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是根据历史内容所编,文中有关细节可能有所改动,请勿与现实关联,敬请各位理性阅读!

在中国的传统历史中,历来强调“以孝治国”,遵行“百善孝为先”的孝道。

而在这样的观念之下,也使得中国的老人在一般情况下都备受尊敬!

但在古代,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低下,加上战乱灾祸的频发以及防患意识的缺乏等原因。

导致古时的许多人普遍都在英年早逝,七十岁的老人是很少见的,在古时,七十岁也被称作为“古稀”!

因为古代老人匮乏,再加上人们以“孝道至上”,老人不仅可以见皇帝不跪,甚至有的时候还可以指着皇帝鼻子骂!

而为了彰显当权者对老人的尊崇,朝廷也会经常宴请高寿老者赴宴。

朝廷会免费地请他们大吃大喝,在这些宴席中,最出名的就是清朝的“千叟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公元1713年这一年,康熙帝刚好六十岁,正逢“花甲之年”。

他遥望山河,顿觉自秦汉以来,自己简直就是称帝时间最长的皇帝,心中不免暗自高兴!

为了纪念这一时刻,这个大清的最高统治者豪气干云的大手一挥!

号召天下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入京,为自己的六十岁寿礼祝寿,并在畅春园设宴,宴请他们享受“帝王宴席”!

消息传出后,成千上万名臣民汇聚京城,全国各地的数千余名老者,也纷纷赶往京城为皇帝贺寿!

庆祝康熙帝六十大寿而临时搭建的场地,也从西直门延伸到了畅春园,将近有20里远!

千叟宴席内灯火不绝,酒肉丰富,宾客们皆大快朵颐,纷纷醉倒在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部诸君眼见此景也不甘寂寞,为了讨康熙的欢心,更是连夜想出了一个方法:

那就是让原本只用穿七天朝服的百官在这个月里连穿三十天的蟒袍大褂,以贺皇家威仪!

最终,此次千叟宴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康熙帝满心欢喜的写了一篇《千叟宴》的诗,就这样将这次宴会的名字给定了下来。

在九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722年,康熙帝来到了自己的六十九岁大关。

此时他预感到了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所以深知可能无法熬过去,遂又想起了自己上一次“千叟宴中的“君民同乐”。

于是又大手一挥,为预祝自己的七十大寿举办了第二次的千叟宴。

第二次“千叟宴”的排场相比于第一次就弱了不少了,各地赶来赴宴的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也不足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康熙依旧十分欣喜,还特地从圣恩寺请了一位八十八岁的高僧来当主持人,并让他带着宾客们大吃大喝。

这一次宴席整整持续了三天,期间酒肉供应不断,让一众老人吃得大呼过瘾!

而事后,康熙帝也没有让赴宴的老者们空手而归,在他们临走之际,全部都亲手送给了他们一幅字画。

同时,康熙帝也回首了自己的过往,觉得自己的帝王生涯还算不错,于是,他又给自己写了首诗—《六十一春斋戒书》。

也正是这一次,时年十二岁的弘历亲眼目睹了祖父的盛况,当时便在心里埋下了一颗记忆的“种子”!

在公元1785年,时年七十五岁的乾隆皇帝弘历已经登基五十年了。

此时刚好恰逢乾隆的元孙出生,五世同堂,无比欢喜的乾隆帝想起了祖父康熙当年举办千叟宴的盛大场面,至今依旧历历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同样的大手一挥,在乾清宫重新开办了一次千叟宴。

想着自己的年岁和功绩,乾隆帝自觉已经超越了祖父康熙,心里想着:既然要办千叟宴,那当然要比祖父做得更加盛大!

乾隆开办的千叟宴后来也是如期举行,当时的盛大状况也堪称是历史之最!

