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思考,对于年轻人来说,怎么样才能更快地成长。我从来不追求高大上,不追求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发表一些空话套话,只追求一些实用性的知识或理念,让大家头脑更清醒一些,走得更稳一些,更顺一些,更快一些。

我工作十多年来,实际上走过了很多弯路。

有的时候是因为知识不够,认知达不到一定层次,从而作出一些糊涂事;

有的时候是因为意志力不坚定,很多事情没有坚持下来,灰心丧气,半途而弃,最后前功尽弃;

有的时候是因为工作方法不对头,折腾了半天,累得头晕眼花,却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

说实话,认知水平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读书学习,需要日积月累,需要行万里路,需要跟别人交流,这是一个慢功夫、细活。

意志力方面,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改变观念、改变态度,也需要我们有目的地加强锻炼。

工作方法方面,我认为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像牛反刍一样,细嚼慢咽,消化消化再消化,吸收吸收再吸收,应用应用再应用,才能像吃药一样,起作用。

乌鸦喝水、三个和尚没水喝、狼来了等,是观念问题,也是方法问题。

要想掌握必要的工作方法,在具体工作中,千万不能自以为是地想当然,而是要多向前辈请教,多了解单位的规章流程,也要多总结经验。

我们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提前谋划一下,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工作中的流程怎么安排,不要做无用功。

有时候干活累,不是活真的多,而是因为方法不对头、方法太笨拙。

201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中央也召开了座谈会,对毛主席进行了评价。我认为,当前要向毛主席学习的东西,有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他的工作方法。毛主席带领我们党在逆境中崛起,最后建立新中国,让中华大地换新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他的工作方法对头。这些工作方法,是在枪林弹雨、强敌环伺中得以检验过的,是时代留下来的精华,是伟人赠予我们的礼物。

1934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主席形象地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过河”即工作任务,往往因时因地而不同,而“桥或船的问题”即工作方法,往往具有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超越时空的限制,仍然熠熠生辉。

我向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工作要有方法》,该书总结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工作方法。该书中,认为毛主席的做好调查研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学会“弹钢琴”、“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学习一定要学到底、有的方式、抓好典型、认真听取不同意见等十个工作方法,对我们工作有启发意义。

三联书店原总编辑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谈到:

老编辑告诉我,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编什么,你就要关注什么,钻进去;二是做什么书,得像什么书,既要符合规范,又要符合读者期待。我刚接手做《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时,为了和主编唐先生探讨书稿中的遗留问题,我找来了国內出版的四五种版本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以及海外学者夏志清和司马长风的著作,进行对比阅读,试图发现问题。在屠岸先生主持的青年编辑座谈会上,我谈了自己的作法,屠岸当场表示,"李昕的路子是对的"。

你可以看到,他在刚走上编辑工作岗位时,对一些东西也是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他在做《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时,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得到领导的认可。

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有很多时候摔跟头,煮熟的鸭子飞了,就是因为不太注意跟单位领导的沟通,实际上沟通本身就是一条重要的方法,沟通就是生产力。我们和别人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没有沟通,别人就不会了解我们的情况,就不能帮着搭台唱戏。

方法对头,你学习也好,工作也罢,就不会输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