信号。

军警们在站台持枪站岗后,车门才缓缓打开,首先跳下几名荷枪实弹的保镖,紧接着,出现了两个穿白色西装戴白色礼帽的人,候车室的杀手早在各个制高点严阵以待,但这两个人的出现还是让他们一愣:情报显示宋子文是白衣白帽,这两人谁才是宋子文?

机会稍纵即逝,一名杀手首先向走在前头的白衣人开枪,顿时,乱枪齐鸣,那人被打成了筛子,军警们赶紧掩护着另一人躲到一根柱子后面。

刺客一击得手,立即扔出烟幕弹,四散走人。当时正是旅客出站之时,车站里一片混乱,故大批军警只能眼睁睁看着凶手溜之大吉。

烟雾散尽后,柱子后面探出一张因惊惶而扭曲的脸:他就是宋子文。被击毙的是他的机要秘书唐腴胪,这倒不是他的李代桃僵之计,两人撞衫纯属偶然。

四、【虹口毙敌酋】

1932年4月29日,上海虹口公园内群魔乱舞,一片欢腾——这里属于日租界,上海的日军和日侨正在庆祝“天长节”(即天皇生日)。

这一年的天长节有些特殊。日寇于年初挑起“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抵抗,逼得日军四易主帅。侵占上海的阴谋虽然破产,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不敢扩大事端,反而和日本签订停战协定,双方约定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驻军,日军反而堂而皇之地在上海“暂时驻扎”起来。

这对于日本朝野来说,也算是一个胜利。所以这一天的虹口公园人山人海,一万多日本官兵和数千侨民一个个疯狂地挥舞着膏药旗,面部因狂热而狰狞,声音因嚎叫而嘶哑。

主席台上,“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大将、驻华公使重光葵、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将等人先后发表演讲,他们一个个歇斯底里,扯着嗓子带领全场高呼“武运久长”、“圣寿无疆”一类口号,远远望去,宛如大型精神病院。

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这让人们的视线变得模糊。忽然,主席台前十米处一名吸烟的男子手一扬,空中一道弧线划过,一件物体咚的一声落在台上。

随着一阵惊天动地的响声,主席台被炸得四分五裂。血肉模糊的白川义则在送进医院苟延残喘大半个月后毙命,重光葵断了一条腿,野村吉三郎左眼失明,其余高官各有伤亡。

行凶的男子被一拥而上的宪兵摁倒在地。这是个二十四岁的瘦弱青年,他确实是日本人,但也不全是——确切地说,他是来自日本殖民地韩国的尹奉吉。

原来,日军的嚣张气焰让爱国志士们愤恨不已,只是日军在虹口公园戒备严密,且不许中国人进入,于是他们想到了上海的韩国人。

话说韩国独立运动领袖金九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名为“太洛太”的暗杀组织,这一天,一名神秘的客人来访:此人称得上是金九的同行,也是一位精于暗杀的行家:斧头帮帮主王亚樵。

双方一拍即合。

当天,尹奉吉挎着水壶,提着便当,手中举着膏药旗,镇定自若地来到虹口公园。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又有真实的日本护照,所以并未引起宪兵的怀疑。

其实,他的水壶内是一枚烈性手雷。会场中间,所有日本人都是一副如痴如醉的狂热状态,所以他顺利地丢出水壶,引爆主席台。

尹奉吉被捕后,虽然日寇严刑拷打,但他坚决不吐露一个字,最终被绞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洋大人惊魂】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入敌手。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打落牙齿和血吞,不敢抵抗日寇,只得去“国际联盟”哭诉,寄希望于列强干涉。

英美等国似乎被感动了,竟派出英国人李顿为首的调查团。中国全民无不对调查团寄予厚望。谁知这调查团在中国一路游山玩水,于1932年4月才大摇大摆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