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跟我分享她前天遇到的一件事儿:

晚上洗漱完,她正想去看看4岁的儿子有没有睡。走到卧室门口,却见他气鼓鼓地坐在床上,两手交叉环抱胸前,瞪着的大圆眼里尽是不满:"妈妈,你为什么一点也不关心我?"

闺蜜被儿子这突如其来的怒火弄得莫名其妙:"我怎么不关心你了?"

儿子继续保持他生气的语调:"你睡前从来不会跟我说晚安,前天还不让我喝饮料,而且那只大笨熊(桌上的布娃娃)很丑!"

听完儿子这话,闺蜜只得耐心跟他解释:

以前没听你提过睡前要说晚安啊,那妈妈以后每天都说好吗?

不喝饮料是为了你身体好,你当时不也同意了吗?

笨熊很丑,这跟妈妈不爱你有什么关系?

不管闺蜜怎么解释,儿子就是捂住耳朵一边摇头一边大喊:"我不听,你就是不爱我,一点也不关心我。"见儿子怎么都说不通,闺蜜也生气了,命令他:"不许再无理取闹了,赶紧睡觉,明天还要早起。"说完,她就把儿子门关好,任他在屋里大喊大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第二天儿子已经啥事没有了,可闺蜜却很纳闷:"这孩子咋回事?一根筋起来,怎么就说不通呢?"我们在带娃过程中,也常会遇到类似的困惑,孩子为什么有时无来由地闹脾气,而且怎么劝说都无效,这是咋回事呢?

《全脑教养法》一书提到:我们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并且功能各不相同。

孩子一根筋,好好的道理说不通,是因为他笨,想不明白吗?

当然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孩子,在无理取闹时,其实也是一位"受害"者。因为他大脑已经被情绪所管控,理智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想用逻辑思维来分析事实、明白道理,这很大程度上是做不到的。

因为这不仅跟他年龄有关,还跟他大脑构造有关。我们左、右两部分大脑,各有各的个性,也各有各的想法。

◆逻辑化的左脑:

我们的左脑,是追求逻辑、求实、语言的,关心细节和秩序。但它同时又是刻板、不注重情境的。

比如有次闺蜜给她儿子买了个杯子,要求对方在杯上刻字:"送给最爱的宝贝。"并且备注:"字体最好大一点。"结果收到杯子后,只见上面写着:"送给最爱的宝贝,字体最好大一点。"闺蜜哭笑不得,这人也太死板了吧?

这就是当一个人只用左脑思维时,他就会变得刻板,不能变通。但如果他的右脑介入,情况就会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绪化的右脑

左脑注重逻辑和书面意思,右脑则注重的是情绪、感受和记忆。右脑与身体的感觉相连,所以当我们动用记忆时,并不是像看电影一样毫无色彩的一晃而过,而是带着感觉和情绪的。

右脑注重非语言,同时它更注重整体。就像给杯子刻字的那个人,如果他能动用右脑思考当时的情境,他就知道,"字体最好大一点"并不需要刻在杯子上。

而闺蜜儿子,"控诉"妈妈不爱他,即使闺蜜回忆了很多他们一起经历的幸福时光,儿子也不管不顾,只觉得自己特别委屈。这就是他完全被右脑支配,只顾自己的情绪,忽略了左脑的逻辑和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在3岁前,左脑发育不大成熟,这时候的他们,基本依靠右脑思考和行事。开心了就笑,伤心了就哭,好奇了就一动不动地盯着看。跟他讲道理,希望他有同理心和责任心?不存在的,他们不是听不进去,而是听不明白。活在右脑支配中的他们,只活在当下,以自己的感觉为主。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左脑开始运作。如果他左、右脑没有相互合作,还是以右脑为主,那么你会觉得这孩子让你特别心累,只顾自己不管他人。但如果孩子只发展左脑,不顾右脑的情绪,你又会觉得他太冷漠没有感情。

既然知道了左、右脑的各自功能,以及它们共同作用时我们的孩子才能既发展出理性,又能发展感性。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娃同时发展两部分大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如果能辨别孩子的行为是受哪一部分大脑支配,并有意识地同时调动他的左、右脑。那么孩子的整个大脑思维会发育得更好,我们也就能养育出一个更优秀的娃来。

《全脑教养法》一书,给我们提供了2个方法,或许能帮你打开思路:

1、认清孩子的情绪

有一句很扎心的话:"我已崩溃,你还滔滔不绝。"讲的就是,当一个人情绪已经接近崩溃时,另一个人还在旁边不停地跟他说大道理、讲逻辑。

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当孩子烦躁不安时,父母的"我跟你说过多少遍"、"我早就告诉过你"这类逻辑语言,对孩子不但不起作用,还有可能把他越推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孩子被右脑支配无法保持理智时,我们只有先用右脑接近他的情绪,才能引导他到左脑来理性思考。这里有两个步骤:

①先联结情感

比如闺蜜儿子朝她抱怨那一通不讲道理又毫无逻辑的话时,我给她的建议是,不要着急为自己辩解。"我怎么对你不好了?"、"我也没办法啊"这类逻辑语言,只会激起孩子更大的愤怒。

不妨先用你的右脑思维,去联结他的情感:"遇到这种情况,你肯定很难受,能把具体的事情跟我说说吗?"孩子在陈述事情时,也不要急着打断和解释,静静地倾听和不时的回应即可。

你的倾听会让孩子感受到接纳以及被理解,他才会慢慢放松下来,撤离对你的防备。这时候再调动他的左脑,唤起他的逻辑思维,他也才能保持理智去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再讲思维逻辑

孩子发泄完情绪,右脑退出主导后,你便可以耐心地跟他讲述事实,并解决问题了。你的左脑与他的左脑联结时,处理问题就容易多了。他会更理智地反思,也更愿意接受你的建议。此时,你俩可以一起想出对双方都有益的办法来,避免他再次出现这种感受,而你又感觉舒适。

2、引导复述经历

昨天布布在院子里玩时,突然大声尖叫,哭喊着朝屋里跑,进门就扑到我怀里放声大哭。我和姥姥吓坏了,这娃是咋了?我一边拍着她背,一边安慰:"布布不怕,妈妈在呢,发生了什么事?"

她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抽噎,一边口齿不清地说:"飞......飞机。"我明白了,她可能假想天上有飞机,受到了惊吓。姥姥见布布哭得这么伤心,赶紧安慰道:"不怕不怕,没有飞机,没有飞机啊。"布布听这话,哭得更大声了:"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赶紧转移她注意力:"布布看到飞机了啊。飞机长什么样呢?它是怎么飞过去的?"她停止了哭泣,思索一番后张开双臂学飞的样子:"它'呜呜呜~'地这样飞。"一旦开始思考,左脑便介入了,当布布运用语言和逻辑思维把事情复述出来时,那么情绪,自然而然就平复下来了。

宝宝遇到令人苦恼的事情时,我们做家长的,不要第一时间去否认他的情绪,以及回避这件事。反而大大方方地引导他把事情说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他更理智地看待问题,还能抚平内心的负面情绪。锻炼多了,你的孩子自然就越来越睿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