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五一假期了,想着回老家县城看看父母,相隔1200公里,高铁基本不绕,属于第一选择。但订票期间却发现——当然绝不是第一次发现——回程的票要多补6站190元的车费才能买上,三口之家为此多将近600元。相比去程,单张票只需多付78元就可以买到,回程被铁总“宰”得有些过分了,笔者十分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我试图做一些调整,先从老家到长沙,再从长沙到广州,结果发现,长沙到广州基本都没了,有票的那趟车令人啼笑皆非,二等座总票价为314元,但必须多买10站多付343元才能买上。这种操作之谜,在下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铁总的官方口径,之所以设计成“买长乘短”,目的是优先满足长途尤其是全程乘客的需求,以便最大程度使用运力。对这个解释,笔者恕难认同,分析如下:

1、全程票比例是个黑箱。鉴于五一假期车票紧张,刚放票笔者就开始订,结果发现从家乡到广州的车票即便第一时间购买,依然需要支付6站多190元,即从南京南开始买到广州东这个全程票。这样做恐怕的确优先服务了南京到广州的乘客,但也让一路上包括杭州、黄山这样的大站候车乘客多付了70-240不等的票价,敢情为了铁总高尚的目标,沿途十多站的乘客都需要多支付车费?

2、多远算长途,铁总没有说清楚。长沙南到广州,两个半到三个半小时不等,这算长途吗?如果不算,武汉到广州总算长途吧?如果还不算,杭州到广州总算长途吧?但实际情况是,前面提到的从长沙南到广州南车次,始发站是南阳南,如果需要买这趟车票,必须从邓州站开始买起。那么请问,从邓州到广州到底有多少乘客需要服务,其乘客与运力比例与武汉到广州、长沙到广州的乘客与运力比哪一个高?铁总需要给出明确说法,说白了,这就是算法的依据。

3、铁总有没有权力多收车票?且不论铁总所谓的运力最大化是否有道理,就算有一定道理,这种多收车票但实际服务没有增加的做法,有法律依据吗?所谓运力最大化,是捍卫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另一种说法,但如果实现这个目标是未经充分讨论和法律授权的,那么这种口号的背后就可能隐藏着阴谋!

4、讨论“买长乘短”问题需要和休假权讨论进行切割。笔者看到不少人表示,都怪每逢假期出行太拥挤,迫使铁总不得不云云。对这种说法,笔者认为混淆了两者的关系,铁总必须得到法律授权,向社会公开证明自己如此多收费用的合法性,才能令人信服,这与是否集中休假无关;否则,各类交通工具乃至服务业,都可以这样操作了。

5、最后也为铁总说句话。铁总占据了行政垄断,没有丝毫竞争对手,但三年口罩恐怕日子也不好过,既然是企业,就想着给员工创造福利、增加收入,这没毛病。但客观上,火车又不能随意涨价,与涨价相比引发的社会舆论风波相比,借助运力最大化这个帽子多收车费,显然后者风险系数更低,反正现在媒体监督也差不多死绝了,不妨混水摸鱼捞一把。

所以,笔者支持铁总提出方案,探索一些商务/旅行车次采用浮动票价的模式。我记得口罩结束前,北京和上海是有夕发朝至的列车到广深的,卧铺票价是浮动的,价格从600-1100元不等,我个人非常认可。类似这样的探索不知道为何在口罩后反而消失了,是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