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发簪,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是中国古代女子最喜爱的头饰之一,发簪的佩戴会使女子的发饰更加夺目,衬得女子更加美丽。因此,女性对发簪的喜爱一直流传至今。同时发簪也是一种非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为推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近日,山东路小学联合新方向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以非遗进课后的活动,特别邀请了青岛工匠、黄凤创新工作室成员、凤冠技艺非遗传承人陈杰老师走进校园,向学生们宣讲并现场制作发簪,让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课后服务中。

活动开始,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被讲台上展示的精美凤冠和精致团扇吸引住了,纷纷上前围住了讲台上的展品,并发出了惊叹的声音,甚至对“女红”比较不太感兴趣的男同学也都赞叹不已。接下来,陈老师将准备好的制作材料发到了同学们的手中,有水晶叶片、珍珠、叶子、缠花线等,让同学们进行现场制作体验。陈老师一步步耐心讲解,让同学们都能看得懂,听得明白。老师讲解清晰,演示具体,同学们聚精会神,巧手制作。不一会儿,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个个造型美观、各具特色的发簪就制作了出来,同学们看着自己手中的作品都非常满足,非遗文化在学生心中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增长了见识,将这股“中国风”吹进了同学们的心里,给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也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今后,青岛山东路小学将继续丰富学生课后生活,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文化需求,按照“一校一方案” “一校一特色”的原则,将特色课程引进课堂,为课后服务增添文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