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

虽然无法带着大部队杀出来,但项羽毕竟是项羽,凭借其一如既往的神勇,他杀出重围,到了乌江边。

乌江亭长劝项羽上船: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足以称王!请您赶紧急渡!现在附近只有我有船,汉军来了渡不了河,追不上您!

项羽说:天要亡我,我过河干什么去呢?当初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来打天下,如今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即便江东父老不责怪我,我有有什么颜面面对他们呢?

于是,项羽力战后,自刎而死。

项羽虽败,但英雄气概荡气回肠,令人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热议:如果项羽“脸皮厚”一点,回到江东,还有没有机会呢?

以李清照、杜牧为代表的文学家,认为项羽如果过江东,还有机会“卷土重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杜牧

而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文学家,则认为项羽大势已去,纵然渡江,也没有什么机会了。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那么,从我们已得到的史料来看,项羽过江东,还有没有机会呢?

江东子弟:项家的“基本盘”

项梁、项羽起兵,就是以江东子弟为基本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楚国贵族,最后的名将项燕之后,项梁本是被迁到了关中之地。

但是,项梁杀人后,与项羽一起到了吴中避祸。

由于项家显赫的声望以及叔侄的个人魅力,项梁、项羽在江东很快就混出了名堂。

吴中贤大夫皆出项梁下。吴中每有大事,都由项梁主办。

而项梁又暗中以兵法约束、管理宾客子弟,识别其中人物的才能,暗中发展出具有军事潜力的班底。

后来,天下大乱,项梁就在江东起兵,“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以江东豪杰为班底组建起核心班底。

再后来,项梁、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开始了逐鹿天下的征程。

由此,我们可知:项家在江东很有威望,深得拥戴,江东也确实是项家的基本盘。

那么,项羽回到“基本盘”,可以有所作为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江东子弟,当初为何能成为项家的“基本盘”?

江东何以成为“基本盘”?

实际上,项家在江东,原本并没有盘根错节、历史悠久的深厚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东之地,原本是春秋时吴、越的地盘。

直到战国后期的楚怀王时期,楚国灭越,才统治了江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战国末年,楚国郢都丢失后,楚国向东发展,春申君开始经营江东,江东的楚人渐多。

楚国灭亡之后,大量楚国遗民逃亡江东。

所以,江东之地,所聚集的,主要是楚人和越人。

对于楚人来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对逃亡在此的楚人来说,他们又是对秦最仇视的一群人。

而对越人来说,他们本与秦无冤无仇,但是,到秦始皇时期,他们对秦的仇视未必在楚人之下。

由于“东南有天子气”的传言,秦始皇一方面强令越人改变原有习俗,一方面对越人进行大量强迫迁徙。

更严重的是:秦始皇为“泄王者气”,还挖掘了吴、越王陵。

先秦时期,王陵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年吴国破楚都,挖楚平王陵,就激起了楚人的激烈反抗。

所以,秦灭六国后,为了安抚六国旧贵族,也基本上没有破坏六国王陵(只有白起伐楚期间毁过楚国先王陵)。

因此,越人也同样与秦有着刻骨之仇!

江东的楚人、越人,皆恨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家虽然过去在江东没有根基,但是,项燕是楚国最后的抗秦英雄,项梁、项羽在江东自然就成为了反秦的旗帜!

所以,江东能成为项家“基本盘”,不是项家在江东有多么深厚的根基,更不是项家在当地有多大的恩德,而是在反秦情绪强烈的特殊条件下,江东人才凝聚在项家身边!

如果是反秦受到挫折,项羽回到江东,确实“卷土重来未可知”,但要去打刘邦,江东人真的会不遗余力地支持项羽吗?

江东足以王吗?

加入江东人士都像反秦时一样支持项羽,项羽足以王吗?

