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成功完成2例腹腔镜下经腹膜前间隙切口疝修补术,该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腹壁疝外科领域在微创技术上的又一新突破。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秦磊介绍,腹壁切口疝是由于原手术切口的腹壁切口筋膜及肌肉未能完全愈合而产生的腹壁疝,发生率2%-10%左右,主要表现为切口处肿物突出,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肠坏死。

病例一:患者女性,67岁,2年前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年前发现手术的切口处在用力时会出现一个可复性包块,在活动、咳嗽等导致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该包块反复的突出和增大,并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为进一步治疗患者来到医院胃肠外科就诊,诊断结果为腹壁切口疝。

病例二:患者女性,73岁,10年前行阑尾切除术,7天前咳嗽时发现切口处出现可复性包块,鸡蛋大小,在站立等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该包块反复的突出和增大,平卧时消失,为进一步治疗患者来到医院胃肠外科就诊,完善CT等检查,诊断为腹壁切口疝。

在医院提出的“快速康复、微创化”的理念指导下,同时兼顾部分患者经济基础差的情况,胃肠外科副主任付敬伟及秦磊副主任医师、朱明、刘闯、刘绪鹏主治医师针对两名患者的病情及相关术前检查资料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制定了“腹腔镜下经腹膜前间隙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方式。

传统开放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切口大,术后疼痛明显,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已很难满足目前患者的要求;而常规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因术中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防粘连补片及钉合器固定补片,住院治疗费用较高。腹腔镜下经腹膜前间隙切口疝修补术为目前国际前沿技术,是针对上述两种术式的不足而产生的新术式,减少了术后肠管粘连,肠瘘等可能,且术后无需放置引流管,后续腹壁强度更高,复发率更低。具有更安全、花费更低、恢复更快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麻醉手术部的密切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半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手术当日肠道功能恢复,可进食流质食品,术后2天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不适症状。此次手术医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了新的腹腔镜下经腹膜前间隙切口疝修补术,达到了腹壁疝微创修补的良好效果,明显减少了手术中的高值耗材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胃肠外科目前开展的各类疝(成人腹股沟疝、复发性腹股沟疝、股疝、腹壁切口疝、脐疝、白线疝等)手术均已实现“微创化、快速康复”模式转变,90%的病例都在腹腔镜下完成。微创手术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减轻患者的疼痛及经济负担,赢得了众多患者的好评。胃肠外科将会以更精湛的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为患者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