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4

23

丨 阅 读 创 造 生 活 丨

文章来源于爱奇艺小说

由张黎导演,秦昊、杨幂领衔主演的谍战剧《哈尔滨一九四四》正在热播!由主创团队之一刘天壮创作的同名小说实体书现已开启预售!

在此爱奇艺小说特别邀请到了作者刘天壮分享创作过程的感悟与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梗概

宋卓文,宋卓武两兄弟,虽然外表一模一样但是却有截然不同的性格,1939年,东北辽河泛滥、南满遭灾,饿殍遍地。逃荒途中,生命垂危的姐弟俩关雪和关凯被仗义出手的宋卓武救下。六年后,关雪,已摇身一变成为敌特科长。此时的宋卓文作为情报工作人员,伪装成巡警,一次任务时遭遇意外,被打的生死一线,恰好此时关雪赶到。

关雪这才发现,眼前的是“死而复生"的卓武!卓文意识到,眼前的特务头子,阴差阳错地将自己认成了那个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哥哥。惊喜交加的关雪,诚邀他加入特务科,情报工作人员宋卓文成功潜入敌人内部,但当自己终于取得敌人的信任时,突然有人看见另一个长相一样的人,正大摇大摆地走在哈尔滨街头.....

作者Q&A

刘天壮

编剧,自幼热爱文学艺术,醉心于侦探悬疑类小说、剧本的创作。201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接头》和201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破绽》,广受读者喜爱。2016年参与电视剧《哈尔滨一九四四》的剧本创作。由导演张黎执导,演员秦昊、杨幂领衔主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

您写作《哈尔滨一九四四》出于什么样的背景?创作过程中有何感悟、经验?

记得是2016年春天,主创团队中的另一位编剧王小枪说他有一个特别好的想法,就是写一对双胞胎兄弟做特工。一文一武,取长补短,化解潜伏行动中的各种困难。我一听就很感兴趣,因为崇文和尚武者的性格必然迥异。这样,就在常规谍战剧主要描写外部矛盾的同时,增加了一条兄弟二人既有合作又有分歧的内部矛盾线。性格的差异不但有趣,还有助于人物的塑造。而人物身份巧妙的互换过程又能够挖掘出来许多惊险有趣的剧情来。这在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从2016年萌生创意,到2023年电视剧杀青,我和另外两位编剧王小枪、刘劲飞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为当初那颗创意之苗精心施肥浇水。今天这部五十多万字的电视剧剧本基本达到了我们当初的构想。我觉得,之所以能够获得制片公司、爱奇艺、张黎导演和秦昊、杨幂等各位老师的青睐,主要是因为我们始终抱着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努力创新,突破市场和自身的创作常态,同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同题材作品而做到的。现在,我们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等待着观众的检验。

A

Q

《哈尔滨一九四四》与您之前创作的谍战类题材作品相比,有什么亮点和突破?

如果说有亮点和突破,我个人觉得,就是我们敢于大胆地把其他类型的故事模式嫁接过来。比如本是属于绑架勒索领域的内容被我们移植到谍战题材后,那种悬疑和紧张为故事添加了新的活力与张力。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故事的延展性。我们发现,在解决困局的时候,尽可能使用前面使用过的因素,能够加强故事的延展性,达到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效果。

A

Q

分享一下创作过程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情节,以及最纠结的剧情?

最深刻、最纠结的情节,应该属于宋卓武身陷731部队监牢的那一段。为了更好的创作,王小枪亲自到哈尔滨“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去了一趟,拍摄了731大院的布局图、监牢、刑具、装载细菌的陶瓷炸弹等照片。我们还仔细阅读了相关方面最权威的报告文学《恶魔的饱食》。该书的作者森村诚一也写出过《人证》这部知名推理小说。这位正直的作家顶住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采访了许多当事人,终于将当年的罪恶大白于天下。

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极度压抑,甚至忍不住落泪。正常人很难想象到人能够如此突破底线,比禽兽还要凶残地对待自己的同类。我们在故事中描述的内容不及那座人间魔窟的凶残之万一。希望通过此剧能够提醒国人勿忘国耻,自强不息。同时我们也塑造了像谷口、纯子这样善良正直的日本人。他们就是森村诚一先生的化身。

A

Q

如何看待先剧本再小说的创作模式,二者有何不同?