江东确实多俊杰之士。自春秋时期,吴越的步兵就以“轻死矫勇”闻名于世。

而其地形独特,水网纵横,后世多有凭此割据江东以抗中原者。

如果是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分崩离析,以江东之地,足以雄踞一方,甚至可能再造霸业。

如果是三国及以后,江东也可能割据一时。

杜牧等人以为足以王一时,甚至可能”卷土重来“,或许就是因为以上的原因。

但是,在项羽兵败垓下时,江东并不具备割据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时,天下分崩离析,凭江东之地,好好经营,确有与中原诸侯争雄的底气。

但此时,天下大半已归刘邦,项羽以江东一隅之地,何以抵抗刘邦呢?

后世经不断开发,江东经济渐富庶;而造船业发展,只要掌握制水权,确可能使北方“虽有武骑千群,无能为也”···

但当时的江东,开发程度还比较低,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当时的造船技术也不如东汉以后发达,水军(假如项羽打造水军的话)都只是承担运输功能,没有争夺制水权的能力。

所以,项羽即便到了江东,以江东的条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不足王”。

何况,江东人士,并不会如当初一般支持项羽。

越人,已不支持项羽

越人,不但不会支持项羽,而且,已经与项羽反目了。

当初,越人拥有强烈的反秦意志。

其中,闽越、东越曾参与反秦起义,但是,此后,他们与项羽的关系恶化。

当是之时,项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史记.东越列传》

项羽分封诸侯时期,没有照顾越人,因此,越人“以故不附楚”,还配合汉军打击项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刘邦,则封闽越、东越领导人为王,并长期保持了较好的关系。

虽然江东地区的越人与闽越有所区别,但是,他们自然也不可能支持项羽来对抗善于安抚的刘邦。

江东楚人,不会支持项羽

那么,江东地区的楚人呢?

当初,范增就道出了江东楚人支持项梁的原因。

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史记.项羽本纪》

楚人支持项家,是为灭秦,是为复楚。

可是,楚怀王,不就是被项羽杀掉的吗?

而刘邦,同样曾经是怀王之下的楚将,同样参与了复楚灭秦的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东进时,正是打着为怀王复仇的旗号!他亲自为义王发丧,“袒而大哭,临哀三日”,并表示其出兵是为“击楚之杀义帝者”!

可以说,这种情况下,楚人为何要助项羽继续来与刘邦拼个你死我活呢?

已无时间

何况,刘邦是不可能留给项羽什么时间的。

虽然乌江亭长声称当时附近只有他有船,汉军不能渡江,项羽必能走脱。

但是,搞到船,渡江追杀过来,还是不需要什么时间的。

而刘邦的安抚政策,也使项羽不可能得到广泛支持。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史记.项羽本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对项氏尚如此,其他人又何必担忧呢?

如此,项羽纵然渡到江东,也是遭瓦解、分化的结果,搞不出什么名堂,这是没有悬念的事情。

人不如人

项羽虽然有史诗级的军事才能,但其败于刘邦绝非偶然。

项羽的实力曾远胜于刘邦,曾经有过轻易杀死刘邦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把握不住,此时再谈论过江东有没有机会“卷土重来”又有何意义呢?

曾经膝行而前,被其威服的诸侯叛变他;曾经的心腹大将英布背叛他;对其忠诚而多谋的范增被其猜忌···如此,又还有什么人,有可能助项羽“卷土重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汉战争,已经充分证明:项羽在用人、治理、战略等各个方面,皆远远落后于刘邦。如此,即便回到江东,只要还是项羽亲自领导,也就再没有什么机会了!

有专家、朋友指出:项羽如果到江东,有可能支撑一阵子,然后肉袒牵羊投降,获得一个体面的结局。

这自然也是“想多了”!

如果角色调换过来,刘邦是可能暂且投降的,项羽也是可能放过刘邦的。

但我们都恨清楚:项羽不会投降,而连韩信、英布、彭越都不放过的刘邦,更不可能放过项羽!

总之,在犯下了如此多重大错误的情况下,再谈论过乌江能不能“卷土重来”,是毫无意义的。

项羽即便过乌江,即便回到江东,也不可能“卷土重来”。

这一点,其实稍有理智,就不难做出这样的判断。

之所以后世文人、网友,常常发出“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感叹,更多是出于感情因素。

毕竟:霸王的英雄气概,虽然穿越千年,依然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