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一块盐碱地,面积还不小,有几千亩,因为长不出庄稼,一直撂荒,没人愿意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上任的村支书经过调查,发现这这块地虽然长不出庄稼,但是种些生命力强的野草喂牲口,还是可以的。不过即使这样,也还是没人愿意承包。

村支书就和村干部商量,要不就把承包费用降低点,把土地用途扩宽点。费用干脆一年一亩地象征性收1块钱,而承包户除了种野草,如果自己将地改良好,可以长出庄稼,也允许种农作物

村支书是这样想的,这块地常年撂荒,1元1亩租出去,蚊子肉也是肉。最重要的是,如果祖宗土地的人将土地改良了,那租赁合同到期后,就多了一块集体用地,也算为集体以后攒下一笔财富。

消息一出,有几户农户跃跃欲试,不过他们要求承包年限最少30年。盐碱地改造不容易,没个十几年,改造不好,总不能我这边花钱投入,刚把地改造好,就被收回去了,那租户不是白出钱出力了?

村里这块地也是撂荒时间久了,反正荒着也是荒着,就一咬牙,1年1亩1块钱承包出去了,合同期限30年。

农户承包了土地,等于给自己干活,非常卖力。他们一边在地里种些耐盐植物,当作牛羊饲料。开始一块一块改良土地。

盐碱地改良是个慢活,细活,累活。首先,盐碱地里面坑多,还需要去别的地方拉土,把坑都给平了。接下来,农户要把人畜粪便通过发酵,堆成肥料,然后用这些肥料一层层往地里面铺。

就这样,经过小20年的改造,农户终于把盐碱地改良为庄稼地了。前面这20年虽然没啥收益,但是这块地面积大,成本低啊,一亩一年才1块钱。后面10年,庄稼正常生长,每年还不收入个几十万?

农户干劲十足,土地改良后也成果显著,第一年就收获上百万斤粮食,一下子把前面20年的投入收回来了。

第二年,农户让土地休养了一个冬天,没有中二季收成。打算着春天种玉米,化肥,种子都备好了,播种机都租了。

谁承想,种子还没下地,先收到村里的口头通知,说是因为土地环境改变,每亩地每年要增收200元租金。

农户不干了,我们有合同啊,白纸黑字写的,一年一亩1块钱,租期30年,这才20年,还有10年才到期。农户们没理村里的口头通知,第二天带着播种机去种地。结果,机器刚开一会,村里,镇上来人了,一帮人就站在播种机前,阻止农户种地。

面对农户的质问,来人口气强硬:“我不管你什么合同不合同,我是国家干部,领导让干啥我就干啥,领导说你们一亩地要补缴200块,你交了钱,我们立马走人,不交钱,这地就种不了”!

双方这样拉扯了几天,农户着急了,春耕是有时间要求的,过了时间不播种,到时候播种了,庄稼也长不好。农户没办法,找来了记者。

面对记者的镜头,村里的副主任大言不惭:“这地的所有权是村里的,是镇上的,是集体的。你们农户只是使用,现在集体不给你们用了,这地就不是你们的了。现在交了钱还让你们种,不交钱村里有权转租给别人”。

记者拿出租地合同,说:“这是当年的租赁合同,合同上明明写着租赁时间30年,现在时间没到,村里收回地,这不合法吧”?

村领导大手一挥:“不要给我讲法,我不懂法,我也不是法律的干部,我是村里的干部,我只对村里和镇里的领导负责,领导让干啥就干啥,我不对合同负责”。

有租户乘着村领导与记者纠缠,试图开播种机播种,播点是点。结果镇领导一下跳到播种机前:“你给我停下,你再开,再开我明天找200个人堵这里,我找不来200个人,我整不来200个人,我这个村主任跟你姓了”!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从此,多了一条成语,叫:阻耕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