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4条简讯 | 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

01

四同治理后,药品价格四大走势

四同药品价格治理接近尾声

4月24日,上海市医药招采事务管理所发布《关于四同药品定额自负价格调整的通知》明确,上海市对四同药品价格进行协同调整至不高于国家监测价。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马来酸阿法替尼片、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吉非替尼片等4月30日起执行调整的后参考采购价。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四同药品的价格治理接近尾声。

关于四同药品价格治理的目的,国家医保局在《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知》中指出:医保部门贯彻中央关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的决策部署。

2023年8月24日,国家医保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013号建议的公开答复中回应,目前,国家医保局正研究完善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挂网机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挂网和交易规则。

四同药品即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四同之后有没有三同、两同,业内也是众说纷纭。

四同之后的药价治理走势

从政策层面出发,从各省药品价格监管的过往历史看,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后可能还有以下趋势:

1、通用名、剂型、厂家均相同的药品价格趋同是必然

同厂家的同通用名、同剂型药品之间执行差比价是必然——包括化药注射剂型相差一倍规格的1.7倍,大容量注射剂和小容量注射剂间价差4.5元,即配型粉液双室袋制剂与小容量注射剂的差额15元,中成药的日使用金额保持一致,以及以化药口服制剂的单粒价格为基准差比等等。

2、药品基准价取全国最低价

国家医保局的四同药品价格治理,治理的是少数企业利用省际间的信息差制定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的部分。本意不是全国必须一个价,国家医保局也认可,省份之间因运输距离、市场规模、交易条件、回款效率等客观差异导致的价格略有起伏。

因此,国家医保局下发到各省的价格明细,区分为监测价和最低价。监测价是药品价格分布集中、中位值等具有代表性的价格;最低价则是2年内的交易价、挂网价,以及部分药品参考集采价格,三者取低值。

现实来看,因为多数省份要求全国最低价挂网,大部分厂家也会统一全国挂网价,这就导致各省挂网的价格基本都是“全国最低价”。

3、通用名、剂型、规格相同,厂家不相同的药品价差1.8倍

1.8倍来源于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集中采购,至于为什么是1.8倍?尚无官方解读。河北省在2021年化学药品的挂网中率先引进集采1.8倍限价规则,当然后面跟随的省份并不多。

在国家未明确统一的政策前,各省对于厂家不同的三同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相同)的价差管理,可能会区分为两个阵营:设定1.8倍限制的和未设定限制的。

这时,如果企业想越过1.8倍上调药品价格,就只能放弃在有1.8倍限制的省份挂网。

4、三同药品(同通用名、剂型、规格)统一医保支付价

干涉交易价格确实存在未能充分考虑市场交易规律的问题。

其实,国谈和集采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国家医保谈判,通过谈判得出医保支付价,即使以后多家企业生产药品转入常规目录,医保支付价格也已经基本形成,如果构成集采条件,可以再通过集采形成基于集采中选价格的医保支付价。

当然,这里原研(参比制剂)的产品如何给出医保支付价,是个难点。

笔者认为,规范不同规格的三同药品差价比,各省挂网价在全国最低价附近波动的局面很快就会到来,同一通用名、剂型、规格药品的统一医保支付价也正在徐徐走来。

仿制药挤水分,降价格;创新药开绿灯,促使用,会是以后药品管理政策的主旋律。

(来源:赛柏蓝)

02

糖尿病用药Top20洗牌

国采席卷10个小类,市场逐渐恢复活力

经历了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胰岛素专项)、第七批以及第九批国采,已有38个糖尿病用药(按产品名统计,涉及27个品种)中标,覆盖a-葡萄糖甙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磺胺类及尿素衍生物、口服复方降糖药、双胍类、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等10个小类,目前仅GLP-1受体激动剂未有产品纳入国采,国采对糖尿病用药市场的“杀伤力”非同一般。

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2013-2019年(国采前)糖尿病用药的销售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2019年首次突破70亿元。2020年第二批国采启动后该类药物的销售额出现负增长,2021年后逐步恢复活力。米内网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该类药物的销售规模涨至74亿元以上,近四年的国采压力已基本抵消。

