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旅长两个字,最易联想到的是谁?

大多数人可能想到陈赓,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

不过皮定均的皮旅,知道的估计也不在少数,“皮旅”这两个字的辨识度恐怕不亚于386旅。

但盛名之下,其实尴尬。无论是皮旅的归宿,还是皮定均中将的经历,都难说理想。

一、突围之后

皮旅大名,起自于中原千里突围。

1946年6月26日,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在旅长皮定均率领下,作为全军吸引火力的必死之师,一路各种佯动,吸引几十万国民党军围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余几路人马大部分被国民党军打散,预料中必死的皮旅却冲出包围,于7月20日到达江苏盱眙,名气顿时震于海内,无论国共,都将其视作神一般的部队。

皮旅出发时约7000多人,大半个月的行军与作战,减员、掉队约2000人,还剩5000余人,其中还有23名女战士。

突围成功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按常理,要么和老中原军区联系,回延安,因为李同志、王树声都回到延安,中原军区机关在延安开设了。但这并不容易,中央并没有保留这支名存实亡的军区机关的打算,不久之后就撤销了。

要么回晋冀鲁豫老区。皮定均旅大部分源于抗战时代的太行军区。

所以,皮旅成功突围后,李同志和刘邓都向皮定均发出过贺电。笔者查阅王诚汉(时任皮旅1团团长)回忆录时,只见两封贺电简短的文字,但蕴含其中的意思却不简单。

解放战争开打了,各大军区都在扩充部队,皮旅这支虎狼之师,谁不想要?

不过延安的中原军区和刘邓晋冀鲁豫谁也没要走,华中军区近水楼台,直接向中央建议,把皮旅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的正规军。

几家都想要,中央怎么决定呢?

中央把华中的意见告诉刘邓,说华中方面要把皮旅纳编,与其第五旅合并,提升为一个师。待刘邓大军在陇海作战结束后南进,再将皮旅原样送回大别山。

刘邓坚决落实中央指示,不再对皮旅提出编制上的要求。

不久,老的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彻底撤销,皮旅回归中原序列的念想也断了,只好安心在华中野战军序列里待着了。

皮旅当时正好赶上苏中七战的末段,在高邮担负了一定守备任务,华中部队对皮旅很是热情,给人给钱给粮给弹药,确实让皮旅一度找到回家的感觉。

但这都是暂时的,部队千里移动,融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系统,说没有矛盾,那是不可能的。很快,就因为皮旅的编制和合并问题,出现了不大不小的波折。

二、独立约等于孤立

华中方面起初给的建议是什么呢?

皮旅和新四军二师五旅(旅长成钧、政委赵启民)合并,升为一个师。此议的直接证据是《解放军组织沿革文献3》所记1946年8月12日华中局向中央的提议。

但是在之后的史料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样一个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卷17《成钧传》记录,1946年9月,成钧第五旅与淮南一个独立团合并升级为华中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哪里成师了呢?

同书《皮定均传》也没有合并为师的记录,而是记录皮旅改了番号,华中野战军第十三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查《中共组织史资料》,原来皮旅改为华中十三旅,纳到谢祥军的十纵下面了。

这就意味着,从华中军区向中央提出的建议,到最后正式落编,中间发生了一些曲折和风波,中央并没有同意华中的合并升级为师的方案。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笔者认为大概就出在华中第一封请示电上。

这封请示电的意见有很大的问题,华中建议的合并后师领导班子名单为:

师长为皮定均,副师长为成钧,政委为赵启民,副政委为徐子荣。

虽说仍以皮定均为一号首长,但政委换了人,两家领导成员一半对一半。

皮旅势难再保持建制和领导的完整性。

而且这封电报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华中建议说,皮旅合并有利于解决我们缺乏干部的问题,现皮旅仅剩四千多人,官多兵少。

什么意思呢?不仅要从领导班子上打乱皮旅原有格局,还要把皮旅干部分调到华中各部。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华中部队内部,比如把陶勇、王必成的番号来回对换,把一分区干部弄到二分区,都不会有任何问题,战争年代部队升降撤并本是常事,皮旅去华中之前和之后,这种事都多的是,如果去查阅新四军抗战结束后的历史和华中部队历史,会发现编制变动的非常大,要梳理清楚一支部队的历史很是麻烦。

但这样的事情,对一支刚刚经历了魔鬼般征程劫后余生,而且保持了基本完整的光荣的部队来说,尤其是跨系统之后对新环境异常敏感的部队,猝然要改人家的领导班子、调人家的干部,换了谁,也不会心如止水吧。

所以中央出于谨慎,把华中意见暂时压住,转而向晋冀鲁豫局发电询问意见。

笔者不知道刘邓首长是如何具体回复中央的,但可以根据后来的事实推测有两个方面:

第一,尽量不要打乱皮旅原有编制。

第二,在合适时机让其归还原系统。

也许中央采纳了刘邓的意见,也许中央考虑别的因素,比如在延安的李同志的意见。皮旅最后成为十纵下面的十三旅。

这一小段波折并没有影响皮旅的战斗积极性。

苏中战役结束后不久,粟裕即率华中主力北上救两淮,皮定均指挥十三旅参加了淮阴保卫战。

为了证明自己,皮旅打的十分顽强。张灵甫指挥整编七十四师猛攻涟水,拿下皮旅防守的盐河阵地。皮定均命令部队死不后退,夜里组织了9次反冲击,企图夺回盐河滩头阵地,但打了一个通宵也没拿下。

据王诚汉回忆,淮阴保卫战皮旅伤亡不小,全旅约伤亡500余人,王诚汉一团就伤亡200余人。当初刚到华中时,华中给皮旅补了1600余士兵,淮阴一战就赔进去三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完两淮,又接着打涟水保卫战。又打盐城保卫战。盐城保卫战亦相当激烈,国民党军苏中部队大举北压,形势比淮阴涟水都恶劣,皮定均给团长们表态:“一定要守住!要拼出命来干!我们就是报销了,也没有关系!”

盐城之战,皮旅再损兵500余人。

苏北诸战虽说重要,但是至于到把一个旅拼光的地步吗?不至于。尤其是皮旅这样宝贵的主力旅,干部成分多,都是千里突围保存下来的中原骨干,多死一个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华东的重心彼时已经悄悄转移到宿北鲁南了,打一打牵制一下就够了,完全不必这样死拼。

越是这样,越可估量皮定均内心的焦虑。

我们是为中原立了大功,但对人家华中寸功未立,打仗打不出名堂,谁认你是主力!

两个月后,山东、华中整编为华野。

皮旅正式由旅升级为师,师领导基本全是皮旅原班人马。

但番号令人感慨:华东野战军独立师。

三、皮定均的军衔

这个番号隐含了很多无法言说的东西。

未完待续。下篇明日更新。

(联系笔者微信:13676349524,加军史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