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国内EDA新势力厂商派兹互连举办了线上产品发布会,发布了一款国产自主的EDA软件SailWind,受到行业广泛关注。
成都派兹互连是一家非常年轻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23年7月,成立之初即受到资本青睐,一期总投资达5亿元。2024年1月1日,该公司独家收购了西门子EDA的PADS Standard和PADS Standard Plus软件的源代码及中国区业务。
依托PADS软件的成熟技术和庞大的用户生态,深入挖掘中国电子系统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实际需求,短短几月时间,该公司便迅速打造出国产自主版本SailWind。产品发布会上,该公司董事长柳敏表示,“SailWind的诞生,填补了中国成熟商用板级EDA工具的空缺,也是国产EDA软件自主创新的里程碑。”
成都派兹互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柳敏
2022年8月,美国发布禁令直接把对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限制,从光刻机扩大到集成电路所必需的EDA软件领域。EDA由此进入大众视野,随后华为宣布已在芯片领域完成14nm以上EDA工具国产化,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对EDA的认知。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容易被“卡脖子”的重要一环,EDA国产化的每一步进展与突破都备受业内外关注。此次,派兹互连EDA工具SailWind的发布,无疑会在国内市场激起水花,为国产EDA软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
EDA发展,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处于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最上游,是设计厂商完成芯片设计、代工厂商实现成品率提升的核心基础工具,支撑规模庞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乃至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市场。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我们可以将EDA工具分为数字设计类、模拟设计类、晶圆制造类、封装类、系统类等一系列工具。板级EDA工具属于系统类EDA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称为PCB设计软件,专门用于电子电路设计中电路板布局、布线、验证、生产等工作。
长期以来,板级EDA工具全球市场均由海外供应商Siemens EDA (Mentor Graphics)、 Cadence、Zuken、Altium主导,在中国大陆亦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而这些国外厂商的共同优势即拥有成熟的产品生态及庞大的用户基础。
派兹互连通过收购西门子EDA的PADS系列产品,为国产EDA产品发展打造了一条知识产权来源清晰合法、代码完整安全可靠的路径,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石。
自1986年Gene Marsh创立Pads Software,PADS系列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从一个面向个人电脑的 EDA 工具,如今已成为全球电子工程师广泛使用的专业PCB设计软件。因此SailWind诞生之初即拥有非常成熟的生态体系。
据悉,PADS在中国市场拥有超过15万的授权用户,每年有1.5万的许可证在定期维护,客户广泛分布于汽车电子、通讯、电源,消费类等各应用领域。庞大的用户生态及技术积淀,将直接为SailWind打入本土市场赢得快速晋级券。
据派兹互连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亦拥有完备的本土化生态,成立之初就迅速构建了超过百人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平均拥有15年以上行业研发、应用和销售经验,能够快速提升电子研发工程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并降低研发成本。
成都派兹互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建伟
“SailWind的技术支持不再停留于去解决客户使用的问题,本土研发团队更容易贴近客户需求,能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把客户的需求及时的通过产品定制以及功能的本地化等方式,容纳到产品中为用户使用提供更多便利。”
成功的EDA工具有哪些特征?
我们知道,EDA是立足于计算机工作平台开发出来的一整套先进的设计电子系统的软件工具,是微电子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现代集成系统设计的重要方法。EDA极大地提高了电路设计的效率和可操作性,减轻设计者的劳动强度。
那么,成功的PCB设计工具具有哪些特性?我们的资深工程师做了如下总结:
- 易学易用
- 高效齐全的设计功能
- 出色的数据兼容性
- 准确处理您面临的严峻设计问题
- 经验证的PCB设计、分析和验证技术
- 能有效缩短设计周期
- 完整的3D可视化功能
- 可与MCAD设计环境协同工作
- 可以减少接口,消除人工处理数据,避免数据复制和工程变更传输的错误
当前的电子设计时代给PCB工程师带来了无数的设计挑战。设计周期时间的减少,芯片封装和设计要求的复杂性的增加,PCB形状因素的缩小,先进的封装设计和PCB衬底技术,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以及新的板互连技术都是正在进行的许多技术挑战之一。能够握有一款成熟高效易用的EDA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据派兹互连负责人在发布会上的介绍,SailWind V3.0不仅拥有PADS原有的功能优势,经过本土化创新迭代,针对国内用户的痛点做了诸多功能革新。可以说,该产品一问世就已经是一款成功的PCB设计工具。
