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织造技艺巅峰第一人——周双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云锦织造技艺巅峰第一人——周双喜
一起走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双喜的云锦之梦

他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最顶级的国家非遗大师!

他复制的龙袍,震惊世界,被誉为“织造天衣的人”!

他复制的文物作品,价值等同于文物,全部禁止出境!

他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故宫、国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收藏!

他被人民日报、央视CCTV、非遗公开课、国家宝藏等权威报道!

他就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被誉为“织锦圣人”——周双喜

周双喜,1955年7月出生,江苏南京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

1978年参加定陵博物馆文物复制,1983年起负责古代丝绸文物的研究与复制工作,参与了技艺失传三百多年,堪称国宝的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复制、黄地织金妆花缎过肩通袖直身龙栏袍料复制等重大科研项目。周双喜还参与了二经绞罗和四经绞罗失传织锦工艺的研制工作,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云锦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作出了贡献。

他耗时5年复制了明万历帝定陵出土的妆花缎龙袍料。现在这件明黄色的龙袍保存在定陵,并荣获第六届江苏省轻工优秀新品奖和2002年“华艺杯”铜奖;罗地妆花大龙获江苏省技艺成就奖。

2007年参与大型书籍《山水城林》的撰稿工作,参与编写了大型画册《中国南京云锦》以及《南京云锦企业标准》,制定编写了云锦织造工序工艺规程和操作规范。主要论文有:《南京云锦的科学价值》、《云锦小花楼提花的特点及作用》。

2008年参与制造的“九龙图”被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馆藏。

2009年,南京云锦妆花织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周双喜便是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南京云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01

入行云锦

周双喜是南京人,从小在城南长大。对于南京他很熟悉,小时候也听过云锦,但是那时候他没有想过自己的一生就此与云锦分不开了。1973年,周双喜被分配至南京市工艺美术公司,一被招进去就参加了培训学习素描等美术方面的知识。培训结束后被分配到了刚刚组建的云锦研究所的实验工厂当学徒。

周双喜开始学习云锦,师从建国前的云锦织造老艺人顾惠源。“当时师傅都70多岁了,我才18岁。师傅之前怎么学,就怎么教我。这些师傅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他们过去家里条件不好,不能上学,便从小学一门手艺。大约六七岁时他们就被送到机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活。等长大时便什么技艺都懂了,但因不识字,学习与传承技艺全靠背口诀。”

02

第一件龙袍织品的诞生

 云锦织造技艺巅峰第一人——周双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云锦织造技艺巅峰第一人——周双喜
机杼夺天工,寸锦寸光阴 ——“文物医生”周双喜

天道酬勤,经过10多年技艺的磨练,周双喜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机,为定陵明皇帝妆花五枚缎龙袍进行复制。

1958年在北京,人们在“定陵”中,发现了明朝万历皇帝的遗骨。这位400多年前的皇帝初见天日之时,身上的龙袍色彩绚丽,灿若烟云。没想到,仅仅一瞬间,这美丽的龙袍竟然碳化了,变得色彩全无,面目全非。1983年,南京云锦研究所接受了来自定陵博物馆复制明代皇帝龙袍袍料的委托。

▲1983年定陵出土龙袍

复制工作有多难?龙袍使用了大量金线和孔雀羽。首先要把金块制成金箔,两人相对而坐,轮流举锤,经过3万多下的锤打,把一块厚重的黄金,变成轻如鸿毛的金箔,再把金箔粘在一种特殊纸张上,压紧抛光,最后裁成条,剥出金线,和蚕丝相互缠绕,捻搓成金丝线。

至于孔雀羽,从云南等地收集孔雀掉下的羽毛,然后把羽毛拿回南京,一根根地用手工捻成线——整个龙袍复制所需孔雀丝线长达300多米。

在一次次与云锦龙袍对视的过程中,周双喜真正感受到了云锦之美,坚定了做云锦的信念。而不只对周双喜本人,对于整个云锦研究所来说,龙袍修复工程也可以说是一次挽救研究所和云锦工艺的转机。整整五年,研究所的技术团队终于复制出了这件400年前的帝王华服。

中国文学大师、故宫服饰专家沈从文先生一见之下,不禁为之倾倒:“这件明皇朝袍的选料、织纹、色彩、图案、织造技艺,都同历史真品相同,堪称再现传世稀珍原貌。”

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的明定陵出土服饰文物

03

工艺的传承需要工匠精神

南京名人艺术研究院院长蒋义海为周双喜题字“工匠精神”

