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蓝字「升值计」关注我

范曾这事好的很,之所以说好得很,而不是说糟得很,是因为这件事虽然糟得很,但是,却能够让更多年轻人认清社会的现实,所以好得很。‍‍

老先生老当益壮,以80后娶80后,这种终极忘年恋,让大众非议。

范曾的回应也半文不白,你说人家没文化吧,也没有错别字,你说有文化吧,能把中文写得不通古文,也能不通现代文,也是个奇葩,只能说有文化,但是也不多。

但是,如果你知道范曾是人肉印钞机,他在拍卖行11年成交的画作有23亿,在国内在世的画家中,单算挣钱这一块儿,老先生说是印钞机,也不为过。

这就难怪范曾能吐故纳新了,你看到的范先生不是一个86的糟老头子,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亿万富翁,非常凭亿近人。

众所周知,升值计是一个有关财富和人生的公号,说实话,对他的花边新闻不是很感兴趣,对他的赚钱能力很有必要讲一讲。

范先生为什么这么能印钞?是真的画作就是无可争议,天下第一吗?

我正好认识几个搞艺术品投资的,正好讲讲。

拿我前几天讲的《老狐狸》来说,其中有个细节,廖泰来的朋友阿杰找老狐狸做艺术品投资,说有几个很有前途的画家,是苏富比看好的,现在买他们的作品,以后就是赚。还拿股市做比喻,都是逢低买进,逢高卖出,才会有得赚。

结果老狐狸找了廖泰来打探消息,直到那几个画家,不过是几个艺术学院的学生,临摹很厉害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几个画家,真的是很有前途,很有艺术才华的画家,就有投资价值了。其实老狐狸,对艺术品不太了解,其实他根本不用去买消息,即使这几个画家真的有艺术天分,他们投资价值是多少?

0。

为什么?因为根本挤不进去。

你可以数一数,每年中央美院,八大美院,每年毕业多少学生,能够当职业画家的有多少,能够开画展的有多少,能够上拍卖会的有多少,能够动辄拍卖出上千万的有多少?

没有,几乎没有。

可以说,几乎就没有成为知名画家的机会,咱们知道,所有的行业钱都难赚,但是具体到画家,那就不是难赚了,是你压根连机会都没有。

但是另一方面呢,范曾这样的人,赚钱又跟印钱一样,你觉得范曾的娇妻文学奇葩吧,但是他还有更奇葩的事,他曾经做过一件事,一鱼三吃。

2010年,他做了一幅画,《老子出关》,结果拍卖出了400w的高价,2015年,人家又画了一幅大致一样的《老子出关》,拍卖了780w的高价,你以为这就算完了,不是,到了2018年,他又画了一幅画,没错,还是《老子出关》,仅仅把图里的童子换换位置,这次拍卖卖出了多少?1650w。

老先生完成了三杀,triple kill,一鱼三吃,光听说过足球有帽子戏法,范先生作画都有帽子戏法,总共3000w入账。

就问你服不服?

为啥他可以这么玩?如果你能想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年轻艺术家,年轻画家连进入艺术殿堂的机会都没有,你就能想明白,为啥,有些成名画家,可以这么玩。

这么说吧,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品投资,他们的定价权,被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商人把持了。成名的画家,有几个优势:

1. 师承好,大多都是师承名师。

2. 交际广,一般政要名流富商,到了一定层次,就喜欢附庸风雅,搞搞琴棋书画,他们学的这些玩意儿,到底到什么水平,到底谁来给定义?只能是这些成名的画家,所谓大师,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圈层。

3. 会营销,艺术大师都是营销大师,只要活得久,还会给自己国学大师,文学大师的名号,名声水涨船高,画价水涨船高,就是自然的事了。

这种事其实古已有之,自古以来,就有文人画的说法,为什么文人画都以写意为主?因为文人画,就是艺术界为士大夫服务的。艺术这种事,其实有时候也是吃青春饭的,对画师画匠而言,青壮时期,体力最好,水平往往也最高,但是这些士大夫,来玩书画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功成名就,垂垂老矣,你让他画工笔?他得戴多少倍的老花镜才能画出来?

中国有史以来,最懂绘画,艺术水平最高的皇帝是谁?宋徽宗,你看宋徽宗玩的是写意吗?宋徽宗的名作都是工笔。为什么?因为他是真的练过的,真的职业画家,不是那些附庸风雅捧臭脚混圈子的,所以宋徽宗一朝,咱别说别的,艺术市场非常干净,艺术水准很高,为啥?因为能给艺术品定价的人是真懂。

但是,现实是现实,现实是,很多行业,我以前说过,已经开始出现门阀这种东西,艺术界只是其中之一,门阀一旦形成,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老的不去,新人很难出头。

越是老人玩帽子戏法,吐故纳新,越说明这种行业门阀现象严重,年轻人要避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