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植物园,热带雨林,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古地中海西退与西双版纳,露兜树。。。
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认真的去看,去学习。不放过一些细节,一些不为人们所在意的地方,学习就是善于观察,孜孜不倦。不经意间既能欣赏了风景,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在热带植物宫,看到了学生们的春游活动,学生们都在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可以理解,还有老师和导游。我也可以理解他们今天更多的是春游。我看到了年轻的姑娘和成对的情侣,她们(他们)更多的是喜欢穿着漂亮的服装穿行在热带雨林摆姿势拍照,荡漾在“热带雨林”之间。。。我也看到了一对老夫妻在认真的研究着,阅读着里面的说明,观察着热带雨林的植物。特别感兴趣是这个露篼树。而我也对这个源自于喜马拉雅造山,古地中海西退,留存于云南的原始的热带雨林的植物产生了兴趣。。。
下面的内容是植物宫里面的有关内容介绍,包括植物宫的介绍,西双版纳及露兜树的介绍。我在想你就是到了云南,到了西双版纳也不一定能了解西双版纳,也不一定能看到那原始的,源自于古地中海的西退而在西双版纳出现的热带雨林植物露兜树。
热带植物宫
热带植物宫面积约10000平方米。从紫金山上俯瞰,似三片绿叶静卧在前湖边。整个场馆分为3大展区,搜集珍奇植物2000余种。热带雨林植物区展示植物界绞杀、独木成林、板根、空中花园等热带雨林中独有的奇特景观。热带经济植物区展示了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植物和热带花卉。多肉多浆植物区展示了睡布袋、猴面包树、百岁兰、大苍炎龙和光棍树等约1000种珍奇的多肉多浆植物。
见证了沧海桑田的植物
在远古时,西双版纳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质史上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古地中海西退。谁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除了地质结构、古生物的研究结果作证据,地球上还留下了数十种植物作为活见证,露兜树就是其中很有说服力的一种。古地中海消失后,露兜树在西双版纳经过长期演化,成了后来发育起来的热带雨林的“成员”,并逐步适应了热带雨林酸性土壤、潮湿而较阴暗的林内环境,而且还改变了非海边不能生长的习性。它的树干下部长出很多气生根并发展成为支柱根,保持它原来生长在海滨滩涂上为了“呼吸” 和支撑地上植株的习性。
露兜树
Pandans tectorius露兜树科露兜树属常绿分枝灌木或小乔木,多生于海岸沙地。叶簇生于枝顶,雄花序由若干穗状花序组成,雌花序头状,单生于枝顶。果实椭圆形,
成熟时桔红色,酷似菠萝。其纤维可编制工艺品,根、叶、花、果可入药。
关于古地中海我也查了一下,无形中又学到了一点知识。
古地中海的范围:横贯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约3、5亿平方千米。
古地中海又称特提斯海,位于北方劳亚古陆和南方冈瓦纳古陆间长期存在的古海洋。特提斯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中河海之神妻子的名字。现代地中海是特提斯海的残留海域。在二叠纪晚期,距今6500万年的始新世晚期,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导致剧烈的地壳构造运动,使喜马拉雅地区全部露出海面,特提斯海消亡。
中文名称: 特提斯海 英文名称: Tethys 其他名称: 古地中海
1885年,德国学者M·诺伊迈尔提出在中生代存在一个东西向赤道海洋的设想,称为中央地中海。
在2.8亿年前的早二叠纪时,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
关于特提斯海消失的原因,多年来一直是地学界探索的老问题,也是今天地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上个世纪未、本世纪初,一些 地质学家根据当时所获得的资料,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提出过种种有关特提斯海消亡的假说。
更多的关于古地中海的内容,
各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阅。
有关热带雨林的视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