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咋还不死?养只鸡会下蛋,养条狗能看家,你天天吃了睡,睡了吃,我养你有啥用?”

当你听到这样的指责,你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什么?

你也许会想到这个恶毒婆婆在骂媳妇,或者霸道丈夫在骂窝囊妻子。

但你想错了。

这是一个儿子对亲生母亲说的话。

儿子名叫朱金宝,今年55岁,是西河村7组的村民。

母亲今年90岁,就如过去年代众多的农村妇女一般,嫁鸡随鸡,名字鲜少有人知道,村里人都叫她朱幺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幺娘即使脸上已经布满皱纹,白发苍苍,依然能看出眉眼清秀,身材匀称,年轻时,肯定是个美人胚子。

何况,她和丈夫朱牛匠,也就是村里的驶牛匠,一共生了三个女儿两个儿子。

按理说,也算是朱家的有功之臣。

但据村里老人的推测,朱幺娘的苦命之源,坏就坏在容貌太漂亮。

朱牛匠身材高大,心眼却小,加上性格暴躁,嗜酒如命,一喝醉酒就打老婆,边打边骂:天天穿得妖里妖气,你打扮成这样给谁看?

村里人都说,朱幺娘迟早会被打死。

好在老天爷有眼。

朱牛匠59岁这年,喝醉酒后掉到村里池塘淹死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次年夏天,朱幺娘的大儿子为了抢时间多干农活,顶着40度的高温在地里摘苞谷,结果中暑倒在地上,就没有再爬起来,活活热死了。

自古皇帝爱长子,百姓痛幺儿。

村里人都知道,朱牛匠死后,长子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而朱金宝从小就被父母和哥哥姐姐当宝一样稀罕,天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结了婚也不和哥哥分家,只知道大树底下好乘凉,混吃混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朱家的顶梁柱倒了。

随后,不想继续做冤大头的大儿媳,带着女儿改嫁外省,与朱家一刀两断。

朱金宝的三个姐姐早已出嫁,母亲都快60岁了,实在没办法依靠,一下子傻眼了。

朱金宝的老婆刘琴是个精明人,当即提出要和婆婆分家,逼着朱幺娘另修新房子,不然就要离婚。

朱幺娘没办法,只得拿出全部家底,加上三个女儿的支持,就挨着老屋修建了四间砖瓦房。

房子修好后,刘琴就和朱金宝就把不多的家产霸占一空,以防朱幺娘拿给女儿,随即锁上大门,就外出打工去了。

朱幺娘独自留守老屋,把自己和儿子媳妇的田土全部都种上了庄稼。

她又勤快又肯干,除了种庄稼,农闲时就卖草药,野生的金钱草、蒲公英、何首乌等,背到集市上特别好卖。

年底,朱金宝和刘琴回来过年,朱幺娘就把种出的粮食大部分都拿给了儿子,外加腌制好的一大缸腊肉和香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金宝接收得理直气壮,连声感谢都没有。

年后,朱幺娘因为种地时摔了一跤,造成膝盖骨骨裂。

伤筋动骨一百天。

女儿们自己有个家,都没办法回娘家照顾母亲,大女儿只能把母亲接到家里照顾。

朱幺娘一边养伤,一边照看年幼的外孙。

一晃又到了过年。

朱金宝和刘琴抱着刚满月的女儿朱凤回来了。

朱幺娘得知消息后,立刻回到家,主动提出帮忙照顾孙女。

朱金宝一看今年啥都没有,脸色立刻变黑了。

刘琴阴阳怪气地说道:“我的女儿没这个福气,不需要胳膊肘往外拐的奶奶照顾。你还是去照顾你外孙吧,等他长大了给你养老。”

朱幺娘是个文盲,大字不识一个,思想自然很封建,连忙给媳妇保证说:“我老了以后还得靠金宝,再也不去女儿家住了。”

因为朱凤要吃奶,刘琴便留在家里照顾女儿。

朱金宝在外地打工时,在建筑工地上学会了砌砖抹灰,总算有了一门手艺,为了不和老婆分开,就跟着镇上的建筑队四处接活干。

刘琴喜欢打麻将,经常在丈夫出门后,就把女儿丢给朱幺娘,去村里麻将馆一待就是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幺娘知道儿子挣钱不容易,即使背着孙女,也要上山干农活。

