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前有万丰奥威董秘脑短路回复,后有杭州银行利润分配乌龙,上市公司对外讯息何时开始如此随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次乌龙”

2016年9月,杭州银行公告的《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摘要中把募资额的“亿”写成了“万”,37.67亿元写成37.67万元。

2023年6月26日晚,在披露125亿规模的定增预案之后,又火速在6月27日盘前,将定增规模调减至80亿元。此后6月29日晚间,杭州银行再次发布定增修订稿,确定此次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数量、募资规模分别不超过9亿股、80亿元。

类似的错误再度重犯。4月19日晚间,杭州银行在披露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告时闹出乌龙,将本应是“2023年度拟每10股派息5.20元”的分红政策,误写为“2023年度拟每股派息5.20元”。

随后,该行火速发布更正公告称,因工作人员疏忽,“重要内容提示”中的“每股分配比例”列示笔误,应为“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52元”。

虽然杭州银行快速更正了公告,但在客户群体中的信任危机已经慢慢蔓延开来,不少客户对于杭州银行内部审核流程表示质疑:

“连这么重要的红利分配方案都出错,秘书是怎么写的,是如何层层过关最后由行长签字的,简直是场荒诞剧,不该追责吗?”、“如此极其低级错误足以说明单位内部管理,整体状况到了何种程度”、“审核了签字了盖章了就应认!这都能说翻就翻,还能信啥,错了就该担责!这个又是拿法律开玩笑的事情”……

“如果是真的,这么大的单位,发布信息经过几层审核?难道不审核吗?如此低级错误?以一个几十人的行政处级单位单位为例,发布信息得经办事人,科长,副处长和一把手签字审核。如此大的上市公司,各级高管干嘛了?”、银行天天与数字打交道,可偏偏多次在数字上出错?这个银行业绩值得怀疑,业绩报表是不是小数点左移动了2位?……

还有人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关键——审核复核流于形式,经办人错了,后面全错。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隔岸观火的储户,表现出对于杭州银行储蓄安全问题的担忧。“本来准备用杭州银行,银证转账,现在看来不敢用”、“这样的银行给你管理资产,你放心吗”、“在这样的银行存钱,实在不放心,小数点往左一移,存款打一折”、“很好的银行,暗示我,一、钱不要存杭州银行;二、股票不要买杭州银行的”……

出了问题由谁负责?众所周知,上市公司董秘负责信息披露,是与投资者关系最密切的高管之一,而杭州银行担任副行长兼董秘职位的是毛夏红,去年薪酬达248万元。

当然,其余审核人员也暴露出很大问题,一人错后面全部错,公告审核看不看?如此草率的行为,又该如何让外界看曾经发出的年报业绩?

据年报数据显示,上市银行“三长”中董事长宋剑斌83万元,行长虞利明薪酬82万元,他们两人任职都超过一年时间,薪酬也差不多,在董监高中较为靠后。现任监事长、原副行长王立雄薪酬249万元排第二,明显高过董事长和行长的薪酬。

副行长李晓华、李炯的薪酬245万元,副行长兼风险总监潘华富223万元,副行长陈岚251万元,是行长和董事长的薪酬3倍左右。

除了董秘之外,这些动辄年薪百万的高管,到底是看不清每10股/每股,还是为了早下班,仅仅在审批流程中打了一个“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杭州银行在年报中提及公司治理可属于核心竞争优势。据年报显示,公司各治理主体职责边界清晰、履职尽责到位,形成“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经营层负责经营”的稳健高效的公司治理体系;高管人员职业经理人制度和激励相容、兼顾长远的绩效管理增强了公司治理的内生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来看,高管人员职业经理人工作态度真的能增强公司治理的内生动力吗?

