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良派诸多,尤其是对中国文化,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局势下,怎么才能让中国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怎么才能救中国?

鲁迅等人觉得,只有从文化、思想层面入手,才能真正改变中国的困局。可这谈何容易,即使有弃医从文的决心,但也要面对很大的困难,并不是有决心就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写出的小说、散文和杂文等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阿Q正传》等,不仅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矛盾,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呈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狂人日记》,以“狂人”的第一人称叙述,尝试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并表达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和对未来,尤其是对孩子们的期待。这部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只要让世人看到这些著作,就有万分之一的概率,让一个人认识到,中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他想得还是太乐观了,即便他做了很多,真正的目的却没有达到,至少在当时,没有达到他想要达成的效果。

为了自己的目标,鲁迅殚精竭虑,此后一直推行自己的主张,在推行“中国文化由繁到简”的过程中,鲁迅竟然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一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观点别说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就是放到今天,也很难被人接受,中国的汉字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怎么能废除呢?汉字一直存在,不就证明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吗?

中国的汉字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象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字形的产生源于古代先民的独特思维方式和美学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汉字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对于鲁迅的观点,很多专家在经过一番分析之后,一致认为,当时鲁迅没有说错!不少国人觉得专家也疯了。

到底是不是专家和鲁迅都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句话,是出自一本采访记录,这篇采访记录叫做《前进思想家鲁迅访问记》,有一个名为“芬君”的记者,采访了鲁迅,写下了这篇记录。随后,被收录在1936年5月30日的《救亡情报》第四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采访中,鲁迅谈及中国的汉字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这一个深邃的观点,这句话在当时算是振聋发聩,也有一定的分量,但所谓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在当时看来,纯属危言耸听。

实际上,很多因为这句话而抨击鲁迅的人,是因为没有看到他后面接着说的话。

他说汉字阻碍了中国人学习文化,本来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但成为小部分人的“专享”,而大部分人,只能在这堵墙面前碰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一个普通人要写“薑”,还有“鸞”,这样两个复杂的繁体字,相信现在很多人都不认识,但是放到以前,却是读书人要学习且流利书写,甚至要写到十分漂亮工整的一个字。

用鲁迅的话说,初学者,要把这两个字写到格子里面去,不偏不歪,光是这一操作就要花费一年时间,况且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呢?在中古汉字里面,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复杂的汉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想看,要把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之崛起的思想,深深灌溉到每一位国人的脑海里,将会面临多大的困难?

所以当时具有新思想的文人,都很赞同鲁迅这个观念,他们认为,汉字过于复杂,别说在动荡年代,就算是在和平盛世,也会成为中华民族思想崛起的阻碍。

这个观念实际上并没有错,因为只有国人思想进步了,这个国家才会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却经历了由激进到批判再到改良的过程。在他年少时期,他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热爱古书和古文,并以“中兴之主”自居。

然而,在接触西方文化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开始批判传统文化的落后和局限。他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如《狂人日记》等,其中的狂人形象就是他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抨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又认识到传统文化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他试图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了一些改良的建议。

所以说,作为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国,要完全抛弃中国文化的结晶,那是对中华文化的不尊重,只能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怎样的改良才是对时局最有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文人,不仅是鲁迅,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中国要生存,中国要发展,应该做些什么?这都是很深的一个问题。

比如在关于“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里面,就提到很多文言文太絮叨的描述,其实白话文只需要简单的几个字就可以概括。

胡适举例说,文言文里“才疏学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如果简化为白话文,就三个字“干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保守派认为,简直是荒唐,文言文历来是中国学子的必修课,是文化人的象征,怎么能用这么俗的语言来概括?

但是,如果还以旧思想来看待文化运动,那么新青年的意义何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现在用上帝视角来看,鲁迅这里说的,无非就是复杂的中国汉字,应该改成简单的简体字,文言文也应该改成白话文,倒不是说,中国的汉字不能存在。

要从多个角度去看,不能从单一角度去辩。

不管怎么说,当时那场浩浩荡荡的文化运动,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中国文化的发展,如鲁迅先生所愿,现在国人普遍都开始接受文化教育,国人之思想,早已经突破了那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