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

数字化是瑞翔新材重点关注的发展战略之一,希望借助企企通本次SRM的成功实践,逐步实现企业运作绩效提升、动态管理优化、信息透视增强以及快速决策的全价值链体系。

——瑞翔新材项目负责人

近日,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翔新材”)与企企通达成战略合作,并成功召开SRM项目启动会,瑞翔新材与企企通高层领导、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共同出席此次启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项目建设,企企通将助力瑞翔新材实现采购全场景数字化管理、拉通端到端的协同,打造行业标杆,为瑞翔新材的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1、绿色驱动

推动新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随着全球低碳转型和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开展,以锂电、光伏、氢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处于升级变革中。其中,锂电行业凭借全球化产能、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等优势步入全新发展周期,产业进入大规模制造阶段。

瑞翔新材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首家实现中镍高电压规模化生产的正极材料供应商,是世界500强企业金川集团下属控股公司,产品主要有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钠电材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三大领域,在高功率、单晶高电压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市场份额领先。

目前,瑞翔新材现有产能20万吨/年,预计“十四五”末产能达45万吨/年,拥有发明专利40余项,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图源:瑞翔新材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瑞翔新材官网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瑞翔新材将绿色驱动提升到创新驱动同等高度,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先后引入多套供应链管理系统,持续推动能源新科技与现代技术、新材料和先进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瑞翔新材现有与供应商采购协同方式难以适应公司管理业务发展需要,传统的采购模式导致效率低下和风险控制困难,采购管理成本逐年递增,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也存在不透明情况,为此,瑞翔新材积极引进SRM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

02、引入SRM系统

打造一体化协同的采购全流程价值体系

在多次对比后,瑞翔新材选择与新能源领域数字化项目丰富、专业度高的企企通合作,本次项目合作中,瑞翔新材需要企企通构建一个满足公司信息化规划和要求的信息化平台,系统功能全面、成熟、稳定,系统用户界面友好,有较好的易用性,建设目标如下:

1、业务流线上化:全流程实现线上闭环化管理,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对接,覆盖采购业务全流程,形成完成的业务数据链,全流程可追溯;

2、流程节点清晰可视:流程节点创建待办任务,系统自动推送与提醒,并且支持移动端应用;

3、管控标准化:采购各环节管控标准合规化,实现生产与非生业务的平台整合,满足采购统一管控实现标准化管理;

4、业务数据更精准可靠:支持企业个性化报表设计功能,基于及时准确的数据,分析支撑采购决策。

在启动会上,瑞翔新材项目负责人对本次合作表达了期许,他表示,数字化是瑞翔新材重点关注的发展战略之一,希望借助企企通本次SRM的成功实践,逐步实现企业运作绩效提升、动态管理优化、信息透视增强以及快速决策的全价值链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数智升级

驱动供应链效率与竞争力整体提升

本次合作,企企通项目团队将充分发挥自身产品、技术与服务优势,根据瑞翔新材组织架构需求、业务发展需要,分阶段实施,多系统整合,让采购业务真正互通起来,让采购价值真正得以提升,助力瑞翔新材驱动采购供应链数字化升级。

在企业管理层面:打破信息壁垒,内外部信息系统集成统一。通过集成瑞翔新材内部现有的系统,打破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内部数据资源高效共享,并以流程标准化全程可追溯机制,提高供应链的作业效率、缩短供应链反应周期,为瑞翔新材核心业务主体提供有效的系统支撑,为当前的业务运作及效果评估提供决策依据。

在自动化流程层面:建设一体化SRM采购平台,自动化采购流程。通过SRM管理系统建设成一个集成统一的平台,自动化采购流程,减少人工干预,以提高采购效率和降低成本。此外,瑞翔新材还可借助SRM系统获得平台业务数据,并根据成本、交付、质量、服务等多维度考核指标对供应商进行考核,提高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供采协作层面:采购双方互联互通,强化整体供应链竞争力。企企通SRM系统将为瑞翔新材梳理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及采购管理全业务相关流程,加强与供应商的协同作业,如招标询价协同、订单协同、质量协同、物流协同、财务协同等,提高供应链的作业效率,缩短供应链反应周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此次合作,企企通将为瑞翔新材提供数字化采购与供应链协同的解决方案,帮助其实现采购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进而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效率与响应速度的显著提升。未来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共同探索更多业务场景下的数字化创新与升级,共同书写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数字化新篇章,为行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带动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