有一次,朱幺娘在地里干活时,朱凤肚子饿了哭,朱幺娘就背着孙女去找刘琴喂奶。

想不到刘琴恰好输了不少钱,立时把朱幺娘骂得狗血淋头,说是她带来的霉运。

朱幺娘很爱面子,最怕家丑外扬,自此后再也不敢去麻将馆找媳妇。

当时国家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朱幺娘为了抱孙子,不断劝说刘琴生二胎。

刘琴一口拒绝道:“生二胎要缴罚款,我一个娃儿都没钱养,哪还敢生第二个。”

“媳妇,只要你生二胎,罚款我来出。”

在朱幺娘做出承诺后,加上刘琴自知打麻将输了不少钱,就把满一岁的女儿留在家里,和朱金宝又外出打工去了。

朱幺娘为了多挣钱缴孙子罚款,更加卖力地干农活,挖草药。

由于朱幺娘为人和善,平日里对乡亲们都很热心肠,因此左邻右舍都愿意帮忙照顾朱凤。

两年后,朱金宝和刘琴果然抱着个婴儿回来了。

朱幺娘欢喜得不得了,立刻就要抱孙子。

刘琴把孩子往朱幺娘手里一塞:“又是个女娃,叫朱燕,你赶紧去找村长把罚款交了。”

朱幺娘毫不犹豫地拿出卖粮食卖草药攒下的钱,给孙女缴了二胎罚款五千元。

刘琴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心情郁闷之下,愈加热衷打麻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倒是朱金宝有些发愁,跟刘琴商量说,朱家就靠着她生下儿子传宗接代,必须得生三胎。以后儿女读书要钱,儿子长大了娶老婆要钱,趁母亲有能力照顾孩子的时候,还是得出门打工挣钱。

刘琴反驳道:“万一我生不下儿子,咋办?”

朱金宝一咬牙:“那就接着生,直到生下儿子为止。”

“媳妇你放心出门,孙女是我的命根子,我就是自己不吃不穿,也不会让她俩饿着冻着。”

有了朱幺娘的保证,刘琴便再次和朱金宝出门打工去了,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回来。

平日里,刘琴虽然经常给女儿们买衣服邮寄回来,但从不邮寄一分钱。

朱幺娘要照顾两个孙女,实在没时间种庄稼挖草药卖,只能在房前屋后种些瓜果蔬菜。

每逢朱幺娘生日或者端午、中秋等节气上,三个女儿都会拿点钱孝敬母亲。

朱幺娘自己舍不得吃和穿,把这些钱全给朱凤朱燕买了零食,由此让三个女儿很是不满,指责母亲偏心。

朱幺娘视孙女如珠如宝,但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

朱燕三岁这年,有个晚上突然又哭又闹,直说肚子痛。

朱幺娘急坏了,以为孙女撞了邪,又是立筷子又是撒米,按照老一辈流行的法子驱邪,折腾到天亮,朱燕总算安静下来,但脸蛋红扑扑的,额头有些发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幺娘仗着自己认识不少草药,当即跑到山间扯了一把可以治疗退烧的草药回来,煎水后给朱燕服下。

哪想到朱燕吃了药水没多久,突然浑身抽搐,口吐白沫。

朱幺娘立时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跑去找村里的赤脚医生来救治。

赤脚医生姓葛,村里人都叫葛大夫,是朱家的远亲。

他赶到朱家后,朱燕已经一动不动,摸摸孩子的胸口,翻翻眼皮,嘴里吐出几个字:“是中毒,已经死了。”

朱幺娘张大嘴巴,半晌后方发出绝望的悲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闻讯赶来的村民,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情,朱幺娘就是浑身长嘴也说不清楚,又如何向儿子媳妇交代啊。

正应了一句话: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第三天,接到消息风尘仆仆从工地上赶回来的朱金宝和刘琴,刚一进门,朱幺娘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儿子媳妇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