国采“以价换量”快速改变了畅销小类的排名,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口服复方降糖药3个小类快速成长,已成为了2023年的TOP1、TOP3、TOP5小类。而昔日的冠军胰岛素及其类似药在2023年失去了榜首位置,排名下降1位,市场份额跌至22.60%,为历史最低位。可见,糖尿病用药市场整体活力已恢复,但品类格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10亿品种大涨118%,8个亿级品种跌落神坛

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糖尿病用药市场,2019年过亿品种有17个,其中阿卡波糖的销售额超过了12亿元;2020年过亿品种有18个,2021-2022年的TOP20品种销售额均超过1亿元,这三年均没有超10亿品种;到了2023年,过亿品种有19个,司美格鲁肽成为了新的超10亿品种。

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2021年进入中国市场,随后进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2022年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成为了糖尿病用药TOP4品种,2023年该品种的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元,增长率高达118.63%,一跃成为新的TOP1品种。2024年1月,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片获批进口,成为了国内首款上市的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随着新产品加入战局,该品种的销售额有望继续攀升。

对比2019年及2023年的糖尿病用药TOP20品种,有11个品种顶住了压力继续留在榜单上,除了司美格鲁肽成功封王,度拉糖肽、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德谷胰岛素、恩格列净、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沙格列汀二甲双胍8个品种近几年也是成绩亮眼,挺进了2023年TOP20品种榜单。

近几年口服复方降糖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糖尿病用药市场的份额仅有1.7%,2023年涨至7.5%以上,潜力不容小觑。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在2021年已成为亿元级别品种,2023年分别涨至2亿元、1.8亿元以上,而沙格列汀二甲双胍在2023年也到了9000万元水平,下一个亿级口服复方降糖药或将在2024年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有9个在2019年上榜的畅销品种消失在了2023年的TOP20品种榜单中,涉及8个亿元级别品种,包括了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精蛋白人胰岛素)、格列美脲、赖脯胰岛素、瑞格列奈、地特胰岛素、格列齐特、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2019年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精蛋白人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的销售额分别达到了3亿元、2.5亿元、2.1亿元以上,随后在2021年纳入了第六批国采(胰岛素专项),2022年起3大品种的销售额呈现断崖式暴跌,到了2023年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精蛋白人胰岛素)的销售额仅剩7500万元、赖脯胰岛素的销售额仅剩6200万元、地特胰岛素的销售额仅剩5900万元水平。

2019年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格列齐特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的销售额均在2亿元以上,格列美脲在2020年纳入第二批国采,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在2021年纳入第四批国采。在国采降价压力下,3大品种的销售额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暴跌,到了2023年格列美脲仅剩2300万元、瑞格列奈仅剩4500万元、格列齐特仅剩8300万元水平。

沙格列汀和维格列汀均为DPP-4抑制剂,2019年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的销售额均超过1亿元,维格列汀在2020年纳入第三批国采,沙格列汀在2021年纳入第五批国采。两大品种销售大跌已是意料之中,虽然在2023年恢复了正增长,但沙格列汀仅剩6500万元、维格列汀仅剩1600万元,昔日畅销品种大势已去。

国产品牌逆境奋斗!扬子江、中美华东、豪森“称霸一方”

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糖尿病用药市场,2019年TOP20品牌中国产品牌占5个,2020年国产品牌占4个,2021-2022年国产品牌均占3个,2023年国产品牌回升至4个,进口品牌霸屏的态势依然存在,国内药企在逆势中不断成长,也能“称霸一方”。

扬子江南京海陵药业的依帕司他片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2019年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的销售额接近1.2亿元,是其他糖尿病用药TOP2品牌,2020年起成为该小类的TOP1品牌,随后一直保持领军优势,在2023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15mg/500mg)2019年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的销售额在5900万元水平,2021年突破1.2亿元,2023年涨至1.6亿元,成为了口服复方降糖药TOP2品牌,也是目前最畅销的口服复方降糖药国产品牌。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是豪森药业集团在2019年获批的1类新药,当年在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的销售额不到100万元。2020年该品牌成功超越了上海仁会生物制药的贝那鲁肽注射液,成为了最畅销的GLP-1受体激动剂国产品牌。近几年,豪森药业集团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3年的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元。

