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去寺庙观佛礼佛的信众,相信对庙宇中供奉的石雕米佛像都十分熟悉,他堆满笑容的脸庞和大腹便便的模样,总是让人忍俊不禁。石雕弥勒佛像通常被摆放在寺庙山门口,或是天王殿内作为主佛供奉,喜笑颜开的石雕弥勒佛就像是寺庙的迎宾佛,用他友善和乐观的笑容感染着来来往往的信徒。细心的朋友一定已经留意到,石雕弥勒佛的底座大多是方形的,而很少用观音菩萨那样的圆形莲花座,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方形底座也叫金刚须弥座,是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这是一种源于古印度的建筑模式,具有独特的建筑元素。须弥座作为佛台,通常由须弥山、上下枋、束腰和台座等部分组成。须弥山是整个须弥座的核心,一般呈梯形或矩形,上面雕刻有佛教相关的图案或文字,如莲花、卷叶纹、佛像等。方形的底座代表着稳重、庄严和坚固,更能够传达出弥勒佛石雕像的庄重和神秘感,使人产生敬畏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方形底座与石雕弥勒佛的整体造型搭配更加协调。大腹便便的石雕弥勒佛像常以坐姿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样就使得雕塑整体的视觉感是宽体的,因此,会有一个长方形的视觉感。那么如果搭配方形底座,可以更好地支撑佛像重量,防止其倾倒或移动;更重要的是在摆放时,可以更节约占地面积,让寺庙大殿的室内空间得到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石雕弥勒佛底座多以方形为主,还与传统工艺和审美观念有关。在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方形被视为一种吉祥、稳定的形状,常被用于建筑、家具和艺术品的设计中。石雕弥勒佛底座采用方形设计,也符合了这种传统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