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远离自伤,该怎么做?

撰文:野子


1

她的手臂上伤痕累累

小欣是一个15岁的高一女生,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但她最近开始出现反复的自伤行为。半年前,她用钢尺的尖角在手臂上划了一道血印,家人也没发现。

直到上个月,小欣因为和同学发生了矛盾,课间用削笔刀在手臂上深深划下,献血直流,把同学和老师都吓坏了,通知了家长。

小欣的妈妈仔 细检查小欣的胳膊才发现,小欣左手臂上深深浅浅的已有十几道伤痕。

“老师,其实我并不想真的去死……”小欣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向我透露了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小欣的父母一年前离婚了,家庭环境的突然变化让她感到极度的不安和焦虑。她觉得自己被夹在父母的冲突中,无法选择站在哪一方,这种忠诚的冲突让她感到内疚和无力。

此外,小欣在学校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她的理想是将来当一名医生,所以她必须选择理科才能报考医学类专业,但小欣的化学成绩一直不好,她担心因为化学的拉分让她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但选文科,她又不甘心……

所以小欣常常处于矛盾焦虑之中,上课经常走神,她不知道如何适当地表达和处理这些复杂的情绪。她尝试过与朋友和老师交谈,但感觉自己的问题太复杂,别人无法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欣感到越来越孤立和绝望。

小欣开始自责,觉得自己太笨,也不够勤奋。家庭的破裂也让她感到自卑。这种自我价值的贬低导致她开始通过自伤来惩罚自己。

每次用锐物划伤自己时,小欣感到一种扭曲的“解脱”,仿佛通过肉体的痛苦可以减轻内心的内疚感。

在一个看似失控的环境中,自伤成为了小欣试图恢复控制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控制疼痛,她感觉自己至少还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感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伤行为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小欣发现,尽管自伤带来了短暂的缓解,但她很快又会感到需要重复这种行为来应对持续的情绪压力,自伤逐渐“上瘾”。她知道这种行为“不正常”,却控制不住,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改变……

小欣告诉我她并不是真的想死,但她为什么会一次次实施这种危险的自伤行为呢?

2

危险的“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

小欣的行为,是一种NSSI,指的是个体故意对自身造成直接伤害的行为,如切割、燃烧或击打,但并不带有结束生命的意图。

这种行为在青少年和年轻人群体中尤其常见,据报道,NSSI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率约为17.2%,在年轻人中为13.4%,在成年人中为5.5%。

NSSI通常与情绪调节困难、心理压力或其他心理问题有关。

以下是NSSI的一些行为特征及其潜在危害:

行为特征

多样性:NSSI包括多种形式,如切割、灼烧、击打自己、抓挠皮肤、故意阻止伤口愈合等。

重复性:NSSI往往是一个重复发生的行为,个体可能会周期性地或在特定情绪状态下进 行自伤。

情绪调节功能:NSSI常被用作应对压力、焦虑、抑郁、愤怒或孤独感等负面情绪的手段。

内在动机:个体可能通过自伤来表达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情绪,或作为一种内在的沟通方式。

隐秘性:由于社会对自伤行为的误解和污名化,个体可能会隐藏自己的自伤行为,避免被他人发现。

危害

身体伤害:NSSI可能导致感染、疤痕、慢性疼痛甚至严重的身体损伤。

情绪问题:虽然NSSI可能暂时缓解情绪痛苦,但长期来看,它可能加剧情绪问题,如抑郁和焦虑。

社交影响:NSSI行为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关系中遇到困难,感到孤立和被误解。

长期心理影响:NSSI可能会成为一种难以打破的习惯,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模仿风险:在某些情况下,看到他人自伤可能会导致易受影响的个体模仿这种行为。

了解NSSI的行为特征和潜在危害对于预防、识别和治疗这种行为至关重要。很多家长和青少年本人,对NSSI的行为警惕性不高,觉得只是“一时想不开”或“偶尔情绪冲动下的过激行为”。

但其实NSSI并非简单的冒险行为,它涉及有意的身体伤害,并可能导致多种负面后果,包括认知障碍、人际关系问题、暴力犯罪及危及生命。

这种行为也是一种无声的呼救。青少年可能觉得无法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需求,因此选择用这种方式来向他人传达他们的困扰。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沟通和表达方面的困境,以及对关注和理解的渴望。

所以一旦出现NSSI行为,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为受到影响的个体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发展出更健康的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

3

远离自伤,你可以这样做

在小欣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NSSI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是复杂的,包括情感困扰、应对机制的缺失、自我惩罚、寻求控制感以及行为的上瘾和习惯性。

为了帮助像小欣这样的个体,需要综合的心理干预,包括提供情绪支持、教授健康的情绪调节技巧、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等专业的心理干预措施。认知行为疗法(CBT)、辩证行为疗法(DBT)和接受承诺疗法(ACT)等方法已被证明对改善情绪调节能力和减少自伤行为有效。

我整理了以下几条应对策略,以期帮助像小欣这样的个体找到更健康的应对方法,减少自伤行为,并促进他们的整体福祉。

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这是一个涉及认知、行为和情感多个层面的过程。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个体在出现自伤行为时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1)认知重评:

学习识别和挑战消极的思维模式。当脑海中出现“我一无是处”这样糟糕至极的念头时,及时喊停,思考一下“我对自己的评判公正吗?”

用积极的角度重新解释情绪体验。如“考砸了我觉得很难过,这说明我想进步,还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练习接受而不是抗拒不舒服的情绪。告诉自己情绪是流动的,会来也会走,默默地陪伴这个情绪,可以在心里给它打个分,1分最低,10分最高,过半小时后再重新打分,看这个情绪的分值会不会降?

(2)情绪意识:

通过写“情绪日记”来追踪和识别情绪。写完后用两种颜色的彩笔标记正向和负向情绪,当你用“审视”和“观察”的眼光去追踪情绪的时候,会让你有所觉察和改变。

(3)情绪表达:

通过绘画、写作或音乐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表达情绪。

与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分享感受。参加支持团体,与经历相似的人交流。

安全计划

与个体合作制定一个安全计划,包括识别自伤的前兆、提供替代性应对策略,以及在危机时可联系的支持资源。这有助于在自伤冲动出现时,个体能够采取更安全的行动。

(1)替代行为策略

当自伤冲动出现时,寻找替代自伤的健康行为,如挤压冰袋、画画或撕纸等。

在经常自伤的身体部位(如手臂、手腕处)戴一个橡皮圈,用弹痛皮肤的行为代替习惯性危险自伤。

(2)安全行为清单

制定一个应对卡片或清单,列出在冲动来临时可以采取的安全行动。

(3)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自伤冲动难以控制,付诸行动前先考虑寻求专业危机干预,如拨打心理热线电话或紧急医疗帮助。

自我照顾

确保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定期的运动。定期进行放松活动,如瑜伽、冥想或深呼吸练习。

跟踪和评估

NSSI的治疗和干预需要持续的跟踪和评估,以确保治疗计划的有效性,并根据个体的进展进行必要的调整。

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个体减少NSSI行为,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增强社会功能,并最终改善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

重要的是要记住,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干预策略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NSSI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体共同努力来理解和应对。

通过提高对NSSI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我们心理工作者可以为这些个体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愿每个人都能远离自伤,身心健康地度过每一天。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识?

无需下载即可在线查看~

本文来源: 心理专家说

责 任编辑: 老豆芽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