胰岛素接续采购,4个超10亿产品备战第十批国采

3月29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了《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24-1)》,宣布开展胰岛素专项协议期满接续采购工作,据悉,本次接续采购覆盖品种范围与首轮相同,包括6个采购组、11个报价单元,在4月23日开标。

据国家医保局官微消息,本次胰岛素专项接续采购共13家企业的53个产品参与竞标,49个产品拟中选,中选率达92%。中选价格是稳中有降,在首轮集采降价基础上又降低了3.8%,报价较低的A类中选产品比例从上一轮的40%提高到71%。

从拟中选结果看,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的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山东新时代药业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11个产品为新中标,进一步刺激市场“腾笼换鸟”。

备受业界关注的第十批国采也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目前糖尿病化药已过评/视同过评的产品数量超过50个,而暂未纳入国采且竞争企业≥5家(原研+过评)的产品有7个。

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磷酸西格列汀片、达格列净片、依帕司他片和利格列汀片2022年的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

磷酸西格列汀片目前由默沙东领军市场,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广东东阳光药业、石药欧意药业等20多家国内药企按新分类获批视同过评。达格列净片目前由阿斯利康领军市场,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成都倍特药业、南京正大天晴制药等9家国内药企按新分类获批视同过评。利格列汀片目前由勃林格殷格翰领军市场,四川科伦药业、浙江华海药业、齐鲁制药等8家国内药企按新分类获批视同过评。

这些重磅产品被国内巨头紧紧盯着,“国产替代原研”大有可为,同时借助国采加速国产品牌渗透,TOP20品牌榜单的“国产占比”有望逐步提升。

(来源:米内网)

03

河北发布医用耗材集采量通知

集采掀起耗材市场变革飓风,而这场飓风的缘起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京津冀“3+N”集采再推进,4月30日前确定协议采购量

4月23日,河北邢台市人民政府发布《邢台市医疗保障局转发关于开展京津冀“3+N”联盟28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协议采购量确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就在不到一周前,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了《京津冀“3+N”联盟28种集中带量采购医用耗材中选结果》。超10省份参与了此次集采,集采整体中选率约为27%,部分产品降价幅度较大(中选详情请参看文章《集采结果公布 | 28种耗材即将大降价(附名单)》)。

最新《通知》显示,根据京津冀“3+N”联盟采购办公室工作安排,河北省各市组织辖区内相关医疗机构开展28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协议采购量确定工作。

医疗机构协议量确定时间为2024年4月22-30日,医保部门审核时间为2024年4月22-30日。

近几年,耗材集采或多或少地重塑了各大细分市场格局。其中,协议采购量确定是较为重要的一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拿到中选资格后,究竟能分到多大的“蛋糕”。

整体来看,集采协议采购量分配在规则上往往对报价较低的产品有一定倾斜,这种倾斜会进一步刺激部分企业的降价意愿,也顺应了“以量换价”的集采原则。

此次28种耗材集采明确提出,医疗机构需分配给最低价格中选企业(注册证)20%的约定采购量。

按照采购文件规定,分两步确定每一家医疗机构的协议采购量。

现如今,河北省率先启动协议采购量确定工作,预计不久后,其余省份也将陆续有新动作。届时,28种耗材市场也将迎来新一轮降价。

集采新风向吹来,影响耗材市场未来图景

2019年,耗材市场正式迎来集采元年,安徽、江苏等地率先试水,在骨科脊柱、人工晶体、心脏支架、双腔起搏器等领域拉开了集采降价的大幕。随后,集采品种范围不断扩张,产品降幅也频频触底。

时间来到2024年,耗材集采有了新变化。

去年以来,集采精细化管理被提上日程,国家层面要求创新完善集采规则、倡导多家中选。

从集采品类来看,带量采购对象已经从成熟市场发展到发育期市场、从竞争充分的市场扩大到竞争尚不充分的市场。以神经介入为例,集采以国产替代进程较快、需求量较大的弹簧圈为突破口,推进耗材降价,后续又逐步扩大到了整个神经介入领域。河南去年开展了外周介入和神经介入集采,经过3天拉锯谈判,拿到53.6%的平均降幅。

