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糕点市场,始于1773年的中华老字号稻香村(苏州)一直是大家的首选,也是行业争相模仿的对象,傍名牌、蹭老字号热度的现象更是不在少数,颇有迷惑消费者之嫌。实际上,不止于现代,早在百年前,业内模仿“稻香村”的行为就已蔚然成风,很多商家为了吸引当地消费者,直接套用“稻香村”名号或简单加以变化,在当地也积攒了不小的名气,其中,历史上北京的“稻香村南货店”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香村(苏州)观前街店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稻香村在《申报》上刊载反对伪冒字号的《声明》,即称“苏城观前稻香村开张有年,四远驰名,从无分店”,不过这并未阻止模仿者的前赴后继,“稻香村南货店”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祖籍南京的苏州人郭玉生靠做板鸭起家后,带着几个伙计来至北京,在前门外大栅栏西街开了家“稻香村南货店”,这也是北京城经营南方风味食品的第一家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香村在《申报》上刊载的《声明》

历史上的“稻香村南货店”主打南方糕点,因制作精细、品种丰富,令当地人耳目一新,大家争相购买品尝,这家店也因此曾红极一时。后因时局动荡、经营不善,“稻香村南货店”在1926年左右关张,虽然在手艺传承上和源自苏州的正宗稻香村并无关系,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方糕点的发展,后期,北京还出现了“稻香春”、“桂香村”等主打南味糕点的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东城区稻香村南味食品店

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北京又出现了一家“稻香村”,时称“北京东城区稻香村南味食品店”,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稻香村。这家店以“复业”的名义而来,官方宣称其创始人刘振英为光绪年间成立的“稻香村南货店”的传承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光风撰《记稻香村老经理刘振英》记载,刘振英14岁时,曾于另一家北京糕点店“稻香春”做学徒,一学便是八年,所以他传承的是“稻香春”并非“稻香村”。而且,细究传承可发现,北京稻香村二、三、四代传承人资料属于缺失状态,谱序完全不成立,难以与历史上北京的“稻香村南货店”搭上承继关系。

除了历史上北京的“稻香村南货店”之外,清末民初时期,天津、山西、江浙一带都出现过“稻香村”山寨店,在那个尚没有品牌意识的年代,或艰难维生,或开创一片天地,也称得上是“稻香村”品牌传奇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