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开鲁县镇干部纪云浩对着镜头坚定地说:“我是建华镇党委副书记,我姓纪叫纪云浩,听懂了吗?等会儿车我们一定要扣走,地不属于你们的……”。

然而,农民们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们指出:“不翻地不行了,时间不等人,谷雨了”,“一生的心血都投到地里了,一亩地一万多……”

这事闹大了。

当被质疑懂不懂法时,他明确表示,“跟我没关系,别找我,我不懂法”。

我就不懂法,你能咋地?

纪云浩,不但是建华镇党委副书记,还是该镇政法委员。他之前还是派出所外勤民警。

4月22日此事被媒体曝光。

4月23日,他被当地县委以“给予该镇党委副书记免职处理,并由县纪委监委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这种不点名方式进行了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县委通报中点不点名不重要,毕竟他曾经理直气壮地说“我姓纪叫纪云浩,听懂了吗?”

这事起因就是该县有一大片荒地,咋整?要发挥其经济效益啊。

于是农民们承包了一片荒地,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将其改造成了肥沃的水浇地。

如果承包这片荒地的农民水平不咋地,多年后还是荒地,那么就不会有这一幕了。

既然已经是“肥沃的水浇地”了,对不起,当地有关部门想要重新签订承包合同,以更高的价格让农民们掏钱,否则就不让继续耕种,每亩还要再交200元。

否则!否则,休想下地翻地!

农民想不通,十几年了我干得好好的,合同摆在那里没到期,你怎么一来就说“地不属于你们的”了呢?

我们都喜欢谈什么契约精神,啥叫“契约”?我想咋干就咋干,一点都不耽误,这就是我们的契约吗?

土地想给你种就必须得种,我要收回或加钱了,地就不是农民的了?

当然,不让农民种地,得另外交钱是谁的主意?一个镇的副职没有所谓的“尚方宝剑”能这么嚣张?不太相信。

开鲁县宣传部通报干部下田拦春耕,说县委县政府已组成联合调查组。而村支书回应种地先交钱说是县里让收的,村支书明明说是县里让收的钱,现在却由开鲁县自己组成调查组……特么这么复杂吗?

干部下田拦春耕一行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质疑:当初荒地时,有关部门为何不想着改造呢?为何非要等到农民们付出多年努力后才来摘桃子呢?

政府得诚信啊。

之前我们对待民营企业也是同理,一会把民营企业贬得一无是处,一会又把民营企业捧在手心怕化了,精神不要这么分裂行不行?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

农业是季节性极强的产业。

因为镇工作人员的阻扰,让农民的心血付之东流,谁来赔偿他们的损失?

农业更是前期投入大产出相对滞后的产业,为什么就这么急匆匆的就来摘桃呢?

该县一位新闻办工作人说,现在没事了,农民可以自由下地翻地了。

特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如果此事没有中国三农的记者到现场报道,说不定这“肥沃的水浇地”会重新成为荒地的。

这不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镇干部阻扰种地让交钱被免,但有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列出5个问题,即:

1,该片地以前究竟是不是荒地?是不是农民自己花钱植树变成现在的什么三调二调的?

2,镇委副书记纪云浩似乎理直气壮,是不是农民胡闹?

3,如果是有村民交费了,那这个交费是否合理?何为“增补承包费”?

4,“视频中10分01秒,民警强制传唤,能说得过去吗?是否符合办案程序呢?”

5,信用是各级单位和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如果以前有合同,政府是不是应该带头遵守。即使以前土地性质有误,政府是不是应该先补偿农民,然后再改变土地性质。不能我做错了抓你人。

厘清问题,引以为戒,才能解决问题。

其实,这些都不应该成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