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小*书,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书,侵删

每次回老家都会感慨,当我们还在为自己在外闯出一点点小小的名堂而沾沾自喜时,

留在老家地级市/县城体制内的同学,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工资多少无所谓,所赚即所得

譬如我妹,父母事业单位工作,大学毕业就考回老家三线城市体制内,进了自然资源与规划局

前两年结婚,又嫁入一个本地门当户对的公务员家庭,男方体制内,税务局父母也是体制内退休。

一毕业家里就出首付买了房,用自己的公积金还贷,每个月还完贷款还有结余。

男方也是同样的情况,毕业工作后家里给买了单位定向开发的商品房,公积金覆盖贷款绰绰有余。

双方父母都是体制内,早年父母、公婆单位都分了房,也就是说,口加起来至少有六套房...

还不算早几年攒钱买下来的门面。

父母“一碗汤的距离”,饭有人做,娃有人带

由于城市小,所以双方小家庭和父母住得很近,相互照应起来也很方便。

平时不想做饭就去父母家吃,这家吃腻了去那家,两家都吃腻了就出去吃点新鲜的换换口味,

反正从来不用为柴米油盐、家务、做饭等琐事操心。

去年生了孩子,双独生子女家庭的第一个娃,双方父母都宝贝得不得了,抢着带,

把一岁多点的宝宝宠得很傲娇,每次换尿不湿都要指定自己中意的人选

哪天谁让宝宝不高兴了,换尿不湿的光荣任务就落在了另一个人头上...

拿三线工资,过一线生活

小俩口日常除了工作以外就是吃吃喝喝到处游玩

电影院有新片上映了第一个买票去看,哪里的网红餐厅开业了第一个去打卡,

周末周边游,长假全国各地游,

还在三亚买了度假房,过完年就飞去了三亚。

由于没有房贷负担,双方父母退休金也高,养娃几乎老人全包,所以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人家可支配收入充足啊,

表妹二十几岁就开始用腊梅,这次回家说要换莱珀妮

让还在抠抠索索发了年终奖才舍得买套黑白绷带犒劳自己的大表姐我羞愧不已。

图源:小*书上安逸的三四线城市生活,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书上安逸的三四线城市生活,侵删。

年少不知老家香,直到家乡变他乡

看了他们的生活,让大学毕业就在外工作、安家,一切全靠自己搞定的我觉得,人家这才叫生活啊!

怪不得表妹也是30+的孩子他妈了,看上去还像没毕业的小姑娘,皮肤吹弹得破,皱纹一丝也无,

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脸上全是加班熬夜连医美也无法掩盖的疲惫与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自己搞定,另一半自己找,孩子自己带,既要操心职场宫斗、升职加薪、中年危机

也要和另一半分摊柴米油盐、洗衣做饭、清洁家务,还得肩负起养育下一代、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

时不时还得为“孩子没人带”、“老人要看病”、“家里要换房”这类事情操操心...

正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图源:小*书上安逸的三四线城市生活,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书上安逸的三四线城市生活,侵删。

当年“小镇做题家”我也是有机会回到家乡进体制内的,

奈何年轻气盛,觉得家乡的小庙盛不下我这尊大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乡的天地太狭窄,毅然决然选择在外拼搏。

人到中年才逐渐接受自己就是一普通人这个现实,可惜时光一去不再来,机会一去不复返,

只能硬着头皮打怪升级刷boss,关关难过关关

实在过不去了就把武器一扔,把头埋在沙坑里做鸵鸟状,躲得一时是一时...

啊,小镇做题家就是如此自负自傲,又如此纠结、如此脆弱,如此缺乏自知之明的一群人。

远方不只有诗和田野,眼前也不尽是苟且

(以下为强行挽尊)

那么,假如回到多年以前,摆在眼前的那道选择题“回老家,进体制”“在外拼,搏一搏”,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答案依然是"YES”

人生就是如此,所有的路,只有自己走过了才知道,所有的苦,只有自己吃过了才知道,所有的选择,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

假如当初选择了回老家体制内,就会羡慕在外闯荡的同学生活多姿多彩,

羡慕他们遇到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人生有更高的上限

羡慕他们的下一代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广阔的见识。

人生永远没有最好的选项,只有最合适的选项。

既然改变不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接受它。

图源:小红书上安逸的三四线城市生活,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小红书上安逸的三四线城市生活,侵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我们看别人的生活时,总是带着距离的滤镜。可把镜头拉近了看,远方也不只有诗和田野,一样有生活的苟且。

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眼前的苟且中,尽量挖掘出一些些诗意。

一朵清晨迎着太阳摇曳的花儿,一棵带着露珠寸寸拔高的小草;

一顿不经意间发掘到的美味,周末一个睡到自然醒的懒觉孩子一个纯真的笑容;

工作中完成一个任务后片刻的松弛和成就感客户的肯定公号粉丝的暖心留言...

都是幸福感的源泉。

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少看看自己没有的。

生活的苟且,既然无法逃脱它,那就享受它。

把眼前庸常的日子,过成诗与远方,或许正是我们每个人既贫瘠又丰盛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