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吐槽裁员、降薪的国央企小伙伴越来越多了。行业范围也从去年的建筑、房地产、设计院...扩大到了金融、运营商,甚至去年如日中天的新能源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1-2月份经济数据,“年初增长超预期”,但宏观数据与大家的体感之间还是存在不小的温差,

可能是局部回温的经济“暖意”尚未传导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中,也可能是经济转型阵痛期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渡过。

无论如何,国央企人,还需要做好过一段“紧日子”的准备。

效益不好,国央企一样会裁员、降薪

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将国央企工作视为”铁饭碗”。

然而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经营效益不好、业绩下滑、利润缩水甚至亏损的情况下,哪怕是势大财大的国央企也养不起这么多人,只能通过调整组织架构、精简人员等方式来降本增效。

每到这时,“铁饭碗”就变成了“泥饭碗”、“瓷饭碗”。

这几年经济下行,互联网、房地产...各行各业裁员降薪的新闻不绝于耳,

如果说市场的潮水第一波冲垮的是实力不够的中小民企,第二波是”血条“相对较厚的大民企,那么第三波、第四波...就轮到了财雄势大的国企、央企。

最终,只有少数拥有深厚的根基、自身造血能力也足够强大的企业,才能经得住一波一波的冲刷,存活下来。

积极保存有生力量,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前几天财政部发文,“对Z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D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各地体制内欠薪、降薪,缩减编外人员、鼓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停薪留职的新闻也时有耳闻。

大河无水小河干,从Z央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可能都要做好未来一段时间内,过“紧日子”的准备:

1、苟住。不要轻易跳槽,更不要裸辞。

很多企业都在收缩、减员、降薪、压缩编制,除非工作已经到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地步、或是真的连工资都发不出了,否则,能苟着还是尽量苟着吧。

不为别的,就为每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进账。

这份收入可能不多,但它可能是为你生活托底的最后防线, 是一家人的口粮,是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养老金,也是自己维持基本的体面与尊严的底线。

世人慌慌张张,只为碎银几两,偏这碎银几两,能保父母安康,可护幼子成长,可解万种慌张。

2、存钱。消费降级、降低负债、谨慎投资创业。

减少非必要的大额支出,每月强制储蓄。

降杠杆、降负债,将支出控制在力所能及的合理水平,将储蓄额控制在能够维持一家人2-3年生活水平不下降的安全水平。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采取”全职太太+二胎家庭+高额房贷“的高危模式。

女同胞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定要出去工作,避免将一个家庭的财务压力全都压在另一半身上

不要对自己未来的收入作过于乐观的预估,很多断供、断贷的悲剧就是以为自己一直能维持高收入、高杠杆买房/购置大额资产所引起。

经济未复苏之前就不要盲目创业了,除非是不要什么本钱的轻创业。

3、蓄能。警惕被“体制化”,保持适度的危机感。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能保障谁一辈子,自己的能力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在国央企待久了,很容易被“体制化”:

技能经验老旧,与市场脱节;

学了一肚子的人情世故,荒废了自己的能力;

学会了推诿、扯皮、向上管理,却学不会如何高效地“成事”。

等到潮水褪去、需要回到市场上另谋生路时,才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不依附于平台生存的能力。

所以我们时刻要保持适度的危机感,把工作中每一件事当成磨练自己的机会,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

远离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培养具有市场价值、高含金量的通用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沟通能力、业务能力;

有机会的话,发展一门副业。多一收入,多一底气。

4、健康。多锻炼、少熬夜、爱自己。

不要总对着手机刷没有营养的小视频。多出去户外走走,陪陪孩子和家人,他们比手机更需要你。

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健康是最前面的”1“,其他都是后面的”0“

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内耗。活在当下,不为未发生的事情而过度担心。

把用来焦虑的时间用来培养技能,哪怕是看几本书、写几篇文章,也好过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空焦虑。

偶尔犒劳自己,辛苦一周后的一顿大餐、一场电影、一个周末短途游,都是我们爱自己的方式,也是我们为疲惫生活充电、继续前行的小小动力。

生活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常常被焦虑所拉扯,被生活所裹挟。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在时代的缝隙中,为自己储蓄多一点点安全感、多一点点愉悦的体验。

“阵痛”虽痛,但也可以帮助我们拨开生活的浮华,照见自己的内心,锤炼我们的筋骨,锻炼我们的意志,滋养我们的生命。

低谷时蛰伏、蓄力,是为了来日飞得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