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记载了一篇耐人寻味的“捧杀”故事,成功者本应受到赞誉,世人却纷纷以他为耻,认为他带坏社会风气。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40左右。

郑武公娶申国公主为妻,大家叫她武姜。

那时候女子,不像现在有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是嫁人之后,用丈夫的姓和娘家的姓合在一起称呼。

武姜给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生大儿子庄公时,真是九死一生。

一般生孩子是头先出来,但是庄公不一样,他是脚先出来,也就是倒着出来的,这在当时可真是凶险极。

这种情况在当时,被认为非常不吉祥;即使现在看来,也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吉利。

想想看,那是三千多年前,医学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危及生命。

武姜被吓得魂儿都快飞了,因此觉得是上天在惩罚她,认为庄公这孩子不吉利,从此讨厌庄公。

相反,小儿子出生时是顺产,武姜便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他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图

郑武公立太子时,武姜闹得不可开交,一心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幸好,郑武公头脑清醒,心里明白,坚持立嫡长子庄公为太子。

庄公刚继位,武姜就跑去给他施压,说要把制邑给共叔段。也就是想让共叔段当个诸侯,不屈于庄公之下。

庄公一听,马上就说:制邑地理位置险要,而且先王有命令,那里不能分封。你要别的地方我都可以给。

武姜就要把京邑给共叔段。庄公这下子也是没辙了,老妈开口,他能怎么办?只好同意。

还封共叔段为京城太叔。

这样一来,一个国家里就有了两个国都。家里太平了,可朝堂上大臣们坚决反对。

其中郑大夫祭仲第一个跳了出来,说:国中哪一个省能高于国都,这可是礼制不允许的。现在一个封邑规格都超过国都了,这你受得了?

庄公一脸无奈,说:哎,这是我妈让我做的,我能有啥办法?

祭仲一听,火冒三丈:姜氏说啥你就照做?她这人,永远不会满足。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与其让这欲望的野草疯长,还不如斩草除根,趁早给他安排个地方住,断了他们的念头。

可庄公却摇摇头说:别急,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等着瞧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郑庄公开始纵容共叔段。

共叔段把郑国西边和北边的城市,都收到自己囊中。大臣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个气得直跺脚。

公子吕实在是看不下去,他去找庄公:庄公,国中老百姓都议论纷纷,郑国好像出现了两个国君。你到底准备怎么办?如果你真不想干,就让位给共叔段,我们就去他那里混。可你要想继续当这个国君,就想办法收拾他,否则我们这些人跟着你,还有什么奔头呢?

庄公听后,却淡定地说:你别急,消消气消消气。这共叔段蹦跶不了多久了,老天早晚会收拾他的。

共叔段见哥哥一直纵容自己,不加以惩罚,过了段时间又得瑟起来,越来越嚣张。

这回,他更是大胆起来,再次把两个边城收到自己名下。

公子吕又看出下去,他赵庄公说:你弟弟得寸进尺,你做老好人。差不多就行了,现在收拾他还来得及。如果等到他获得更多老百姓拥护,那就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你这国君还能坐得稳吗?”

庄公却笑了笑说:对君王不忠不义,对兄长不恭敬,即使他拥有再多土地,也总会土崩瓦解的一天。现在人们跟明镜似的,共叔段这么做是不对的,只会招来人厌,哪会有人拥护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公子吕气得吹胡子,无奈地甩甩袖子回去了。

共叔段听后,权力欲望越发膨胀。他开始修葺城郭、修缮铠甲兵器,还准备好士兵和战车。明显要大干一场。

他和武姜密谋,打算来个里应外合,一举夺下国君之位。

庄公得知共叔段的计划后,明白这场斗争已无法避免。他下令,公子吕带领军队去攻打京城。

京城的老百姓早就不满对共叔段的所作所为,看到庄公军队到来,纷纷背叛了共叔段。

共叔段见形势不妙,赶紧逃到鄢城。庄公哪里会放过他,立刻追到鄢城。

最后,共叔段实在是无处可逃,只能逃到国外,再也不敢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段历史,后世并没有为郑庄公拍手叫好,反而是批评他。

整个事件中,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兄不像兄,弟不像弟,完全乱了套。

人们认为,作为哥哥,郑庄公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当弟弟共叔段做错事时,他没有及时给予教导和纠正,而是故意纵容,让共叔段的野心不断膨胀。

这种做法就像是故意挖坑,让共叔段像个傻瓜一样跳进去。

实在不能称得上是“兄”。

而共叔段,他作为弟弟,也没有守好自己的本分,不尊敬兄长,反而一心想着怎么欺负哥哥,抢夺他的王位。

这不能称之为“弟”。

最后:

鬼谷子有个词叫“捧杀”,说白了,就是使劲夸人,夸到天上去,让被夸的人觉得自己特牛、特了不起。

结果,这人就飘飘欲仙,骄傲得不行。最后往往因为太过自满而摔个大跟头。

这好比老子所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就是说,你想拿点什么,就得先给点什么。同样,当你给别人提建议时,而对方却异常顺从,那你可得留点神。那你可得小心,别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的替罪羊。

就像共叔段,庄公一步步把他捧得高高的,他还美滋滋的,哥哥宠妈妈爱,好不得意!

最后,却栽了个大跟头。

捧杀,在悄无声息之中。是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开始还挺舒服,等反应过来,以为时过晚。

历史上,这种故事比比皆是。尚且有那么多大智慧的人,都会因为这事栽跟头。

那怎么办?

鬼谷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简单地说:你要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然后再去了解别人。

自知之明才最重要!

这样,你就不容易被别人的吹捧冲昏头脑,也能更好地看清身边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