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三上热搜了,这个确实是有点没想到。

起初我还怀疑是不是有个产品叫叶三,点看一看,果然是她。

跟北京的大雨有关。

叶三的虎狼之词我就不重复了,免得惹麻烦。

顺手翻了翻,叶三最近写的一些微博中有引述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里面的内容。

我有点惊讶,因为在我的心中,叶三是属于很文艺的那一类人,不应该这么关注这些实际的东西。之前看过她写的《九万字》,惊为天人,在国内女作家圈子里,文笔比叶三好的,确实是不多。

她有个公众号,叫“叶三三三”,里面经常写一些关于电影、写作、读书的内容,总之,很文艺,很脱离低级趣味。叶三过去也采访过老狼和五条人,乐评也写的很好。

但是就这么一个骨灰级的文青,却也关心起时事来了,这我倒是没想到。感觉就像看到朴树评论了一条胡锡进。

也许本来叶三就是既关心文艺,也关心时事,虚构非虚构两不误。而我之前只是关注了她文艺的一面,这个也有可能。

但也可能是现实这只洪水猛兽过于明显,让文青们也不得不关注了。

但是不管怎样,我觉得叶三在处理公共议题的时候,犯了一个容易给她带来麻烦的错误,就是她的语言还是文艺的那一套,但是现实却吃不消。

比如同样的技巧,在文艺领域,这就叫灵气,但是到了现实领域,这就是放肆了。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不是叶三的这种语言。这个没有孰高孰低的问题,只是因为,不同的语言适合于不同的语境,仅此而已。如果把一种语言放在一个不合适的语境下,就会冒犯到这个语境的人。

话也只能说到这了,套用韩寒的一篇文章标题,《穿着棉袄洗澡》。对,叶三,你不要穿着棉袄洗澡

估计叶三事件发酵,又会让那些极左的号大做文章了。点开微博,果然看到地瓜熊老六这个急先锋转发了叶三事件的内容。

以我对司马南的了解,他这么一个喜欢抹黑作家艺术家的人,应该也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其实关于北京大雨的事,我觉得安全第一是对的,就应该未雨绸缪,尤其是一些学校,机构,都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各自的行程。

其实何止是灾难来的前几天就要未雨绸缪,在没有灾难的时候,就应该提前准备应对那些潜在的风险。比如检查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够处理多大的雨量,有没有升级改造的必要。

最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天气预报员也很苦恼,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有很坏的天气出现。而最应该担心的是那些远离都市核心区的人,那些生活在乡下、山区的人,灾害天气确实是会对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7月29日,北京门头沟区两人因强降雨失去生命。

整个社会就像一只很大的木桶,洪水涨高的时候,往往是最短的那块木板最先抵挡不住。两年前郑州暴雨的惨相仍历历在目,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特大暴雨的警惕,也要把防御工作做到实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