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山东一支“生产队”社员正在开会。李百军摄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山东一支“生产队”社员正在开会。李百军摄影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父辈经历过的往事,脑海中完全没有概念!合作社、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年轻人也是前所未闻!

但对于40-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半个世纪前的这些往事,在心中永远无法忘记。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人,这些耳熟能详的乡村往事,就像昨天发生一样。

生产队的壮汉,负责推独轮车。李百军摄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队的壮汉,负责推独轮车。李百军摄影

山东沂蒙,出了一位著名摄影家李百军。1976年,当他还是一位21岁的小伙子时,就拿起相机拍摄公社时期的“生产队”。

下面,就一起来回忆一下半个世纪前的往事,看看“生产队”到底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队的大花生,喜获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队长在田间地头开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员们经常吃煎饼和咸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年代的小朋友,已经开始捡柴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生产队女社员,她们同时是女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队有耕牛,还有独轮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队在开会,研究小麦收割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粱秸杆舍不得扔了,可以制作成扫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挑选花生米交公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长带领工作人员考察,准备要收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队社员,随身带着淘粪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队女社员在晒棉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水利工程的生产队女社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队长代表到县里开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队养的黑毛大肥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队存放粮食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劳动再忙,也不能忽略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忙完一天的工作,工作人员在核实工分

以上就是摄影家李百军镜头里,70年代末的中国“生产队”。在那个集体劳动的年代,每天早上村口的大喇叭一响,就风风火火地集体出去,参加生产劳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