内控问题严峻

面对如此乌龙,也有人对于杭州银行管理水平提出质疑:“也搞不懂了,其实不重要的描述写错也就算了,这种涉及到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数据都那么不严谨,也没有再三审核,可见这家企业的管理水平。”

从近年罚单来看,杭州银行内控确实存在问题。

今年年初,据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披露,杭州银行涉及的违法违规问题包括贷款及贴现资金被用于购买本行结构性存款;理财资金用于偿还本行贷款;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不符合监管要求,内嵌衍生交易不真实;债券承销业务与债券交易/投资业务间防火墙建设不到位;余额包销业务未严格执行统一授信要求;包销余券处置超期限。

据此,浙江监管局对杭州银行处以罚款210万元的处罚,同时时任该行南京分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的毛韵喆为相关负责人,被处以警告的处罚。

尤其是“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不符合监管要求”在当下的利率环境里,对储户和银行双方都具有警示意义。因为在银行全面调降存款利率后,所谓“结构性存款产品”作为既安全又可能获得较高收益的产品,备受储户青睐。

但“假结构性存款产品”也层出不穷。这些产品不但不符合监管规定,不真实衍生品的嵌套也可能直接影响产品预期收益,或者出现产品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匹配。还有律师表示如果确实是产品设计不符合监管要求,面对投资者亏损的起诉,银行方是有赔偿义务的。

3月19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舟山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舟山分行被罚款100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对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的业务管理不审慎;个贷管理不审慎;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项目建设。

同时,对时任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舟山定海城关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客户经理徐丰给予警告处罚。

除了开年的两次被罚,近些年杭州银行被罚情况并不少见。以2022年为例,当年公司被开出6张罚单,罚款金额超1100万,同比增幅在1倍以上。

其中,在当年2月因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被罚300万;5月因反洗钱管控不到位被处罚580万。2023年杭州银行罚单较少,但从今天来看罚单慢慢在叠加。

除了罚单问题之外,杭州银行官网介绍居然只停留在2023年二季度。据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杭州银行总资产17,442.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0%;实现营业收入183.56亿元,同比增长6.09%;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83.26亿元,同比增长26.29%。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23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按一级资本排名132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杭州银行最近表现非常抢眼,无论是年报还是季报,属于A股上市银行中业绩预报发布最快的一家。不知道是否是年报、季报忙昏头,公司对外展示最重要的窗口都“停更”了。

业绩还算扛打

杭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总部位于杭州。

目前,全行拥有200余家分支机构,网点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发达经济圈。此外,成立了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了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入股了石嘴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0月27日,首次公开发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4月19日晚,杭州银行发布了2023年年报。年报显示,2023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50.16亿元,同比增长6.33%,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234.33 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15.83 亿元,同比增长14.97%。

2023年杭州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43.83亿元,同比增长23.15%;基本每股收益2.31元,同比增长26.2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57%,同比提高1.48 个百分点。拟向登记在册的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人民币5.20元(含税)。

截至2023年末,杭州银行资产总额18413.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47.93 亿元,增幅13.91%。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 8070.96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94%;负债总额 17300.3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7%;存款总额10452.77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3%。

从资产质量来看,截至2023年末,杭州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61.09 亿元;不良贷款率0.76%,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561.42%,较上年末下降3.68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2.51%,较上年末下降0.38个百分点。

在披露年报的同时,杭州银行也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2024年第一季度,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7.61亿元,同比增长3.50%;实现归母净利润51.33亿元,同比增加21.11%。

2024年一季度末,杭州银行资产总额19173.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3%,其中贷款总额8707.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9%,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例45.42%,较上年末提升1.59个百分点;负债总额18005.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8%;存款总额11136.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5%。

这种高速增长模式还在维持。据杭州银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2024年一季度,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7.61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归母净利润51.33亿元,同比增长21.11%。

具体来看,2024年一季度,杭州银行实现净利息收入60.85亿元,同比下降1.88%;投资收益19.14亿元,同比增长28.19%;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76亿元,同比增长135.42%。

照此来看,杭州银行的业绩还算扛打,但前提是业绩数据准确无误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