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浙江日报《书记谈人才》专栏刊发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王健的署名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全省“新春第一会”系统谋划部署了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把现代新农人培育作为“七大行动”之一,这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落实、见行见效的“浙江之策”,充分彰显了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的政治担当,充分体现了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信心决心,为我们解决乡村人才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方法和强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义乌考察调研,在李祖村肯定了义乌新农人工作并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作出重要指示。新农人是农业农村的新群体、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近年来,义乌把人才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构建新农人培育体系,聚力破解乡村创业人才匮乏、青年人才紧缺等痛点堵点,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新农人5900余人,带动全市442个行政村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均超50万元,49%的行政村达到100万元以上。围绕人才怎么来,做强“渗透式”引才,推动新农人竞相逐梦农村舞台。通过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因地制宜招引培育8支乡村运营团队,选拔696名有创业梦想、能力强的优秀青年配入全市村社“两委”班子,引领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如李祖子云乡遇团队推动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从2019年50万元跃升至2023年356万元。围绕人才怎么融入,做精“链条式”育才,推动新农人适配融入农村发展。成立市镇两级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为1000多名新农人聘请技术专家、创投代表等导师,打造集创业指导、业态孵化、金融法律等于一体的1.5万余平方米农创空间,解决好创业信息不畅、项目衔接不准、集聚效应不足等问题。围绕人才怎么增值,做优“根系式”留才,推动新农人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设置乡村人才培育和农业项目扶持专项资金等政策,累计为106个农创客创业创新大赛优选项目引入社会资本1.5亿元,“农创贷”累计发放贷款1.36亿元,成功培育了“有礼的祖儿”“大陈小集”“蒲墟南货”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下一步,义乌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义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会议精神,树牢“大人才观”,大力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深化农村人才引育,推动更多人才扎根农村、大显身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以讲政治铸忠诚为根本。把人才队伍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创设“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教学+研学”等模式,引领乡村人才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以壮主体聚人才为重点。发挥义乌市场活跃和经营主体多优势,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举办创业比赛、创客沙龙等活动,引育百名以上乡村振兴“头雁”、千名以上农创客、万名以上新农人,形成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乡村人才集聚新格局。
  • 以提本领促振兴为主线。组建市级乡村振兴培训中心,建立“新农人导师团”结对帮带机制,因地制宜打造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和农民田间学校,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强化增值化服务,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来源 | 浙江日报 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