定陵修复文物的成功让周双喜等人看到了云锦未来的希望。1986年南京云锦研究所被指定为文物局古代丝绸文物复制研究试验基地,周双喜成为技术骨干之一。此后,上至战国,下至明清时期,他们研究“再造”了一大批国内外古丝绸文物,无不完美地再现了文物原来的风采。之后他为国家抢救复制了一大批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云锦,填补了研究领域的空白,受到文物专家的高度评价。

周双喜说,在研究古代织锦时,还要研读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吃透。他从 1978年起参加定陵博物馆的文物复制,这个项目到现在都没有结束。“当年定陵出土了600多件云锦织品。我到现在三十年来,只复制了90多件。还有很多没有完成。”他表示,云锦出土时,很多破破烂烂的,为了还原颜色和图案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明代帝王用什么颜色、使用什么图案。这些都吃透后,才能复制还原。"

定陵明皇帝妆花五枚缎龙袍便是一次织成,它是周双喜完成于1983年的一件作品。这件龙袍是恢复织造后这么多年来织的第一件龙袍,在此之前织的都是面料。

04

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 周双喜《万寿中华》

《万寿中华》是周双喜、郭俊为国庆六十华诞精心设计制作的巨幅云锦精品。耗时20个月,用百十种色泽艳丽的金丝线以及孔雀羽、鸵鸟毛等优质材料织造而成。画面中碧海蓝天,彩霞生辉,象征中华各族儿女的56只丹顶鹤当空起舞,象征民族振兴崛起的巨型龙船,迎着冉冉升起的红日乘风破浪,驶向美好的未来。

周双喜此后坚持做云锦,在技艺上精益求精,创作出一批精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并获得诸多奖项,如2009年织造的《万寿中华》作品被中国人民大会堂收藏。

05

云锦的传承与变化

云锦的品种主要有四类,织金、库锦、库缎、妆花。由于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目前唯一没有办法机器生产的品类就是妆花,需要用传统的老式提花木机织造。“挑花结本”电脑没法替代人工,而其也是云锦织造的精华所在。

有人形象地把 “挑花结本”叫做计算机的“二进制”算法。画工是产品设计师,“挑花结本”的艺人是程序编写员,织工运行程序。而织机是“3D”打印机。事实上,能够编出这些复杂程序的云锦艺人已经不多了。

“这样织出来的云锦,才会千变万化、不拘一格,体现出人的情感与温度。”周双喜说,但能织出这样云锦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传承他感到忧虑。不是他一个人带了几个徒弟就能将云锦这项技艺传承下去的,云锦的传承还需要更多人去了解,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

2013年,在巴黎秋冬高级时装周“中国定制”发布会上,著名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用12件云锦服装惊艳世界。自此云锦材质登上了世界时尚舞台,让人重新定义了传统与时尚的关系。

06

带领云锦走向世界舞台

2015年,在米兰世博会南京周活动中,周双喜与时装设计师劳伦斯·许合作,制作的40套融合千年历史和当代时尚元素的高端定制云锦华服在米兰大秀展出。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场纯粹展示中国云锦魅力的国际服装秀,一举惊艳米兰,闪耀世界!

同样在米兰世博会,周双喜首次采用创新技艺,耗时6个月,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绘成云锦,东方非遗与西方名作的惊世合璧,让世人领略到了云锦的神奇魅力,也实现了南京云锦手艺人的国际梦想。

周双喜(左)、郭俊(右)

从1973年到现在漫漫51年,周双喜已是南京云锦研究所中岁数最大、经验最丰富的高手。

他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中国织锦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等。

2008年参与制造的《九龙图》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OV主席的高度赞赏,被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收藏。

现在周双喜在云锦研究所担任技术总监职务,负责云锦的生产织造技术以及学员培训工作。多项作品获奖且被各大博物馆馆藏,制定编写了云锦织造工艺规程和操作规范,编写《南京云锦企业标准》,是云锦织造技艺巅峰第一人。

07

荣登“首届福布斯中国杰出文化名家”榜单

“首届福布斯中国杰出文化名家”评选活动,是通过文化成就、业内荣誉地位、影响力这三个维度,遴选包括文化学者在内的,在美术、书法、文学、戏剧曲艺等领域卓有成就、具有行业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周双喜大师以其在云锦领域的卓越艺术成就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杰出贡献,荣登“首届福布斯中国杰出文化名家”榜单,此为非遗文化界一件可喜可贺的盛事!

周双喜觉得云锦的生命力在于变化,但推陈出新一定要“守住云锦的根本”,传承南京云锦,不仅仅是要把这们技艺传下去,更重要的是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