总计有三千多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老者们齐聚在了乾清宫,而大儒、王孙等也是侍坐于乾隆帝的两侧。

乾隆帝先是让一品大臣和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挨个上前敬酒,然后再让自己的子孙后辈,挨个的向人敬酒。

他还豪气地向在场的老者们大量地赏赐了诗刻、如意、寿杖、朝珠、貂皮、文玩、银牌等贵重物品。

据说,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个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乾隆亲自请他坐到了自己身边,并与自己的贤臣纪晓岚,就老人当场做了一个对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也不愧是个捧哽的,当即对出了:“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乾隆一听,自己说的两个花甲正好是一百二十年,再加上三七二十一个年头,恰好就是一百四十一岁。

而纪晓岚所谓的“古稀双庆”,不就是两个七十再加上一个“春秋”,那同样是一百四十一岁。

纪晓岚对的这个对子堪称绝妙,乾隆帝顿时也是龙颜大悦!

这场盛大的宴会让乾隆帝心满意足,觉得自己的此举超过了祖父,于是又重写了一首《千叟宴》的诗。

虽然最早的《千叟宴》诗出自康熙之手,但如果说是要被人所记住,那还是要多亏了乾隆!

可是在乾隆八十六岁退位之时,当他再次举办千叟宴时,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在公元1796年,乾隆帝为了表示自己对祖父的尊崇,不打破康熙的称帝记录,八十六岁的乾隆明面上宣布了“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退位之时,乾隆却依旧心心念念着一件事,那就是再办一次千叟宴,以纪念这个极为特殊的日子!

秉承着上次的思想,既然要办著千叟宴,那么就一定要办得盛大!

此时的乾隆已经八十六岁了,六十岁的人对于他而言已经算是晚辈了,所以乾隆对于这次的千叟宴特意提高了标准。

此次的千叟宴邀请了各地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预计邀请五千人赴宴。

考虑到七十岁的老人腿脚不便,他们要是都不愿意来的话,到时候冷场就尴尬了!

于是乾隆又下令:所有来参加千叟宴的老人,进京途中的一切开销都由国库承担!

在乾隆帝的盛情之下,这次千叟宴中总计有三千多个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远千里地从各地赶至京城!

在宴会中,刚上任的嘉庆帝亲自带着三千余名老者为父亲乾隆帝贺寿,嘉庆带领着他们跪在地上高呼“万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看到后也是十分欣慰,对老者们也是大肆地赏赐了一番。

同时,乾隆还恩赐参加此次千叟宴中的百岁老者六品顶戴,赐予九十岁老者七品顶戴。

据相关的史料统计:这次宴会共吃掉了一千七百多斤猪肉,数百斤鹿肉,花费金额高达了数百万两白银!

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赋税,也不过才五千多万两白银而已。

盛大的千叟宴过后,赴宴的老者们也纷纷地返回了自己的家中。

可回家没几天后,京中就传来了数位参加过千叟宴老人接连病死的消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死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众多赴宴老人的身故也让乾隆帝有些费解!

为了消除对自己名声的影响,乾隆当即派遣了太医和仵作前往各地去查明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前去调查的人传回来了消息:前去赴宴的老者们,有些是因为在往返途中染上风寒,让他们本就虚弱的身体不堪重负。

而有些则是因为在宴席中吃了太多的生冷和油腻的肉食,导致肠胃出现了问题。

还有的是因为过量饮酒,加上突然几天的暴饮暴食,导致身体状况急剧下降。

正是因为以上这三种情况,使得参加这次千叟宴的七十岁以上的老者都纷纷离世。

原本是一场欢庆的喜事,结果却引发了大量悲剧。

当初举办千叟宴的初衷,也只不过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宣传“孝道”!

或许它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那就是当权者借庆祝某件喜事来拢络人心,显示皇恩!

但话又说回来了,虽然举办这种千叟宴可能有着很多的目的。

但康熙和乾隆所举办的千叟宴,在客观程度上还是达到了“尊敬老人”的目的和效果,让全国上下“尊老、敬老、孝老之风”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可惜乾隆皇帝晚期的攀比心愈重,再加上好大喜功,他不仅将参加宴会的老者年岁提高,而且规模也是越办越大。

最终使得千叟宴的意外频出,使得世人对此议论纷纷,这可谓是典型的“好心办了坏事”!

故事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敬请各位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