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传统战争,现代战场上活跃着各种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武器,由此所带来的是火力投射强度和命中精度的激增。然而,打击效能的提升并不意味着战争进程就能被缩短,更不意味着交战行为对各类资源的吞噬程度有所减少。与之相反,战争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各类物资的消耗量就越大。如果没有足够殷实的“家底”,那别说亲自是打一场耗时不短的现代战争,就是仅躲在后边为交战的一方提供军援,都很难长久地持续下去,昔日在对乌军援一事上喊出“没有上限”的诸多西方国家,如今开始显得越来越吃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媒的相关报道

据外媒报道,德国未能切实履行向乌克兰提供400辆防地雷反伏击车的承诺。按照两国于去年9月达成的协议,德国应从2024年1月到10月,分批向乌克兰武装部队提供400辆防地雷反伏击车,但德方至今都还没开始交货。不仅如此,原定的400辆战车的数量也被削减到了100辆,德国方面计划在今年5月到6月向乌克兰“交货”。德国人的效率之所以这么低,还让防地雷反伏击车的军援规模减少了四分之三,原因在于这款装备需要使用来自美国的零部件,而美政府正在逐步收紧对相关零部件的出口许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地雷反伏击车

很显然,与俄乌冲突爆发前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援乌一事上“不遗余力”的表现不同,如今美国等国早已表现出疲倦和力不从心的一面。从数量上来看,400辆防地雷反伏击车算是个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规模,按理说美国不至于拿不出足够多的关键零部件。但问题在于,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海量军援,但乌方却迟迟没有获胜的迹象,这很难不让那些援乌国家产生疑惑和挫败感:究竟还要为乌克兰投入多少资源才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西方对乌援助防地雷反伏击车一事上,道理是一样的。这种装甲车的技术含量虽然不算高,但也绝非是“可敞开了供应乌克兰”的东西,若因过度援乌而让自家没有足够的此类战车可用,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可就真的亏大了。既然美国有意在相关零部件方面“卡脖子”,恐说明美国自家的防地雷反伏击车零部件“家底”已然开始吃紧。在乌克兰获胜的希望愈发渺茫的情况下,美国等国逐步减小援乌力度乃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只不过面对此情此景,乌总统泽连斯基的愤怒是可以想象的,其大概会在心中痛骂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食言和“忽悠”。但无论如何,他都改变不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