例如,一体化的CIS元器件信息管理系统。对于电子设计而言,元器件是基石,每一个设计都是从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开始的。SailWind V3.0版本中,基于PADS原有启动库进行了扩充,提供了约2万颗经过验证的器件库,包括symbol库和封装库,以及元器件基本信息,帮助用户从零快速建立自己公司资源库。
进入PCB设计阶段后,PCB的布局通常会占用70%左右的时间,工程师需要考虑如何进行高效的布局规划及评估工作。派兹负责人还提到,基于市场调研,SailWind强化了自动布局的功能。
在SailWindLayout中,工程师可以通过模块化预布局分析,来提高布局评估效率;同时,自动布局模块,可将PCB上的所有元器件按照电路关系定义为不同模块,实现整个模块的集体移动、旋转等布局操作。通过SailWind软件的辅助,能够帮助设计师“新手快速专业化,高手更加智能化。”
其次,利用SailWind高速自动布线器,将实现PCB设计效率飞升。目前,很多工程师在布线时仍采用交互式或手工布线方式,周期短,负担重。SailWind自动化布线功能将能够帮助工程师提高工作效率。DDR3案例中,只需要3分钟完成119根网络布线、等长绕线,并自动输出等长数据至文本报告。自动化流程可以帮助设计师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和优化中。
对于SailWind自动布线功能的效率验证,负责人表示,“经过我们的测试,整个布线过程,包括规则的设定、规则策略的添加,软件约30分钟即可完成自动布线。同时我们也去邀请了一些布线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做手工测试,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样的一个接口。”
电子系统设计从来都不是单点设计,而是多物理域的设计协同。派兹负责人谈到,“工程师碰到的第一个协同可能是电子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同。以前我们的PCB板做完以后,需要导出一个机械设计文件给结构设计工程师。不同格式的文件传递,无疑会打断我们的设计流程,降低设计效率。”
SailWind实现了与机械设计工具的实时协同设计。当电子设计工程师与机械设计工艺工程师都处在各自熟悉的设计环境中,SailWind能够在后台把两个不同的物理域的设计环境连接起来,做到实时同步。“当你在机械设计里去移动器件,电子设计中会同步进行移动,且两边都能够实时判决移动是否可接受,这是SailWind的机电协同设计功能。”
简而言之,利用SailWind,工程师可以在自己的环境中使用直观的PCB和外壳3D显示 ,以一致和迭代的方式轻松开展协作,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
发布会上,派兹互连充分展示了其新产品SailWind的功能优势及本土化创新,除上述的功能特征外,该设计软件同样支持主流工具软件的自动化转换接口,且具有阻抗计算能力的叠层编辑器。
负责人指出,在SailWind安装包里还内置了完整的设计Demo,包含原理图、PCB、3D模型、元器件信息、Datasheet等相关设计数据和资料,以及规范化的设计文件,供设计者从不同角度了解硬件设计和EDA工具应用。
“EDA的任务就是倾听客户需求,来满足他们在不同应用对产品设计或生态系统的支持。”派兹互连的诞生与发展,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国内企业与工程师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突破,可以预见到,SailWind的问世将成为板级EDA市场的一匹“黑马”,为国产EDA发展带来新动能。
近两年,在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背景下,发展本土EDA产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更加突出。EDA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关键技术,其本土化创新对于提升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至关重要。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可以摆脱对国外EDA工具的依赖,降低技术封锁和供应中断的风险。
国产EDA本土化创新还可以降低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的成本,提高设计和制造的效率。国内企业更加了解本土市场需求和用户习惯,可以研发出更加符合国内市场需求、性能更优越的EDA工具,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同时通过优化算法和工具集成,可以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如派兹负责人所言,“虽然SailWind继承了PADS的成熟技术、庞大用户群和完善的生态。但我们必然不能原地踏步,还要继续向前发展,满足国内电子设计工程师和企业的需求。”据悉,预计年底派兹互连将发布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版本SailWind4.0,真正做到代码重构,及完全国产、自主可控的板级EDA工具。
谈及未来规划,派兹负责人表示,未来两年,派兹互连将陆续上线国产化仿真验证平台及国产领先的电子系统设计集成平台“龙鳞”系统。同时,随着AI在EDA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派兹互连在AI智能化方面也将基于产品功能构建“智能建库,智能布局,智能布线”等解决方案用于提升设计效率与准确性。
派兹互连的标语是“国产领航,互连创新”,我们期待这家本土EDA厂商能够紧密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出更强大的符合本土市场特点EDA工具。我们也期待他们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推动国内EDA产业的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