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药物减重会反弹?“一劳永逸”的减肥法究竟是否存在?

撰文:刘可、晓丽

“肥胖”是当下热议的话题,有关减重的方案也在不断更新。在众多的减重药物中,以降糖药身份“出道”,以减重效果“出圈”的肠促胰素类药物,如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激素(GIP),大家一定不陌生。它们不仅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而且在减重领域也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STEP系列[1-6]、SURMOUNT系列[7-10]等多项研究表明,这些药物的减重作用显著,有望为未来的肥胖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但是,近期也有部分研究显示,使用这些肠促胰素药物减重,一旦停药,体重可能会反弹到原来的水平,甚至更高。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虑——

停药反弹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是否意味着药物减重方案不可取?

如何科学、持续地减重?

对此,医学界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邹大进教授,分享“减重锦囊”,对减重反弹相关话题进行答疑解惑。

锦囊一:各种方式都会反弹!需理性看待

临床现有减重手段多为生活方式干预、手术、药物等。邹大进教授指出:“体重反弹,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不仅药物治疗会反弹,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弹。”

生活方式干预是最常见的减肥手段,但它也有其局限性。证据表明,饮食和运动会引发反调节机制限制体重的减轻。一项旨在确定代谢适应是否在静息代谢率(RMR)水平与达到减肥目标的时间相关性研究中显示,受试者减重后有明显的代谢适应(p=0.002)。代谢适应可能会延长减重到目标体重所需的时间[11]。

“生活方式干预带来的减重效果不尽如人意,第一是难以达到设定的减重目标,第二是即使成功达到了减重目标,不长期维持饮食、运动习惯,仍然会反弹。”邹大进教授认为,“要单纯依靠生活方式干预来长期控制体重,几乎是奢望。”

即使使用代谢手术治疗,如胃切除术、Roux-en-Y胃旁路术等,也并非一劳永逸。邹大进教授指出:“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术后的两三年内,都会出现体重反弹。”研究发现,尽管很多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能够短期维持理想的体重,但部分患者(10%~50%)术后减重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体重增加[12]。

在深入了解其他减重方法同样存在的反弹现象后,再来看待药物减重的反弹问题,似乎它就不再显得那么令人恐惧,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了。

Step 1扩展研究显示,停用Semaglutide一年,受试者平均体重恢复11.6%,净减重为5.6%,心脏代谢变量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1]。

Step 4研究显示,Semaglutide治疗20周后改用安慰剂导致体重恢复6.9%,而在68周连续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后体重减轻7.9%[4]。

SURMONT-4研究显示,使用Tirzepatide36周,平均体重减轻了20%,转安慰剂组一年后,体重增加了初始体重的约14%,反弹量超过了减重量的一半[10]。

锦囊二:肥胖是慢性病,抵抗慢性病必须做好长期准备!

既然停药后体重反弹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那是不是意味着减肥需要坚持很久很久,甚至一辈子用药?不想体重反弹怎么办?如果长期用药控制体重,对身体有没有危害?

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邹大进教授强调:“首先要明确一个认知——肥胖是慢性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等疾病一样,是一个需要与之长期斗争的慢性病。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来维持正常血压,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持续用药控制血糖。血压、血糖等正常后,如果不继续加以控制,很有可能会反弹。在这些疾病状况下,长期用药带来的获益,远大于用药带来的生活不便。

肥胖也是如此,需要长期控制,而非短暂地用药控制后就一劳永逸。邹大进教授指出:“肥胖患者需要终身治疗。无论是选择药物还是手术治疗之后,都需要长期配合生活方式的强有力干预,例如每天适量运动、适量进食,才能做好体重的长期维持。”

然而,生活方式的调整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药物的使用可能是短期内控制病情的有效手段。那么,长期用药是否会带来危害呢?对于这一担忧,邹大进教授认为:“STEP与SURMONT系列研究显示,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肠促胰素药物不良反应大多为胃肠道反应,且多为轻到中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整体安全性良好[1-10]。对于这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安全性,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锦囊三:控制体重调定点,或可改善反弹现状

为何减重后体重反弹如此寻常、难以避免呢?

