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历史长河

中国传统文化在岁月里

不断积累、沉淀、升华

在巴川校园内,他们分饰“多角”

以学科为“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点击下方图片,看巴川老师“变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岗位,同一种坚守

他们是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瑾瑜三班,这是管维思老师班的班名,十分古风文艺的一个班名。握瑾怀瑜,瑾和瑜都指的是美玉一样品德高洁,才华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充满美感与诗意的读书角

走进瑾瑜三班,会发现班级里的飘窗台上全是各类植物,读书角的位置也放置了一瓶鲜花作点缀,整个班级充满着生机盎然的蓬勃之美。

“我们班每周会有一个学生带一支喜欢的花来,然后这样每周花都不会断,这么做是为了培养他们的个性审美。”

——管维思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维思老师语文课

在管老师班里,孩子们会亲切的叫他管管,日常虽然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但管老师也有着明确的“底线”与责任划分。
“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严格,有标准有纪律,会严格要求学生的德育常规。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会通过奖惩分明的形式去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比如在布置了惩罚作业之后,也会在另一方面给一些细节上的照顾,例如给学生写作业评语或者奖励一颗糖。”
——管维思老师

与此有着相同体验感受的,还有二年级一班的赵龙凤老师。班级里娃娃们都喜欢叫赵老师“赵导”,这也起源于一节课——葡萄沟,赵老师当时身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给娃娃们上课,化身为“导游”给孩子们讲课,课后便喜提“赵导”一个爱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每天的语文授课,赵老师都是通过“手舞足蹈”的形式,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充满趣味的课堂

语文课后,她又转变成了“严厉”的班主任,面对班级里淘气的孩子们她也会进行教育批评;面对孩子们的问题请教,赵老师秒“变脸”,温柔耐心的进行解答。
“作为班主任,这三个字的分量不言而喻,需要时时刻刻都关注到孩子们的状态,不仅是一个名称也是一份责任。语文老师是一个学科老师,除了学科知识外也是一个文化传播的窗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状态。”
——赵龙凤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岗位,同一种传承

他们用“语文”,去述说传统文化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台之上,他们是语文老师,是班主任

但同时,他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

在巴川校园内向学子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茶文化-传承-管维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川茶艺选修课-授课老师管维思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一杯清茶,千年传承。管老师作为巴川的茶艺授课老师,从初次了解学习茶文化,到考取茶艺师证书,如今已经有近五年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泡茶是整个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取水、选器皿、洗杯、投茶、浸泡、倒茶、奉茶、品茶八个步骤。”

——管维思茶艺老师

几年前,管老师读研时即将毕业,本打算去非洲纳米比亚大学孔子学院教汉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国外,因为突发疫情而不能前往,为了缓解焦虑开始学习茶文化,通过喝茶品尝,让自己整个人变得不再浮躁,整颗心都静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后来事情的发展都是水到成渠,管老师报名学习了茶艺课程,考了茶艺师,如今他也算是一个“老茶人”了,喝茶于管老师而言是一件乐事,茶也是他看世界的窗口,从一片叶子去窥探自然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FPA美国巴川来校访谈时,管老师在课堂上用双语轮流切换教学,为美国巴川师生与家长讲述茶文化,那一刻的对外文化输出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PA美国巴川师生体验我校茶艺课

如今,管老师走在路上,经常会有学生热情打招呼,问他下次喝什么茶;然后越来越多的学生知道了茶艺课,都想报他的茶艺课程,他也在一年又一年的茶艺课教学中,多了一批批“小茶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的教育,并不功利,但是我认为学生很有必要潜移默化地获得。”

——管维思茶艺老师

当看着学生们从最开始不知所措,到能够静下心来泡茶,而且熟悉泡茶流程,碰上茶也能侃侃而谈几句,这一刻的管老师,感受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川剧文化-传承-赵龙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川川剧艺术表演兴趣班-授课老师赵龙凤

赵龙凤老师自幼喜爱传统文化,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如今的川剧师父,然后拜师学艺,如今已经有八年时间,现在仍然在定期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功力”当中。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吐火,也是川剧中的神秘绝技,它和变脸是川剧中的两种不同表演形式。”

——川剧艺术表演者赵龙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学期开学,赵龙凤老师的川剧艺术表演兴趣班正式开课,在开学初期便举行了拜师仪式,一共有14个徒弟,从年级分布上看,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从徒弟到师父的转变:“这是我首次带徒弟,一共收了14个小徒弟,13个巴川娃,其中还有一个是外校慕名而来的孩子,每周来巴川学习。自从正式拜师之后,孩子们授课时都不再叫我老师,而是叫我师父,这一刻从徒弟到师父的转变过程的体验,令人十分触动。”——川剧艺术表演者赵龙凤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德阳巴川小学部的巴川娃们目前跟赵老师学习的是“扯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训练不同基本功姿势

要想学好川剧艺术表演,必不可少的便是基本功的练习。掏手、云手、冲天掌、端山膀、台步、扯脸技巧,这些都是巴川娃们需要练习的基本功,每个孩子都很刻苦的练习。

带徒弟后,令赵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这一次为巴川文艺汇演筹备节目了。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的训练强度加大了,刚刚开始我以为小朋友们会坚持不下来,结果当天我放了一首6分32秒的歌,让孩子们练基本功,每个孩子都坚持下来了,这令我很震撼!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不仅当下有无限可能,未来也拥有无限的可能!”——川剧艺术表演者赵龙凤

为了这一次的表演,赵老师和14个小徒弟都卯足了劲训练,只为呈现给观众最好的节目体验,赵老师也从这一次的节目筹备中感受到带徒弟的自豪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艺汇演节目排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