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茶文化传人 千玄室,来自“静说日本

我们到底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充满仇恨和误解的世界。

当然了,并不完全是夹头粉的错,起码夹头粉不必为许多事件的误读负主要责任。

很多精英阶层的所作所为,更让我觉得悲观。

但是夹头粉实在是社会学中的一个典型人群,充满了战斗欲望的他们却难以避免许多极具常识性的认知障碍。

今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演讲的过程中遭遇袭击,凶手被保镖按倒。

岸田无事,安倍却上了一天的热搜。

安倍被刺的事情,仿佛是昨日才发生的一样。

在仇日人群中,夹头粉或许是冲到最前面的一批。

前些日子,音乐人坂本龙一逝世的时候,也有不少人表示不满,因为国内的媒体,包括官媒在内,对这个日本人报道的太多了。

我不知道,这其中又有多少夹头粉的身影。

我认为夹头粉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审美问题。

今天徐静波老师报道了一篇日本茶文化传人千玄室先生的文章《中国的一片茶叶,为何能成为日本的“道”》。

中国的茶圣是陆羽,是个唐朝人。

但是茶文化流传到了日本,变成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政府表彰99岁的千玄室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在世界各地传播日本文化精神,并通过茶道推进国际文化交流。”

这位千玄室先生还拿过我们南开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根据徐静波的描写,千玄室继承了“‘侘寂’的美学,倡导简约、自然和谦逊,主张在不完美、朴素和无常中寻找美。”

通过茶道,来帮助人们“更好地体会到尊重、谦逊和内敛等美德的价值,以及在平静与和谐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本来,徐静波老师报道的内容是挺好的事,能够激励我们国人要更加珍重我们的传统文化。

千玄室继承的“侘寂”的美学虽然有他的意思,但是中国也有我们自己的茶文化。以“茶”会友,较量一下中日茶艺术家对于茶道的理解,比起互相辱骂、老死不相往来可要文明多了。

近来国内振兴民营经济之风以来,司马南规矩多了。

面对何祚庥院士的连番批评,司马南骂不还口。

司马南避重就轻,为徐静波老师的文章,写了一篇小作文《得道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对于司马南写了什么,他的粉丝不太在乎。我疑心,司马南的粉丝其实也没怎么读司马南的小作文。

他们主要就看司马南的小旗挥向哪边。

夹头粉大致一看,今儿是日本。

懂了,主题就是仇日。就要摩拳擦掌起来了。

一看是讲茶的。一个日本人,还茶道,日本哪有茶道啊。

一位司马南的“铁粉”出来说话了:茶叶很简单,日常生活用品,跟米面粮油一样...”最后还不忘来一句“徐静波你理解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话其实挺能暴露夹头粉的美学素养的。

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茶叶,没有茶文化。

日本茶人千玄室说的那些,都是虚的。千玄室泡的是茶,跟夹头粉在超市里花二十块钱买的茶叶没什么区别。

夹头粉讨厌玩虚的。

相比较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位圣人,孔子和老子。

夹头粉显然更偏爱前者。

但是他们喜欢孔子的,也是孔子所强调的“孝顺”和“等级秩序”。

后来在郭老师的诠释之下,发展成了他们常拿来去教训人的“爹味”。

老子的“道”,在夹头粉那儿太虚无缥缈了。所以他们不大喜欢老子。

而茶道其实本质上也是务虚的。夹头粉厌恶一切虚的东西,以及由此诞生出来的艺术和美学。

由于审美能力的匮乏,所以当夹头粉面对他们理解不了的关于文化和美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会下意识地进行排斥和唾弃。

他们毫无自知却时常做出伤害人类文明的事。

我挺好奇的是,假如徐静波老师看到了夹头粉的质问,他会怎么回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