部分创新医疗器械、独家产品、消费型耗材、单价在10万以上的产品也纳入了集采之列。

除高值耗材外,单价低、但用量巨大的低值耗材也越来越受到集采关注。

从集采主体来看,伴随集采的持续扩围,在高效考量下,大型联盟集采越来越常态化。仅去年下半年至今,就有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通用介入和神经外科、止血材料、化学发光试剂、生化试剂、输注泵、冠脉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血液透析等诸多领域进入大型联盟集采视野。

一些成熟品类如骨科创伤、超声刀等以带量联动采购的形式实现多地快速降价。此外,一次性开展不同领域的多品种耗材集采的情况也时有出现。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牵头开展15类耗材集采,平均降幅约50%,今年将以带量联动的方式推广至全省。河北省2023年牵头三明联盟开展了19类耗材集采。

地级市牵头开展覆盖全省的耗材市际联盟集采成为国采、省际联盟和省采之外的一种补充。部分地级市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了集采经验,在议价能力方面也并不弱。

从集采配套措施来看,多方正在形成合力,确保集采有效运行。

在支付端,长期困扰耗材企业的回款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多地出台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政策。部分地区约谈医疗机构、整治欠款问题。广西各市医保部门对超声刀集采欠款情况和拖欠时间进行排查,推动22家医疗机构的拖欠款项全部完成清欠。广州市线上发布地市医院欠款情况排行榜,督促医院回款。

集采执行环节的监管力度也得到强化。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文要求,做好中选产品供应情况监测。按规定开展失信评级,情节严重的应按集采标书相关条款实施惩戒。

未来,常态化、规范化的集采还将深度影响耗材市场,向高效、创新转型似乎已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必选项。

(来源:赛柏蓝器械)

04

2024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启动

当配置标准解绑遇上大规模设备更新浪潮,一个规模庞大的医疗设备增量市场正在浮出水面。

规划审批5台,专门用于社会办医

4月2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第一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申报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官宣开始受理社会办医疗机构申请配置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申报时间为2024年4月25日—6月24日(工作日8:30—17:00)。

此次申报采取在线申请模式,《通知》公布了审批数量以及各类具体申请要求(完整见文末),重点如下:

本轮规划审批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5台,专门用于社会办医疗机构。

申请配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上市的单台(套)价格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用设备的,须同时提供医疗器械注册相关说明材料和设备主要情况介绍(包括基本情况、境外配置、使用、售价、收费情况)。

申报类型分为:新建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3年以下,不含3年);现有社会办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3年以上,含3年);筹建或在建医疗机构申报内容实行承诺制,对照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准入标准逐项承诺。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调整“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十四五”期间,全国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配置规划数新增8台(套),专门用于社会办医疗机构,分年度实施,准入标准不变。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2023年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结果的通告》,共有21家医院获得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准予许可,其中10家医院获多室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准予许可,4家医院获单室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准予许可,7家医院获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准予许可。

配置标准逐步放宽,设备更新需求不断释放

近日,大型设备更新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从国家到地方文件,医疗领域均为重点支持重点,而医用设备的配置标准与市场可激发潜力直接挂钩。

根据国家卫健委去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其中甲类117台,乙类3528台。

去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明确提出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对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应用规范的设备,积极推动由甲类改为乙类或由乙类调出目录。

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新版目录的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

基于配置标准放宽,医疗机构的采购意愿被再度调动,与国家推动大型设备更新的方案形成制度衔接。高层级医院对于中高端产品的选择空间将更为广阔,助力科室建设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此外,国家卫健委《“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中明确将“均衡布局、扩容下沉”列为基本原则之一,基层市场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需求也将得到充分释放。

根据近期发布的《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浙江将开展以县级为重点的医疗装备更新。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到2027年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装备配置达标率达到100%。

在配置标准放宽与设备更新潮的叠加影响下,新一轮市场繁荣已拉开序幕,但由于大型医用设备价格高昂,为了确保资本尽可能高效利用,相应监管配套措施也在同步跟进。

年初召开的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会议上提到,对由甲类调整到乙类的设备要“接得住”“管得好”,确保不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针对“资产负债率”““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建立考核标准。

去年年底国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规定,要严格按规定程序配置各类设备资产,严禁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

政策端的各项利好为医疗设备放量带来全新机遇,监管配套措施的完善给行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随着市场环境向好,企业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将更为积极,医疗设备行业产业机构加速升级。

(来源:赛柏蓝器械)

—The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