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网上对1931年——1945年日军侵华期间,是否攻占过陕西、福建两省多有议论。

不少人对这两地的抗战史印象模糊,有些人觉得日军并未侵略过那里。

甚至还认为日军侵华期间之所以不攻占陕西和福建,是因为“兵力不足”、“资源匮乏”、“战略价值低”。

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是真的,日军为何不攻占陕西和福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1937年日军借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热河、察哈尔、山东、江苏相继全省沦陷,截至1945年抗战胜利,部分沦陷的省份共13个,其中就包括福建。

按沦陷国土面积来算,福建分别多于贵州、云南。而陕西省则始终未遭日军侵占。

期间发生的大规模正面会战以及主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多集中在华北、华中地区,连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都鲜见以华南、陕西为故事背景。

故而很多人对这两省的战时境况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在提及那段历史时便难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期间,福建省先后有13个县、1个省辖市沦陷,占全省面积的18.5%。

虽然沦陷区多集中在沿海一带,日军看似并未“深入”,但身处敌占区的中国军民遭到残酷迫害,留下无法抹去的创伤记忆。

例如1938年5月10日,日军登陆厦门五通,随即对附近郊区村落展开洗劫,当地村民惶恐之下纷纷抛家舍业逃生,却遭到日军围追堵截。

躲在家中希望能避过祸端的村民也未能幸免,日军在抢夺粮食、牲畜等物资时肆意屠杀村民,事后在凤头海滩挖掘“万人坑”掩埋被害村民的尸骨,企图毁尸灭迹。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处“万人坑”才被发掘,当地政府在遗址旁修建纪念碑以铭记日军在厦门犯下的历史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省会福州市也是饱经风霜。

1940年转运英美援助物资的海外生命线——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中国方面只得加紧利用东南沿海的一些小型港口来转运外国援华军资。

为了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日军于1941年下令针对福建省南部的沿海地区积极备战,并从台湾抽调空军配合精锐的近卫师团部署在闽南。

4月中旬,日军省会福州发动进攻,前后总共投入1.2万兵力,4月21日福州沦陷,但于同年9月被中国军队收复,这130多天里,日军在城内无恶不作。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屡次失利,转而再次计划切断“大陆交通线”,于10月5日再度占领福州。在之后七个多月,日军的残暴尤甚往日。

福州两次失陷期间,300多名市民惨遭杀害。

日军掠夺大量粮食、布匹、牲畜等民用物资,破坏房屋,致使众多百姓沦为难民。

而在整个八年全面抗战期间,福州伤亡总人数更是高达28万余人。

据此来看,日军对福建的侵略活动绝非零星袭扰,该省“独善其身”未遭战火更是无从谈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战略地位上看,福建也并非处于绝对边缘的位置,相反,日军由于自身兵力不足,便将很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闽浙沿海地区。

企图通过收缩兵力控制沿海港口,对中国实行封锁,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1941年闽浙地区是日军进攻的主要正面战场之一,福建近海的市、县是不容忽视的海陆转运枢纽。

从受战火破坏的程度上看,福建全省近五分之一的地区受灾严重,日军暴行、百姓罹难,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沉重。

因此若提及抗战期间,福建的战略价值是否被日军方面重视、何曾遭到大规模入侵,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那陕西省始终并未被日军攻破,对于这一点该怎样去认识呢?

首先从当时整体抗战局面来分析。

1937年国民党放弃南京,转移到“陪都”重庆,此后日军虽多次派遣飞机抵临重庆上空进行轰炸,但陆军兵锋却望而不及。

1938年徐州会战,中国军队付出沉重代价,日军亦伤亡惨重(著名的台儿庄大捷便是在这场战役中取得的),此战为中方部署下一阶段的战略防御赢得宝贵的时间。

在之后的武汉会战中,虽然最终武汉失陷,但日军损失近20万兵力,此后失去战略进攻能力,日方企图速战速决的计划宣告失败,抗战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共中央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屏障,同时为抗日全局斗争考虑,积极派遣部队入晋西北与国民革命军共同抗敌。

另一边日军在太原即将陷落时就早早地做好进攻陕西的打算,于1937年11月7日首次炮轰潼关,并逐渐聚集在黄河北岸,伺机南渡。

1938年3月7日,日军刚刚占据黄河北岸的风凌渡口,便向潼关凤凰山路段的铁路交通设施展开炮击。

危急关头,四十六军军长樊崧甫奉命率军出华阴进驻潼关,并在关口以北的河岸地区构筑防御工事,战区司令官蒋鼎文反复提请报告,增派炮兵协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与日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以来。战机轰炸、火炮对射、抢渡黄河轮番上演,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军投降。

讲到这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日军的确进攻过陕西,不仅如此,日军进犯所投入的火力还十分猛烈,单举一例足可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