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为6.96万份,美国提交的数量为5.57万份,中国第一,美国第二,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这是中国连续第三年超过美国,值得祝贺。但是,很多人就此认为,中国的创新实力已经超过美国,这又属于重大误解。

误解的背后,是因为没有看到,中国专利领域的虚胖问题,更没有看到,我们有些专利部队实在太过拉胯,狠狠拖了我们的后腿。

中美的专利都主要来自三块,企业、科研院所和大学。中国方面,企业的转化率将近50%,科研院所11.3%,大学仅有3.8%。美国的情况很有意思,企业、科研院所和大学,基本上都是50%左右。如果单独把双方大学的转化率拎出来比较,美国是中国的13倍,差距极为惊人。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企业主要是国企,专利转化率也很低,但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基本赶上了美国水平,然而,中国的科研单位和大学基本没有被纳入改革,他们都还在原地踏步,并保持着原有水准不变。

企业方面的情况,究竟如何呢?这两天,人大商学院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重点对比了中美双方平台企业的专利技术情况,我认为这是双边最有竞争力的两支专利特种部队的比较,值得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显示,谷歌、亚马逊、Meta这些美国平台企业,差不多2010年开始展现专利规模优势,但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腾讯、阿里、小米、百度等企业开始奋起直追,在AI、区块链、工业互联网、量子信息等等关键数字技术领域,缩小了与美国企业的差距,甚至一度变得非常接近。包括“专利累计他引次数”这种代表专利质量的核心指标,腾讯、阿里基本上进入了全球第一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也许会有人会觉得,从2022年末ChatGPT诞生起,中美之间的科技差距好像重新拉大了。对于这个观感,我只能说存在一个惊人的巧合现象,那就是从2022年开始,中国平台企业的追赶速度开始放缓,个别企业的研发投入甚至出现明显下滑。这里的原因,想必各位懂的都懂,就不细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只要国家能够坚定不移地支持大型平台企业放手投入,去研发、去探索,那么,这个追赶趋势很快又会重新起来,这一点,要对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对企业家们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