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行是天地间存在的一个客观规律,五行包括了时间,方位,空间三层概念。时间,方位,空间的共同语言是木火土金水,放在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含义。五行是中医的核心理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存在相互联系,用来解读疾病的体与用,动与静,太过与不及,变与不变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学中医离不开阴阳五行,绕不过五运六气,伤寒论又是六经(六气)传变,这些基础知识,你真的懂了吗?医宗金鉴曰:“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间五行

物质的产生是有生于无,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无极乃混沌之气,两仪阴阳也,四象春夏秋冬。有了春夏长夏秋冬,就有了风暑湿燥寒五气,就有了木火土金水五行,就有了生长化收藏。古人认为时间的流转与五行的变化相对应,例如春天对应木的生长期,夏天对应火的旺盛期,长夏对应土的平稳期,秋天对应金的收获期,冬天对应水的藏伏期。

春夏秋冬就是根据阴阳二气的多少产生的升浮降沉,也就是五种气的变化。这是时间五行,时间五行的语言是春夏秋冬,时间五行是运动的。时间五行反映了自然界季节变化和生命周期的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五行

方位五行是指将五行(木、火、土、金、水)与地理方位(东、南、中、西、北)相联系的概念。 在五行方位图中,十天干配五行,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这是方位五行,也就是东西中南北,方位五行是固定不变的。

间五行

指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五行元素的分布和作用,会影响该空间内的气场和环境,从而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五运五行是根据气机的运转,时间的更替,空间的变化而来的,它是空间五行。五运是天干合化,分别是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丁壬化木,丙辛化水,戊癸化火。这是十天干合化的五行,也叫五运。

六气五行是地支化合,分别是 ,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这里的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木火土金水和四象里的五行,五运里的五行一样,木火土金水都没有变。这里多出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是一个不同空间三阴三阳,这个三阴三阳是由表及里,从外到内的空间变化,这也是伤寒论的六经传变。这也是空间五行。空间五行还与建筑布局、家居摆设等因素结合,以达到和谐平衡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和空间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因此,时间五行和空间五行是紧密相连的。方位五行提供了一个框架,将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使得五行理论可以应用于具体的地理环境和时间周期。 在实际应用中,三者往往是综合考虑的。例如,在选择住宅或办公室的位置时,会考虑到方位五行与时间五行的关系,以及空间五行的布局,以期达到最佳的风水效果。

谈到了五行,不得不说的就是生克。四圣心源说,五行之理有生有克,其相生相克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生和克是在动态下完成的,相生是滋生,是气的运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目的是,和。相克是抑制,目的是为了,平。我的理解,生和克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目的是为了平和。经曰,平人者,不病也。《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克目的是平和,平和状态下才会健康不病,才能生生化化。在太过或不及的状态下发生的生克,其实质应该是乘侮。也就是说,平衡状态下发生的是生克的关系,是一种生理状态,是不需要干预的。打破平衡后发生了乘侮的关系,是病理的,这个时候才是需要临床干预的。

四象,五行,五运,六气,十天干,十二地支都是在一年四季的时间里运转,它的变化就是方位上的变化,季节的更替,还有层次的变化。方位,时间,空间三个概念既互通又不同。其相互联系并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通过理解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把握五行学说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