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道还没能复制奈雪的IPO故事,就准备跌破“股”底。

4月23日,新茶饮上市第二梯队中的茶百道(2555.HK)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7.5港元/股,而港股当前市况低迷,茶百道募集25.86亿港元已成为今年港股市场募资规模最大的IP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最热的关键词,要数上市首日令人大跌眼镜的股价表现,被网友戏称上市一小时跌没3年净利润。

开盘伊始,茶百道股价便低开10.06%,随后更是一路走低,跌幅一度逾38.29%。截至当日上午收盘,市值仅剩164.9亿元。茶百道的表现远低于预期,很大程度上源于新茶饮快速发展时埋下的“地雷”,更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新茶饮市场的信任感下降

01

新茶饮轻视市场,就可能被市场反噬

茶百道的老家在“奶茶都会”成都,起初只是一家奶茶小店,坐落于学校旁边。凭借着创始人的品牌意识,茶百道很早开始了连锁经营之路,但摸石头过河,2008年后数年经营才突破100家。

随着2015年,茶百道获得了红杉资本的投资,才算开始加速扩张。2018年更开始全国加盟模式,该模式沿用至今,2010年后仅十余年间,茶百道已将门店铺到了全国。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23年,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的市场规模为人民币2473亿元,按零售额计,前五大参与者合共占据约40.2%的市场份额。茶百道品牌以约6.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作为小店出身,品牌塑造的过程十分坎坷,对消费者的真正喜好明显调研不够充分

茶百道出道时使用茶叶作为logo并没有充足的消费记忆点,至2016年茶百道瞄准“国风”新茶饮翻新VI,市场一度冷淡。到2018年,熊猫形象的出现才让茶百道搬上台面,随后的VI调整也反反复复被否定,茶百道只好确定熊猫为核心形象,迎合消费者的主观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与品牌形象沉沉浮浮相比,影响力的扩大,对市场的轻视,让原本隐藏在黑暗角落的“陷阱”逐渐暴露。

茶百道在“信息、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方面,可谓是把消费者虐得体无完肤。

此前,工信部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SDK)通报(2024年第2批,总第37批),茶百道(小程序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赫然在列。事实上,不止茶百道,多个新茶饮品牌也因过度索取权限而遭到相关部门点名。该行为本质都是为了获取消费者大数据,进一步快速促使消费者回购。

而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期间,在央视忙着“打假”的同时,湖北经视也更新其报道《315我们在行动》,据该报道,茶百道店员篡改食材有效期标签,以“合规”使用过期食材。

这不是茶百道首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早在2021年9月份时,“茶百道使用过期原材料”便冲上过热搜。且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消费者举报“茶百道奶茶喝出蟑螂”、“茶中柠檬变黑”等食品安全问题。

这也引发了茶百道一次次的检查说明和道歉公告,但消费者敏感神经所希望看到的,是新茶饮能否将食品安全落到实处。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资本,都不可能一直为轻视的态度买单。

02

新茶饮对供应链还需更加上心

茶百道等新茶饮快速扩张的背后是揠苗助长。

资本青睐新茶饮,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高于传统餐饮平均水平的净利率。无论是奈雪的茶、茶百道、蜜雪冰城等等,新茶饮上市梯队都深谙此道,却也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抛开直营模式下奈雪,在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亏损问题仍待长期运营解决。而茶百道与蜜雪冰城都是典型的加盟模式。通过轻资产,向加盟商卖耗材和原材料为收入主要来源,供应链安全是行业公认该模式最难把控的雷区之一。

但茶百道与蜜雪冰城区别在于,蜜雪冰城拥有自建供应链,而茶百道起初需要向第三方进行采购,本质上赚的是差价。

蜜雪冰城以低线城市为主,销售的饮品食材中约60%为自产,其中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正因如此,蜜雪冰城的价格竞争力极其突出,在三四线城市的覆盖率极高,门店数量超过3万家,渠道规模远大于茶百道。

而茶百道则要从其他供应商那里采购各类原材料与包材,再转手卖给加盟商赚差价。其中,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接近40%以上。对比之下,茶百道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上短板非常明显,对上游资源掌控能力有限,“供应链安全”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茶百道招股书可以看出,茶百道近年来的采购成本不断上升,使其利润率逐年下滑,核心问题还在于对上游的供应链把控力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资本更加理性,新茶饮的风吹得很慢

这或许也是一个重新审视和调整的机会。

如今上市首日的表现为整个新茶饮市场敲响了警钟——投资者对于新茶饮市场的信心正在大幅减弱。

新茶饮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趋势,仍能看到一定的市场空间。然而,发展过快、沉淀不足、盲目追求资本游戏都成为新茶饮的发展掣肘,原本的蓝海一说岌岌可危。

今年初以来,新茶饮赛道的开店数量已明显放缓,竞争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我国现制茶饮店行业规模在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5.2%,2024年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对于大笔投资,资本愈发冷静。2023年全年,只茶百道拿到了1笔亿元以上的融资,其它公开披露的融资事件中,几乎仅是千万元级别融资。

投资者抛弃“新茶饮概念”,更多在于消费者对于品质、口感、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变化太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任何一家新茶饮品牌能够持续地保持差异化优势

新茶饮品牌的内卷才刚开始,不争则死,但抢消费者、抢加盟商、甚至是抢跑上市也仅是苟延残喘,新茶饮概念第二股还未上岸就已死在沙滩上,后来者的机会还有多少?

回归冷静和理性,投资者看中的,仍然是长期效益,但这却也是新茶饮概念股如今最欠缺的资质之一。

参考资料:

《茶百道撑起港股年内为止最大IPO》界面新闻

《年内最大,首日破发》 上海证券报

《茶百道懵了!上市第一天就跌30%》深水财经社

《新茶饮第二股,上市一小时跌没40亿》风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