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李川

五一还没到,舆论先炸了:五一调休,惹众怒了。

因为表面上看,是一口气放了5天假。但是,扣掉原来就有的双休日、调休,实际上只有1天。

而且放假之后,还要连上两个6天的班,只能单休,搞得人疲惫不堪,还不如不放。

我们打工人,很累的。

网友们火气很大,都在呼吁,要么就不要调休,要么就老老实实放7天。多放2天假,天塌不下来。

我支持这个提议。

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在外地上班,要回老家的,5天假期,不长不短确实有点鸡肋。

赶回老家路上就要两天,假期之后还要连续上班,本来放假是为了休息放松,结果变成了疲于奔命,透支性消费健康。

说起来老黄历,可能现在的00后,都不知道,光是一个五一放假,会儿是放1天假,一会儿是3天假,一会儿是7天假,现在又是5天假,就来来回回改过好多次。

像我们这些老家伙,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五一7天假,又叫黄金周。

第一次搞黄金周,是在1999年。

当时有一个重要背景,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消费状况很低迷,于是有专家出了高招:五一放假7天,搞黄金周,刺激旅游,拉动消费。

效果果然杠杠滴。实行黄金周的第一年,各大景区、饭店、交通就爆了。

此后,除了2003年闹非典暂停过,其他时间都正常实行。

那时,刚好我在上大学,他乡异地,佳节思亲,每到五一、国庆,就拖个行李箱,跑到合肥南门换乘中心坐大巴。

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车站窗口排队买票,大巴车座位也是先到先得,每台车都会超载,车厢里汽油味也很浓。有好几次,我都是坐在大巴过道的小木凳上回的家。

到了2007年,国家又决定取消五一黄金周了,改成3天了,加调休一般能凑5天。

具体的原因我分析可能有两个:一是传统复兴,重视传统节假日了,二是黄金周也有弊端,优化一下。

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至少在2008年之前,中国的清明、端午、中秋是不放假的。这一天你要祭祖,要团圆,那只能自己偷偷摸摸请假,想办法了。

这三个节日应该算是春节之外,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了,不放假实在说不过去,记得当年就一直被骂,老祖宗的东西就这么丢了?

尤其是那几年韩国把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闹得沸沸扬扬。舆论哗然,有志者深以为耻,我们自己这样不重视,也难怪被别人抢先。

果然骂到了2007年,改了。五一改成3天,增设清明端午中秋假期各1天。五一黄金周,就算是划了句号了。

当时取消五一黄金周,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虽然它对旅游、消费效果确实很不错。

但另一方面,负面效应也不少,许多人都发现了,一到五一,人山人海,交通堵、景区体验不好、涨价、服务质量下降,等等。

还有专家出来质疑,搞黄金周,这不过是朝三暮四,虚假繁荣,因为消费都集中在了黄金周,假期一过,景区商场萧条,资源配置失衡,是短期效应,不利于长远发展。

有没有道理,我觉得也有一定道理。总之,炒来炒去,五一就改成了3天,国庆、春节的7天假期继续保留。

这个制度,基本就沿袭到了今天。

这十来年里,一直有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呼声。我个人也是支持的。但多一想一想,估计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改。

原因可能还是,在国家层面,要统筹经济、社会考量,放假太多,又容易打乱经济发展节奏,影响财税,放假太少,老百姓又不能很好地休息。这也是两难。

目前来看,接下来三五年的五一假期,充其量,也就是在总盘子里,优化、优化、再优化。

原来是早上吃3个香蕉,晚上吃4个,你不满意,那好,就改成早上4个,晚上3个。你再不满,那我再改成早上3个,中午2个,晚上2个。

这还是治标不治本。

调来调去,实在有点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的感觉,何不干脆气魄大一点,全年加个3—5天的假期,痛痛快快放一点假,何乐不为?

再或者,拿出点铁腕手段来,就算五一不搞黄金周,那把探亲假、年休假、双休日,强力、强制性地落实了,大家都能错峰出行,既能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又能带来良好的休假体验,不也挺好吗?

为什么就做不到?

哪个单位、哪个公司、哪个工厂,不老老实实落实假期规定,狠狠地罚他几次,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吗?!可能还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就看决心了!

下面是我的公众号名片,欢迎点击关注。

人生飞机稿,是我的原创公众号。

写点对生活、时事的观察,都是大白话,讲究的就是接地气。

我平时喜欢看历史书,跑马拉松,踢球,还有带娃东逛西逛,翻翻绘本。

迎点击关注,也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xgbaba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