小说的创作模式,除了外在描写,作者对主人公内心活动的描述也占有了很大的篇幅。但剧本不一样,它更加注重的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来塑造人物、推进情节。内心活动往往只能靠旁白来解决。熟悉剧本创作的人都明白,“旁白”这一手段,要少用慎用。否则就会让剧本有拖沓冗余之感。

总之这两种创作模式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当初从作家转变为编剧,我也是用了很长时间才适应了这一过程。经过这些年来的创作实践,我除了能够在两种创作模式中自由转换,也能够在剧本创作中汲取营养,运用到小说创作之中。因为仅仅依靠行为动作,就能够清晰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意识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

近年来有许多作家,在一些小说中放弃了心理活动的描述,而采用语言和行为的方式推动故事进展,让读者自己去脑补人物的思想动机,也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不断的拓展和创新创作模式,也是文学的乐趣和魅力的一部分。

A

Q

剧作家在提升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精神价值层面应注意什么?

首先要多读历史著作,去真诚地感受生活在那个年代中人们的感受。今天的世界仍然充满了战火和动荡。我常常想,相比于战乱国家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我们为什么能够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之中?我觉得正是由于我们拥有一批敢于牺牲自己、奉献一切的优秀的祖先。虽然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可能没有那些先烈的勇敢和智慧,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勇士。当我们的家人和孩子遭受侵犯的时候,我们会不顾一切地挺身而出。那些先烈正是把每一位国人都看做自己的亲人才会不惧死亡,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觉得应该努力跳到英雄人物的身上,甚至要注入人物的灵魂。用他的眼睛去看世界,用他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努力去接近他的精神境界。而不是站在远处,仅仅满足于把故事讲通。

同样,对待反面人物,也不能做简单的公式化、脸谱化处理。再坏的人也不认为自己大奸大恶。即便是恶魔也有一千条所谓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驳。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升他们行为的逻辑性和意志、智慧,虽然会让创作者有所不适,但能够在故事中提高正反两派对抗烈度和强度,从而更加突出正面人物。也能够让观众在正邪双方高质量的斗智斗勇中享受乐趣。

A

Q

您认为谍战剧应该注意什么创作要点,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一部成功的谍战剧需要具备哪些元素?

首先是要有创新意识。这些年来,中国的谍战剧涌现出《潜伏》《黎明之前》《悬崖》《风筝》等许多精品。仔细品味,他们各自都具有鲜明的特征。要么是独树一帜的人物关系,要么是不同寻常的故事结构。总之,成功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其次是要加强对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非虚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真实的历史往往是最出色的编剧。她能够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灵感。除了能够更加深切的体会历史人物思想意识,还可以让我们对特定年代的风貌、语言、气质等要素产生一种不自觉的感同身受,对创作大有裨益。

第三要老老实实地承认,我们并不比观众高明。我们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充满悬疑性的情节,就是因为我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构思这些情节,设置迷局。而呈现给观众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一两个小时。我们迷惑观众的制胜法宝就是这种时间上的不对称。相反,如果我们的意图和故事的结局被观众一眼看穿,就是我们的失败。所以,作为一个谍战题材的创作者,应该敢于在作品中为人物设置高难度障碍,并且能够沉下心来,琢磨出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观众既是苛刻的又是宽容的。我们每一分的用心和努力,他们都看得见。如果能够打动他们,他们就会将赞美之词慷慨地赐予我们。

总之,我个人认为,谍战剧成功的要素至少包括创新意识、深厚扎实的历史知识、敢于制造高难度困局的决心和解决它的耐心。

A

Q

您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是否会继续深耕谍战赛道,还是会有尝试其他题材创作的计划呢?

接下来,我仍然会在谍战领域创作。现在我手头就在写着一个当代的谍战题材电视剧。在这之后,我还有一个写作计划,就是向古代谍战进军,争取在这两个方向做一个突破。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