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人民法院太村法庭下辖工业园区中企业较多,涉企纠纷多,处理难度大,涉及人员多。太村法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抓前端治末病”的思想理念,牢固树立将矛盾纠纷“预防于早、化解于小”的工作理念,主动将工作职能前移,“企业自调+特聘调解员专调+管委会协调+法庭联调”的涉企业纠纷多元解纷机制,有力护航企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实“四定”,划类型明职责。通过对涉企纠纷归类,预判纠纷等级,确定工作专班及其职责,让当事人有处可寻、事有人管,牢牢将纠纷稳控于园区。

定类型。根据法庭近年来受理案件类型,将涉企业纠纷归纳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追索报酬类,如劳务报酬、劳动工资、追缴社保等,第二类为伤害赔偿类,如工伤、提供劳务受害、打架等,第三类为合同纠纷类,如买卖、承揽、运输、股权转让等,第四类为工程纠纷类,如工程施工、设计、维修、装修等。

定等级。根据形成纠纷人数、金额、影响程度,划分为简易、普通、复杂、重大四个等级,以便及时确定调解介入力量及资源。

定工作专班。根据四大纠纷类型,法庭联合企业、特聘调解员、管委会组建涉企纠纷化解专班,下设涉企调解中心及四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法官或法官助理+企业自治员+管委会协调员+特聘调解员”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职责。涉企调解中心负责摸排纠纷、吹哨预警、对纠纷进行分类定级、统筹纠纷化解进度。四个专项工作小组组长由法官干警担任,专项推进该类纠纷协调、化解。企业自治员负责纠纷摸排上报,并负责所划片区内的简易类纠纷;特聘调解员与管委会协调员、企业自治员共同处理普通类纠纷;专项小组全体组员联合处理复杂类纠纷;重大类纠纷由法庭协调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与工作专班成员联合化解。通过“四定”落实主体责任,确保纠纷发生后24小时内响应,随时接待群众,就近处理,充分做好思想疏导和情绪稳定工作,确保小事不出园区、大事不出镇。

抓住“三明”,知起因明经过。纠纷发生后,由调解中心指导工作专班人员主动出击,积极到场开展调查活动,找准症结,理清调解思路,确保说事有据。

以“听”明诉求。通过“当面听”,了解纠纷起因和各方基本诉求;通过“分别听”,摸清纠纷背后成因及可能涉及的关系人、见证人;通过“多方听”,找见证人、相关人还原事情经过和双方争执的真实意图。

以“看”明现状。针对四类不同纠纷,分别着重于查看账务、事发现场、合同履行过程、进度登记、工程质量等,了解事实发生细节,还原事发经过,摸清有无故意欠薪、过失工作、故意违约、以次充好等违反合同、法律规定的情形。

以“查”明症结。通过查看企业工商登记注册情况、经营状况、股东情况、营利情况,工人管理、值班安排、现场录像、工料出入库记录、财务册策等情况,摸清引发纠纷实际原因、产生环节及症结所在,找准切入点。

强化“三讲”,法理兼容化干戈。根据前期摸排情况,听取意见,查看现场,通过“三明”活动充分沟通,四个工作小组高效运转,实现四级多元联调联动,开展“三讲”活动,充分释放工作合力,彻底化解纠纷。

讲法理。调解工作时,针对查明事实,分析法律关系,讲明法律规定,找准法律与事实的联结点,引导双方提出诉求要合法,不能自言自语、坚持己见、偏听偏信,要依法办事、依法说事、依法了事。

讲事理。结合本地民间市场交易习惯、行业惯例,讲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相关行为惯例,对于双方未明确约定的内容,应坚持市场主体平等互利原则,遵循市场交易习惯,不能利用优势地位,通过缩减己方义务或增加对方责任去谋取不正当利益。

讲情理。结合本地风土人情、社会关系,与双方“拉家常、讲人情”,将同乡情、好友情、商会情讲明讲透,让双方少钻牛角尖、多讲格局,少生气、多和气,争取平心静气、顾全大局、就事论事,实质解决问题,不让当事人来回跑路、不浪费时间。通过面对面、背对背、一对一、多对一等多种调解手段,面对不同等级矛盾,分类施治,多元共治,最大程度争取双方讲法明理,打开心结化纠纷。诉前调解仍未解决的,法庭再抓住“五个时机”,利用庭前、庭中、庭后、判前、判后,再次开展调解工作,促进双方和解和自觉执行,最大程度减少企业诉累,节省企业时间,促进企业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