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四大野战军司令的关系很有趣,一方面要时时收缰,防止跑偏,一方面还要尊重一线指挥员,以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表现在指挥行动上,就是既有夸奖、鼓励、加油打气,也有批评、训斥。比如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经典片段,东野不肯立即南下攻锦,毛主席气得说让东野一号到军委来,他到前线去。一旦打得好,又会不吝美词地大加表扬。

四大野战军首长大多有过这种待遇,但唯独粟裕例外。我们且看看几位的不同处境。

一、对彭总:不管打得好坏,一律多表扬

我们所说的批评、表扬,考察的依据基本是《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所载,毛主席与野战军首长往来电报,时间起自1945年底,终至1949年10月,即解放战争的主体阶段。

电报是那个年代传递信息的最快渠道,因为使用条件有限,而且编码、解译很麻烦,不像现在微信、电子邮件想发多长发多长,电报都是惜字如金,所以要从电报里看到大段大段的批评和表扬很难,只能从极短的字句里观察对比出表扬和批评的意思,这一点需要提前提醒各位看官。

毛主席对西野总体上持鼓励态度,不管打得好打得坏,我们在中央军委致西野或彭总个人的电报中,几乎全是表扬,当然也批评过个别野战军领导,或者表达过不满,包括后来中央不得不分两部分离开陕北,事实上承认了对西北战况的无奈。

即使这样,毛主席仍是鼓励的多,批评的少,为什么呢?彭总打得最好吗?不见得。西野并没有靠自己最终解决西北,甚至连陕西省都没有全部解放。后来是靠华北十八、十九兵团转入一野序列,才完全取得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

西野还打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仗,比如西府陇东战役,因为指挥上的疏忽,以及新编成正规军的部队打得不好,彭总本人一度陷入胡马联军的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西野是四大野战军包括华北野战部队在内,各家对比,人力、物力、敌我对比等方面全都落后。彭总领导的是原本担负陕甘宁警戒保卫任务的部队,后来逐次加入西野的老晋绥军区部队,论质量和作战经验,也远不如其他几家野战军。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里实力有限,打不出其他战略区气势恢宏、动辄歼灭几万人乃至十几万人的大仗。

陕甘宁的条件也极差。东北地大物博,民国时代是全国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山东人口稠密,人力物力相当充足。中原野战军所处之地,亦是河北、河南人烟最稠密之处。陕甘宁边区地处黄土高原,人口稀少,原本全区只有150万人口。胡宗南侵占延安后,全区仅余90万人,根本支撑不起规模太大的军队。

这么艰苦还能坚持下来,维持存在就是胜利。彭总充分发挥他敢打硬仗恶仗、条件愈艰苦越能发挥功力的作风,把胡宗南磨得无可奈何,磨得主动退出延安,磨得一步步退往关中和陕南。您说,换了谁,还忍心不鼓励彭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