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初,中美两国元首通话,拜登总统表示,希望安排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中方表示欢迎。

20天过去,布林肯果然来了。

一句话,就是拜登希望布林肯来,中国同意,于是以邀请的方式让布林肯来。

但我们发现,布林肯的飞机抵达中国后,和之前的老太太耶伦一样,没有鲜花,没有红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来接受教训还是来吵架的,不好说。

他来的时间很微妙。

昨天,拜登签署了高达950亿美元的一揽子对外援助法案。

其中,涉及中国的有包括80亿美元的《印太援助附加法案》,同时还有一个《伊朗和Tiktok制裁法案》。

美国基本是说一套,做是另一套,这就是中美关系的现状。

布林肯这么一来,是不是来受领“终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的石头,就不好说了。

我们发现,中美关系有一个怪现象就是,只要来华的美国高官一回去,就会有相应的一轮制裁。耶伦回去有,那么布林肯访问回去会不会又有,就很难说了。

特么,不让他来,行不?

中美是世界最大和第二GDP国家。

中美之间几乎做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但自从啥都懂的商人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基本是急转直下。

特朗普是直接把之前的中美伙伴关系,定义为竞争关系。

2017年,特朗普政府在首次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中,用“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国家”定义中国,由此正式拉开大国竞争的序幕。

当特朗普下台,老拜登上台后,我们寄予很大希望。

毕竟,他2011年在北京餐馆用餐的画面,让大家认为他不管怎么说,肯定比特朗普强。

他基本把特朗普在位时的四分五裂的盟友关系重新拴在一起。因为俄乌战争,又把差点“脑死亡”的北约搞得满血复活了。

拜登比啥都懂,最喜欢说“如果我是总统……”的特朗普强得不是一点半点。

特别在对中国问题上,他态度很坚决。

2021年3月,拜登在上任后的首场记者会上说,“中国超越美国的情况永远不会发生”。

2023年8月,拜登在《通胀削减法案》通过1周年仪式上说,“给我举一个美国想要完成却失败了的例子,给我举一个我们历史上的例子,一个都没有。”

美国已将美中关系定义为竞争关系,且美国永远不会接受“失败”、不会甘于“屈居”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被特朗普说成“老年痴呆”的拜登,哪点痴呆?

当然作为拜登政府的国务卿,布林肯好像对中国也不太友好。

布林肯本人数次公开称中国为美国“最大战略竞争对手”“21世纪最大地缘政治挑战”。

拜登上任之初用“竞争、对抗、合作”三分法定义美中关系,后来又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布林肯将其修正为“投资、结盟、竞争”。

只要把你定位为“竞争对手”,那基本就是对抗了。

有专家说,中美存在比如芬太尼的问题,两国人员交往的问题,学生的交流问题,过海关的人员待遇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小问题,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其实,中美问题的症结就是台湾问题。

美国一方面重申遵守一个中国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但他和台湾又有《关系法》打底,台湾问题无法解决,中美关系就根本无法解决。

现在,中美关系中又冒出一个俄乌战争的问题。

美国认为,中国暗自给了俄罗斯很大的支持。把中国列入支持俄罗斯的国家行列,这就比较恼火了。

因为此事,中国不但和美国,就是和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关系都很糟。

中国不是俄乌战争的当事国,咋就这样了呢?

目前中美关系都能这样了,布林肯显然不是来接受教育的,那肯定是来交底和警告的。

相互试探,拿到相互谈价的砝码,或许就是布林肯的唯一成效。

中美关系,布林肯来应该效果不大,即使拜登亲自来也就那样。毕竟,美国还有参众两院的议员在审议各种法案。

中美关系与其走民众路线,还不如走议员路线。

在美国参众两院有议员帮咱说话才行啊。

任何两国关系,政治关系都必将影响两国经济,没有那种两国政治关系差,经济交往却火热的现象。

布林肯来,感觉中美两国都勉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来或不邀请,那么显得不大气。

来,又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反而搞得大家都难受。

这就是中美关系现状。

布林肯来能取得啥成果,是落寞之旅还是落幕之旅,回去后两国关系又会怎么样,嗯,只有四个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