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比拆解两个改造酒店,看别人开酒店,长自家见识~~
老猫和狐君是酒店投资人,他们都选了老楼改造成酒店、相同的档次,相近的品质,可狐君的单房改造投入却比老猫省了好几万块!
(数据详见下文表格)
曾站在同一个起跑线的两人,因为筹建投入的悬殊,一个起步就一败涂地,另一个开局稳赢!
差距在哪里?
为什么为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1
两个极端
两家酒店高度相似。
改造前:
都是
80年代初的老楼
砖混
结构。
都在老城中心,地段好、配套全。
一楼都是沿街底商,都有自己的独属小院。
都是
“三无”
,无消防、无电梯、无地暖……即都需要“大手术”。
改造后:
档次相近,品质相当,售价接近。
改造项目也很雷同,都是拆光了重来,从0做消防、水电,换窗子、改造外立面、做楼顶防水……
区别:
老猫店是一个大院+两栋主楼,两栋主楼都改造为酒店;
狐君是一个大院+一栋主楼+一圈平房,这些平房改成了民宿。
相似的牌
,放在
不同操盘人
手中,却打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差距在哪里?
2
改造清单
我们先拉出两栋楼的改造清单。
注:两家酒店的产品和配套有些不同,如老猫的酒店有早餐和会议室,而狐君没有;老猫的酒店以客房为主,而狐君是客房+民宿,而且两家酒店都是分期开发,加之计算方式不同,所以各项数据仅供参考,我们主要看背后的逻辑。
(仅罗列改造项目,不含软装家具)
数据背后藏着真相,对照着这个清单,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家店的差距颇多。
我们逐项分析一下,试着找出狐君省钱的秘密武器,看他如何把筹建预算控制得这么极致。
3
差距所在
1
物业之差
从列表中可以看出,两家的拆除、加固、消防投入差别很大。
加固和消防造价取决于物业的初始状态。
两栋楼虽然都是80年代初的红砖楼,看着一样老。
但“里子”相差却很大:
一个建楼时就不规范,几十年来频繁更换租客,每一任都暴力拆改装修,物业安全性每况愈下,拆除、加固、机电系统的改造难度都很高、牵涉面广,造价也就蹦着高地往上涨。
另一个楼高只有三层,又一直用于单位办公,安全基础较好,只需针对薄弱点局部补强,消防的硬件限制也较少,改造难度和造价自然小了很多。
小结:狐君成功的第一招,做好物业诊断评估,避开物业坑,选对物业。
2
管控之差
老猫酒店筹建有三大灾难:预算超标、工期超时、质量返修,可以说,项目管理严重失控。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人管。
老猫是跨行进入的新人,是租下这栋物业后,临时攒了一个草台班子:
- 股东之间因项目而合,凑投资款而聚,此前并无深交。
- 负责人都是兼职或顾问身份(因为就只有这一家店,庙小养活不起专业团队)
这些导致项目落地时,没人全心扑在项目上,有事没人落实……
狐君则是深耕酒店业十年的老鸟了,公司三个常驻股东,分别是设计师出身、工程出身、公关运营出身。
三人各管一块,既能独挡一面,又有全局观,由于每一步决策都事关自身投资利益,决策时没有多余动作,都使出全身解数,恨不能焊在工地上,经过十年磨合,彼此信任、尊重。
小结:狐君成功的第二招,专业股东和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成功避开股东坑。
3
设计之差
两栋楼的原始标准层都存在硬伤:
房间面积小、卫生间小。
狐君店的问题尤其突出,因它是从办公业态改成酒店,适用性较差。
但他巧妙地用设计扬长避短,节就着物业原始格局,大胆采用横向布局,尽量避免拆墙砸梁、大动干戈。
而老猫却未因地制宜开展设计,一方面是因为他做的是加盟酒店,品牌方不允许有太多非标设计。
另一方面,服务的设计师不顾实情,直接套模板,搞出了许多削足适履的设计,多花了钱还不出效果。
小结:狐君成功的第三招,量体裁衣,个性化设计。
4
供应商之差
对比来看,狐君的每一细项花费都比老猫少,但质量却丝毫不输。
这得益于狐君多年储备的供应商,货比三家,选出最高性价比。
而老猫第一次干酒店,这方面很欠缺。
拿窗户改造来说,本该早就落实的工程,一拖再拖,一直拖到天气预报说下周来寒流,要上冻影响室内施工了,老猫这才急三火四选了一家供应商,对方报价高、态度差,但老猫没得选,因为他没有Plan B,只能咬牙认了。
小结:狐君成功的第四招,靠谱又高性价比的供应商库。
5
远见之差
两家店租期都长达15年。
所以狐君在本次改造时很重视两件事:
- 一是耐用性,如在机电系统和防水工程上,选好材、用好料,确保能用十年以上。
- 二是抗老性,如大堂造型采用整块不锈钢锻造,短期看造价高,但将来翻新时只需在其上做一些小改造,整个店面就会焕然一新。
而老猫的酒店显然做不到这点,加盟店必须执行品牌标准,而该品牌的标准色是高饱和度的蓝和粉,这种鲜艳色系本就容易过时,何况品牌方为了维护品牌形象,会不断推出4.0、5.0、6.0新版……
逼着投资人不断翻新,未来两家店的改造投入也会拉开差距。
小结:狐君成功的第五招,为未来翻新留足空间,更有长远眼光。
6
算账思维之差
高手筹建不是一味省钱,而是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
比如狐君的走廊墙壁,用最寻常的板材。
但局部会用有质感的硬包做“提亮”,避免了廉价感,合理地压缩了投入。
再如,客房墙壁贴最省钱的壁布。
但洗浴区的墙面,一掷千金用了大块的大理石材,很提升品质感。
小结:狐君成功的第六招,设计筹建时要有算账意识,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四两拨千金。
7
运营思维之差
狐君酒店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运营场景。
比如,公区大量使用真实漆+喷漆工艺:
- 真实漆制造细腻丰富的观感;
- 喷漆确保了坚固度和耐用性。
将来保洁大姐可以直接拿抹布擦墙,维护成本很低。
老猫显然缺乏运营意识。
比如,他的酒店门选用了一种深咖色木纹门。
看着好看,用着糟心:
一按一个手印,大姐要花很多力气去擦拭,保养还得要买一种特殊精油,增加了运营成本。
再如,老猫酒店为了“好看”,水盆区下方用了一种“防潮地板”。
防潮地板?能防到什么效果?能防多久?半年?一年?两年……很多设计师不接地气,承担代价的却是业主。
狐君不会选这种噱头>实用的设计,采用更稳妥实用的设计,杜绝将来浸泡发霉的隐患。
小结:狐君成功的第六招,运营思维贯穿产品设计和施工。
改造装修是酒店投资的开头,这个头开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投资的成功与否。
表面上,改造预算的控制,是一个工程问题。
但事实上,它由公司掌门人能力模型、股权结构、酒店定位、产品设计、施工单位、工程管控等多方面决定,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
酒店利润越来越薄,倒逼投资人做好全链条把控——从选合伙人到选项目,从选物业、选地段到选定位,从选设计到选供应商,每一关都做好避坑工作,不浪费每一分预算。
反之,当你的筹建预算一再超标时,就已经提前透支了酒店的利润。
开局,即成死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