邹大进教授介绍:“其实,这与我们身体的‘体重调定点’密切相关。简单来说,当达到一定的肥胖程度,身体中便有了一个‘调定点’,一旦体重下降,这个‘调定点’便会努力将体重调回到原来的数值。这导致能量代谢产生抵抗,消耗降低。一旦治疗停止,食欲便会大幅反弹,进而导致体重反弹。”

体重调定点由下丘脑管理体重的中枢区域调节。当体重增加时,这个调定点会相应地上调至一个较高的水平,导致人们每次进餐都倾向于吃到这个点才会感到满足。一旦调定点上调,稍微减少食量便会感到不适。“根据临床经验,想要将体重调定点下调,需要经历两三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邹大进教授说道。

一旦调定点回到正常极限,人们便会更容易感到饱腹和满足,对食物的欲望也会相应减少。然而,对于肥胖者来说,由于调定点的驱动,他们常常觉得不吃到一定程度就不快乐,因此减肥对他们来说总是明日之事,而享受美食则是今日之需。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抵制食物的诱惑。

更为严重的是,当调定点失调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出现食物成瘾症。这类人在不进食时会感到极度不适和抑郁,而进食则会带来极大的快乐。食物成瘾症患者的调定点比一般人的更高,病情也更加严重。

邹大进教授指出:“当体重成功下降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实现长期管理,确保在调定点下降后能够安全停药。然而,目前我们仍在对调定点下调后的临床表现进行深入研究,尚缺乏充分的长期研究证据来证实这一点。不过,就像2型糖尿病,过去曾经认为这些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或注射胰岛素,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观点开始认为糖尿病可以得到停药缓解。对于肥胖,我们同样抱有这样的期待。希望未来通过深入研究体重调定点,发现更多能够缓解肥胖的治疗手段。”

一旦肥胖得到缓解,体重调定点将保持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体重也将随之保持正常。邹大进教授分享:“因此,我们不必灰心,现阶段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体重进行长期管理,首先把体重降下来,然后探索各种方法以维持体重的稳定。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将能够找到将体重调定点调整至正常体重范围的有效方法。”

小结

不论是生活方式干预、手术还是药物治疗,减重后都可能出现反弹现象。这与身体的体重调定点密切相关,一旦体重下降,调定点会努力将体重调回原状。因此,减肥需要长期准备和坚持,配合生活方式干预,而非短暂用药。肠促胰素药物+生活方式干预的方案,有助于长期维持体重在正常状态。目前研究正在探索调定点下调的方法,以期实现体重的长期稳定。

更多肥胖、减重的精彩内容哪里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打开/下载医生站APP,进入肥胖专栏,即可学习更多内容~

参考文献:

[1] Wilding JPH, et al. N Engl J Med. 2021;384(11):989-1002.

[2] Davies M, et al. Lancet. 2021;397(10278):971-984.

[3] Wadden, TA, et al. JAMA. 2021;325(14):1403-1413.

[4] Rubino D, et al. 2021. JAMA. 2021;325(14):1414-1425.

[5] Garvey WT, et al. Nat Med. 2022;28(10):2083-2091.

[6] Rubino DM, et al. JAMA. 2022;327(2):138-150.

[7] Jastreboff AM, et al. N Engl J Med. 2022;387(3):205-216.

[8] A Study of Tirzepatide (LY3298176) in Participa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Have Obesity or Are Overweight - Full Text View - Clinicaltrials.gov (Accessed April 19, 2022).

[9] A Study of Tirzepatide (LY3298176) In Participants After A Lifestyle Weight Loss Program - Full Text View - Clinicaltrials.gov (Accessed April 19, 2022).

[10] https://www.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4657016 (Accessed April 19, 2022).

[11] Martins C, et al.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22 Feb;30(2):400-406.

[12] Karmali S, Brar B, Shi X, et al. Weight recidivism post-bariatric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J]. Obesity surgery, 2013, 23: 1922-1933.

责任编辑:冯梓莹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